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野牦牛与家牦牛六个方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一种古老的牛种,距今2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我国是世界上家牦牛数量、品种最多的国家,有家牦牛1400多万头,约占世界家牦牛总数的95%以上。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畜种,仅青海省就有牦牛490余万头,约占全世界的1/3。本文主要对青海家牦牛和野牦牛的分布及概况、外貌特征与繁殖方式、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野牦牛喜欢群居,善于攀高涉险;野牦牛的繁殖情况基本与家牦牛相似;野牦牛比家牦牛抗病性能好。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及家牦牛血液红细胞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Cu Zn-SOD)、过氧化氢酶(简称CAT)二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血野牦牛、横交一世代牦牛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薯高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和横交一世代牦牛之间、同一类型不同性别牦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并对抗氧化酶活性与牦牛抗逆性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原型和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湖型牦牛、高原型牦牛、半血野牦牛肉质中氨基酸、矿物质、重金属残留和药物残留含量。结果表明,胱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高原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牦牛(包括高原、环湖型)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组氨酸含量在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之间差异显著,但两类型与半血野牦牛差异均不显著。高原型与环湖型牦牛镁差异显著,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极显著。高原型牦牛铜、锌、铁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差异显著,牦牛锌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牦牛铁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钠含量与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高原型牦牛硫含量与环湖型牦牛、半血野牦牛有显著差异;牦牛与半血野牦牛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无环境污染产品标准。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农药和药物残留。结果表明,导入野牦牛血液未引起家牦牛后代肉质成分的显著变化,青藏高原生产的牦牛肉具有无污染、氨基酸丰富、矿物质齐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3月龄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家牦牛8项生理指标进行测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牛犊在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分类、血沉值之间差异不显著.公母性别之间也无差异.而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半血野牦牛、横交牦牛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说明了野牦牛后代从小自身所具有强有力生理调节机制,比家牦牛具有更强适应高原少氧的恶劣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家牦牛是半野生畜种,终年放牧,为验证野牦牛家养和育肥的可行性,本研究以野血牦牛为试验组,家牦牛为对照组,做了舍饲育肥试验,结果表明:2.5岁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比家牦牛多增重8.82 kg和6.21 kg,差异显著(P<0.05);1.5岁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比家牦牛多增重9.71 kg和5.13 kg,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野牦牛可以进行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7.
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牦牛及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在测定青海省4个地方牦牛品种(即青海高原、环湖、雪多和玉树牦牛)22条全线粒体基因组(Mitogenome)序列的基础上,从GenBank下载了已公布的野牦牛及上述4个地方牦牛品种的142条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 7.2.5、Arlequin 3.11和Network 10.1等软件对共计164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15种单倍型,其中野牦牛和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分别拥有22种和93种单倍型;在野牦牛和青海高原、环湖、雪多、玉树牦牛中分别检测到22、26、18、23、19种特有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92 8±0.014 4),且高于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单倍型多样度(0.973 1±0.007 7);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单倍型多样度大小依次为:雪多牦牛(0.988 5±0.012 6)、玉树牦牛(0.975 8±0.018 7)、青海高原牦牛(0.973 0±0.016 6)和环湖牦牛(0.939 3±0.027 8)。2)野牦牛与环湖牦牛之间的固定分化指数值(FST值)最大(0.041 2),分化程度最高,而与玉树牦牛间的FST值最小(-0.008 8),分化程度最低。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中,雪多牦牛与青海高原牦牛之间FST值最大(0.035 8),分化程度最高,而雪多牦牛与环湖牦牛间FST值最小(0.011 2),分化程度最低。3)聚类分析显示,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各自为1类,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相比而言,环湖牦牛和雪多牦牛聚类较近,青海高原牦牛和玉树牦牛聚类较近,而野牦牛与玉树牦牛聚类关系更近,各品种(群体)间的聚类结果与其分化程度、地理分布一致。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15种单倍型分布在3个大的母系遗传分支(即Mt-Ⅰ、Mt-Ⅱ和Mt-Ⅲ),其中Mt-Ⅰ支系所占比例为72.17%,由A、B、E和F 4种单倍型组构成;Mt-Ⅱ支系包括C、D和H 3种单倍型组,占26.09%;而Mt-Ⅲ支系只包含G单倍型组,由雪多牦牛和野牦牛所拥有,所占比例为1.74%,提示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野牦牛和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均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其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牦牛、雪多牦牛、玉树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环湖牦牛。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间及与野牦牛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均较弱,但各自拥有特有的母系遗传信息,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野牦牛和青海家牦牛品种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8.
