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了8个苦瓜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苗期的耐冷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4.2-17.3℃,低温下耐冷性鉴定温度为20℃.苦瓜耐冷性鉴定可采用20℃下发芽指数、苗期冷害指数和田间耐冷性总指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8个苦瓜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苗期的耐冷性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4.2~17.3℃,低温下耐冷性鉴定温度为20℃。苦瓜耐冷性鉴定可采用20℃下发芽指数、苗期冷害指数和田间耐冷性总指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及苗期耐冷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低温下种子发芽鉴定和苗期低温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9个加工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冷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低温反应存在差异;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温度为15、20℃;低温下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上升;根据各品种种子发芽率、幼苗冷害指数、植株电解质渗透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综合评定,UC-82、里格尔、石番18号、红霸这4个品种抗冷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西瓜品种“京欣4号”为试材,用浓度为200 mg/L的LaCl3溶液处理三叶一心时期的西瓜幼苗,然后置于低温(昼12℃/夜6℃)、亚低温(昼18℃/夜10℃)和常温(昼30℃/夜20℃)条件下培养,5d后测定西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研究镧(Lanthanum)对西瓜(Citrullus lanatus)幼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和亚低温条件下,镧能提高西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SOD、POD和CAT的活性、减少MDA的积累,提高西瓜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5.
以22份制干辣椒品种种子为试材,分别以18℃低温和150 mmol·L~(-1)的NaCl溶液为胁迫条件,研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各指标相对值的隶属函数值,以期对参试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冷性和耐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辣椒品种在胁迫条件下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的差异性显著,能够利用这些指标鉴别出品种间的耐冷性及耐盐性,并用隶属函数对22份制干辣椒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再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了"砻丰源9号""陕早红""砻丰源红冠"3份耐冷性及耐盐性均较好的制干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西瓜品种8424种子和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亚低温处理(昼/夜18℃/12℃)20 d,研究外源褪黑素(MT)和Ca2+浸种处理对亚低温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西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等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仅为46.5%和40.5%,外源100μmol·L-1褪黑素和5 mmol·L-1Ca2+复合浸种处理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62.3%和58.5%。外源褪黑素和Ca2+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有效缓解亚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褪黑素和Ca2+复合浸种西瓜幼苗在出苗第20天时植株鲜质量达到8.21 g·株-1,达到对照处理的85.5%。综上,外源褪黑素和Ca2+能通过提高西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缓解亚低温的不良影响,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牛膝种子为试材,对不同地区牛膝种子在10、15、20、25、30、35、40℃共7个恒温及15/25℃变温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宾川采集种子大小(3.737mg)显著大于思茅(2.180mg)。宾川种子萌发最低温为15℃,最高温为40℃,最适萌发恒温为25℃和30℃;思茅种子萌发最低温为15℃,最高温为35℃,最适萌发恒温为25℃和20℃;思茅和宾川采集种子在变温下的萌发率与最适恒温下的萌发率间差异不显著,且萌发速率均明显低于各自最适恒温。宾川种子(大种子)在30℃和15/25℃变温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思茅(小种子),其它温度间差异不显著;宾川种子(大种子)在15℃、20℃和15/25℃变温下的萌发速率显著低于思茅(小种子),其它温度间差异不显著。种子大小是造成两地牛膝种群间种子萌发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的萌发温度可不同程度的影响种子的萌发行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浙江、辽宁、山东和北京等4个不同地区山定子种子萌发的幼苗在温度梯度下耐热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普通温度下(20/15℃,25/20℃),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在亚高温30/25℃和高温35/30℃下,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山东=北京>辽宁>浙江;SOD和CAT酶活性:浙江>辽宁>山东=北京,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地区山定子耐热性存在差异,浙江>辽宁>山东=北京.  相似文献   

