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黑净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效果江西省上高县种子公司陈国梁铜鼓县良种公司吴德成,付仲礼,揭经伦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主要病害,有效地防治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1993年我们引进浙农大研制生产的克黑净,...  相似文献   

2.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及其商品品质。铜仁地区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20多年历程是贵州省的主要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稻粒黑粉病的重发病区。多年的田间调查资料显示,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率都在9.61%以上,严重的高达50%以上。平均每年因稻粒黑粉病损失的制种产量在2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病害,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黑粉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初步搞清了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并总结提出了其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通过2006-2007年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防效十分明显,治理区发病率控制5%以下。  相似文献   

4.
胡艾 《种子科技》2005,23(2):109-110
稻粒黑粉病俗名乌谷、黑谷病,属于真菌型病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重点表现在不育系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作如下的浅述.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粒黑粉病,原属水稻次要病害,随着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从1984年以来,已上升为主要病害之一,并在制种区流行危害。为了摸清本病对杂交水稻制种田产量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探索带病种子的药剂处理方法,两年来我们对这一病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初报如下,供共同探讨。目的与方法一、研究稻粒黑粉病发病程度与杂优组合,施肥情况,抽穗期气侯条件的关系,分别在汕优63、四汕  相似文献   

6.
稻粒黑粉病是水稻开花受精后由担子菌(Novossia horrida)侵染花器、子房或幼嫩谷粒引起的一种谷粒病害。以前在中熟籼稻或晚熟籼稻上偶尔出现少数病粒,发生轻,危害甚微。但近年来因推广杂交水稻,种子频繁调运,加之杂交水稻配种三系(主  相似文献   

7.
张定琪  马从云 《种子》1991,(4):44-45
稻粒黑粉病是发生在稻粒上的一种病害,常见谷壳中充满黑色粉末,直接影响稻谷的质量,近几年来随着杂交稻制种面积的扩大,在杂交稻制种中粒黑粉病占一定的比例,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与质量。制种的经济效益也受影响。为此,不少农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稻粒黑粉病发生的机制和药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田和繁殖田中发生极其普遍 ,危害也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近几年我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联合研究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现总结如下。1 发病规律1.1 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繁种特有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源以厚垣孢子越冬。越冬途径有两个 ,一是在种子内外潜伏 ;二是在土壤中越冬。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 ,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主要以担孢子萌发侵染稻粒造成危害 ,萌发适温为2 6~ 32℃之间。担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也很高 ,相对湿度为 6 5%时不能萌发。随着…  相似文献   

9.
赵秀山 《中国种业》2013,(Z1):69-70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栽培制度的变革,品种的更换和气候的变迁,水稻病虫害有严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临沂市水稻的正常生产。为有效地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组对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了水稻病害综合防控技术。1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1.1水稻主要病害种类根据对水稻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临沂市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线虫病、赤枯病、粒黑粉病、胡麻叶斑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等。特  相似文献   

10.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后期的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和商品品质。其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如下: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稻粒黑粉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期,此时天气条件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病的轻重。因此,把制种花期安排在日照长、气温高、雨水少的季节,对防治稻粒黑粉病十分重要。此外,正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使母本开颖后能及时接受到花粉,闭颖快,发病轻。2 努力控制菌源。黑粉病的菌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土壤菌源,二是种子带菌。首先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土壤…  相似文献   

11.
论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全 《种子》2000,(5):55-56
随着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以来,稻粒黑粉病在水稻制种田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年份影响产量10%左右,重发年份20%以上,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稳产。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查阅了有关资料报道,并作一些试验和调查,对其发病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该病的发生规律,提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是最常见的危害最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造成制种减产,直接影响着制种质量和产量。本文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病害产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并针对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稻黑粉病在全国各地杂交水稻制种田普遍发生,并逐年加重,迅速蔓延扩展。我区政和县1987年秋季制种的威优64,种子黑粉病粒率高达12—18%,严重的影响了种子质量。1987年12月,根据精选机的功能用精选机清除水稻种子黑粉病粒,效果显著。经过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我国籼型杂交水稻,自1973年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推广以来,总的趋势发展较快。1990年全国杂交稻面积24971.9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49596.7万亩的50.3%。杂交稻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比原有常规稻增产显著。杂交水稻抗涝抗病虫能力较强。1991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水灾,安徽、江苏等省观察,一季杂交稻水淹7~10天,仍无死秆现象,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每亩仍可获得400公斤左  相似文献   

15.
稻粒黑粉病对杂交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有效地控制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意义。为此,我们引进浙江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杂交品种资源和遗传育种方面,我国仍保持领先优势,但在杂交稻种子生产、杂交种子经营管理、大面积生产方面与美国相比已无优势可言。如何让杂交水稻走出困境?调整杂交水稻的育种目标,培育出综合抗性好、资源利用效率高、一级稻米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再通过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降低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成本和种子价格,便能有效地使杂交水稻走出困境。基于此,对转型时期杂交水稻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探讨了转型时期杂交水稻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籼型杂交水稻,自从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较之常规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全国到1988年止,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12.56亿亩,增产稻谷1534.5亿公斤,增加产值为295.53亿元。杂交稻由于生长势不同,生态条件互异,因而导致病虫的种群数量和消长也有较大变化。现就杂交水稻、常规水稻中的几种主要生态条件,与病虫发生、危害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稻矮缩病和黄萎病本是长江以南地区水稻主要病害,豫南稻区发病较少。由于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和因全球气候变暖,农民种田粗放管理等多种原因,两种病害在我地从1997年的零星发生到目前已成为豫南水稻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中最常见的危害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严重的造成制种减产,直接影响制种质量.本文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病害产生的相关因素作分析探讨,并根据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控制和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叶大文1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下降的原因1.1收获前病害。杂交稻制种田在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由于受高温、高湿及肥水管理不当等不良条件的影响,易产生谷粒瘟和黑粉病。据调查,一般谷粒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