9.
以‘辽引一号’西瓜品种为试材,于三叶一心期用0(CK)、0.01、0.05、0.10、0.50、1.00mg/L的油菜素内酯(BR)喷雾处理,在温度(10±1)℃,光照100μmol.m-2.s-1条件下胁迫,分析西瓜幼苗耐冷性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以期筛选出提高西瓜幼苗耐冷性的最佳BR浓度。结果表明:通过油菜素内酯(BR)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西瓜幼苗冷害指数,提高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其中0.10mg/L的BR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簇生椒、甜色素椒、羊角椒3种类型干制辣椒为试材,研究了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对温度响应的差异性,并通过相关分析,评价不同类型干制辣椒组合。结果表明:3种类型辣椒种子千粒质量大小顺序为甜色素椒羊角椒簇生椒;干椒种子粒直径与高温(33℃)下种子发芽势呈显著正相关(r=0.81~*),种子千粒质量与种子发芽势明显相关,其中与适温(25℃)发芽势、高温(33℃)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0.87~(**));不同类型对温度响应不同,羊角椒耐高温性较好,簇生椒耐低温性较好;同一类型不同杂交组合间对温度的响应也存在差异;羊角椒类型组合6的F1代种子发芽温度适应范围广,低温和高温环境下种子萌发率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1.
黄瓜种子及幼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生态类型的22个黄瓜品种(系)的种子在15 ℃低温下相对发芽力、2.5 ℃低温处理后胚根伸长速率和三叶一心期的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共4项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2个品种(系)的耐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华北型黄瓜品种(系)中有2个强耐冷性品系和1个耐冷品种,4个华南型黄瓜均属于不耐冷或冷敏感类型,美国露地型黄瓜、欧洲温室型和露地型黄瓜共9个品种(系)包括了耐冷、中等耐冷和不耐冷等不同类型|日本型黄瓜日节成表现为冷敏感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以紫楠、浙江楠种子为试材,通过采用不同的种子贮藏方式,设置不同的萌发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温(4℃)湿砂层积和自然室温湿砂层积2种贮藏方式,紫楠、浙江楠种子的较佳贮藏方式是低温(4℃)湿砂层积。在15、20、25、30℃4个温度下,紫楠、浙江楠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5℃。在黑暗、12h和24h光照条件下,适宜的光照对紫楠、浙江楠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24h/d的光照条件对浙江楠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辣椒品种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立辣椒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鉴定的指标和条件,探讨低温对不同类型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本试验以不同的辣椒品种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这3项指标的相对值。结果表明,18℃培养下的相对发芽指数、14℃培养下的相对发芽率可作为辣椒种子萌发期耐低温性鉴定的指标,18℃可作为筛选耐低温品种的压力条件;早熟品种种子对低温的耐受性较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强;线椒品种种子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好,甜椒最弱。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种子萌发试验,测定了10℃低温对实葶葱种子发芽的影响及浓度为0%、10%、15%、20%、25%、30%的PEG处理对实葶葱种子低温吸胀1、2、3、5、7 d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0℃低温吸胀持续时间超过临界时间(1 d)时就会抑制实葶葱种子的萌发.10℃低温吸胀通过PEG的渗透调节,可显著改善实葶葱种子的萌发,其中以处理浓度15%时效果最好,并随着低温吸胀时间的延长PEG的作用越明显.各浓度PEG处理10℃低温吸胀的实葶葱种子1d时种子萌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17份甜瓜型砧木和生产中常用的4份南瓜型砧木为试材,进行种子发芽期和苗期形态学耐冷性评价,并将筛选出的耐冷性不同的南瓜型砧木银光、壮士和甜瓜型砧木鸿福5号、翠玉与博洋61接穗嫁接,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嫁接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光、健将、天香1号在种子发芽期耐冷能力较强;银光、鸿福5号在苗期耐冷性强于其他材料。银光/博洋61、鸿福5号/博洋61嫁接组合表现出较强的耐冷能力,且银光/博洋61嫁接组合耐冷性最好。因此,银光可作为设施甜瓜低温季节高产栽培的南瓜型砧木,鸿福5号可作为甜瓜型砧木应用于设施甜瓜低温季节高品质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低温下不同硒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气候培养箱模拟低温环境,以陇椒5号为试材,设置7个浓度处理(0.01、0.05、0.09、0.12、0.15、0.18 mg/L和清水对照)和2个低温处理阶段,分别为种子萌发时4℃处理48 h,幼苗期(2叶1心)12℃处理7 d,测定分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结果表明:4℃处理下,T3(0.09 mg/L)处理辣椒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株高、芽苗高较CK分别增加23.02%、3.63%、20.01%、19.1%和16.52%;12℃处理下,T3处理辣椒幼苗O2-(超氧阴离子)和MDA (丙二醛)含量较CK分别显著降低34.57%和15.34%;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分别显著增加56.87%、25.38%、22.53%、21.04%、16.27%和11.58%。综上,T3处理可促进低温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高辣椒抗冷性。  相似文献   

17.
越橘种子破除休眠、萌发及快速成苗方案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越橘种子播种方法,解决越橘杂交种子萌发率低、成苗慢的关键问题。【方法】以越橘品种‘蓝丰’‘北陆’‘杜克’及杂交种子为试材,进行不同赤霉素质量浓度、贮藏条件和基质条件下的播种试验,调查萌发率及幼苗生长,优化播种方案。【结果】1)供试越橘品种种子对赤霉素浓度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但均以400 mg·L~(-1)赤霉素浸种20h种子萌发率最高;2)在400 mg·L~(-1)赤霉素处理下,新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88%,60 d),其次是自然阴干4℃贮藏、新鲜种子4℃贮藏和自然阴干室温贮藏的种子(79%、78%和80%,60 d),低温冷冻严重影响越橘种子活力;3)水苔作为播种基质越橘种子萌发率高(88%,60 d),而河沙最低;越橘幼苗在混合营养土(V草炭∶V园土∶V腐熟牛粪/有机肥=2∶1∶0.1,每m31~1.5 kg硫磺)中的生长状态最佳。【结论】新鲜的越橘种子或经自然阴干4℃贮藏后的种子,使用400 mg·L~(-1)赤霉素浸种20 h,采用上层水苔下层混合营养土的基质播种,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该措施成本低、易操作、效果佳,可满足规模化越橘育种需要。  相似文献   

18.
茄子花药低温胁迫培养及耐冷性诱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 6个茄子品种为试材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 5~ 6℃低温胁迫处理可诱导花药形成耐冷性愈伤组织 ,在MS +NAA(0 .0 2mg·L-1) +ZT(1.0mg·L-1)培养基上耐冷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31.6 % ,由耐冷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低温伤害率明显低于原品种  相似文献   

19.
多胺引发处理对茄子种子活力及幼苗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丰研2号’茄子种子为试材,分别用0.25mmol·L-1的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引发处理24h后,分别在10、15、25℃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并测定幼苗耐冷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Spd和Spm处理可显著提高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显著降低了低温胁迫条件下幼苗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明多胺引发处理对提高低温胁迫下茄子种子活力及增强幼苗耐冷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甜瓜耐冷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10个不同类型的甜瓜品种为试材 ,采用不同低温处理 ,研究了种子低温发芽力 ,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冷害指数 ,幼苗叶片的电导百分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 (Pro)含量、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8℃时的种子活力指数、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冷害指数、7℃时的电导百分率可作为甜瓜耐冷性强弱的 3种简单、快速、有效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