野牦牛种质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Bos mutus)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牛种之一,生存在青藏高原,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等海拔4000~6000 m,年均温-8℃,青草期3个月左右的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可达5000 m以上的高山觅食,性喜群居,常为10头以上乃至百头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是经无数个世代严酷的自然选择下高度的闭锁繁育纯化的群体,它躯体高大硕壮,体格发育好,耐寒性强,具有高抗逆性,对青藏高原严寒多变的恶劣生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家牦牛是人类守猎野牦牛,逐步驯养而来,家牦牛由于长期一代一代系留管理,觅食时间缩短,营养不足,后天掠夺式培养使其体型向小、窄、矮方向发展.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驯化,利用野牦牛冻精,授配家牦牛,利用杂交优势复壮家牦牛.从20余年来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证明利用野牦牛这一野生动物遗传资源改良家牦牛,比本品种选育更加有效而迅速,是高寒草原牦牛产区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野牦牛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从分子水平探究牦牛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试验测定了野牦牛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并以绵羊为外群,构建野牦牛、家牦牛、大额牛、普通牛、瘤牛、水牛、非洲野牛、欧洲野牛、美洲野牛、非洲水牛等牛亚科种间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野牦牛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长1 140bp,序列间共有13个SNP多态位点,核苷酸变异类型包括转换和颠换,无插入和缺失,表明野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支持将牦牛划分为牛亚科中一个独立属(即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以反映其对高原少氧生态环境的适应特性.牦牛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比其它组织高,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y=aebt,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作为牦牛组织呼吸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横交半血野牦牛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家牦牛即横交半血野牦牛,有低的组织呼吸代谢率,表明横交半血野牦牛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生态环境.牦牛组织呼吸代谢强度3月龄前弱,3月龄至6月龄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肺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而完备的组织结构,横交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这些都有利于横交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 野牦牛 1.1 分布概况 野生牦牛主要分布在康藏高原及青海沿唐古拉山、昆仑山、巴喀拉山和祁连山等多狂风暴雪,气候奇寒,海拔4 000~6 000 m以上的山区.  相似文献   

12.
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 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9.17%、87.53%;精液运动粘度为1.69 cP;总氮量为1437.7 mg/100 ml;精子头短尾长,与家牦牛及黄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活力比家牦牛高48%.因此,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与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58%.家畜繁殖力的研究侧重于母畜,公畜繁殖力除奶牛之外重视不足,特别是对于培养程度很低的原始育种--牦牛,至于初步驯化的公野牦牛的繁殖力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公畜繁殖力主要表现于精液品质和受胎率,许多学者从精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与受胎率的相关性.野牦牛(Bos mutns)是家牦牛(Bos grannies)最近的祖先,在分类上是同属同种的不同亚种,野牦牛是"优势型"的"原生亚种",家牦牛是退化了的"驯化亚种".从1984年开始在青海省大通牛场驯化了两头公野牦牛,采用假阴道采精并试制了颗粒冻精.1984~1998年14年野牦牛冻配家牦牛近40 000头,受胎率88.9%,繁殖成活率85.97%.公野牦牛不但与同属同种的家牦牛冻精配种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繁殖力,而且和普通牛种黄牛杂交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受胎率.甘肃省礼县畜牧中心1987年开始连续3年购进野牦牛冻精授配黄牛771头,杂交生产野血牦犏牛554头,繁殖率高这71.85%,犊牛生活力强,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利用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提高生产性能的效果,于2012年11月对天峻县龙门乡18月龄野血牦牛、高原型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比较。结果 1/2野血牦牛屠宰前体重比同等饲管条件下家牦牛重18.84kg,胴体重前者较后者重17.51kg,龙门乡1/2野血牦牛的体重和胴体重均大于龙门乡高原型牦牛、大通牦牛、青藏高原型牦牛、羌塘型牦牛,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表明野牦牛是复壮家牦牛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对野牦牛和家牦牛的血清α-淀粉酶(Am)进行分离和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野、家牦牛α-Am同工梅分别可分离出7条和8条电泳区带。与家牦牛相比,野牦牛α-Am同工酶的作用pH区限更宽而热稳定性较低。家牦牛Am-3的活性和相对不百分含量比野牦牛高且稳定。野、家牦牛α-Am同工酶的差异本质上是因其所处生态条件之不同而在淀粉代谢类型上新的表现出来的种属特异性,对家牦牛的品  相似文献   

15.
野牦牛杂交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野牦牛冻精和野血牦牛,改良当地牦牛所生产的野血后代,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文章以野牦牛和家牦牛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杂种牦牛和家牦牛公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重和体尺,同时进行了屠宰试验.结果1/2野血牦牛、1/4野血牦牛初生重、6月龄、18月龄和28月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同龄家牦牛(P<0.01);6月龄、18月龄、28月龄体尺指标也是杂交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P<0.01);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8月龄、28月龄1/2野血牦牛和1/4野血牦牛比同龄家牦牛分别多产肉16.62 kg、24.70 kg和11.45kg、13.70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使其遗传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对中甸牦牛15个个体mtDNA ND6基因和COⅢ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使用MEGA5.0、DNASP5.0、Clustal X1.83等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等遗传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中甸牦牛ND6基因全序列长528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含量为20.8%、42.2%、7.6%、29.4%,存在一定的碱基组成偏倚性;COⅢ基因全序列长度为781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比例为29.2%、26.1%、15.2%、29.5%。(2)在15个中甸牦牛个体的ND6基因序列中均未发现单倍型及变异位点,表明中甸牦牛mtDNA ND6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在COⅢ基因序列中发现了3个单倍型,4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转换,2个颠换。(3)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中甸牦牛首先与麦洼牦牛等家牦牛聚为一类,说明其属于家牦牛,其次与野牦牛聚为一类,说明中甸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较近;由遗传距离分析可知,中甸牦牛与野牦牛距离最小,与亚洲水牛距离最大。此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将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家牦牛和野牦牛为对象,对比分析其血清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若干血清酶(GOT、GPT、AKP、LDH)的活力.结果表明家牦牛与野牦牛的血清蛋白电泳行为基本相似,但清蛋白、β-、γ-球蛋白的相对含量有显著的差异,各血清酶的较大活性差异提示其相关经济性状的不同.这些结果反映二牛血缘关系和种质差异,对导入野牦牛血以复壮培育家牦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血液生化遗传特性评述野牦牛育种价值、野家牦牛的生殖生理、野牦牛复壮家牦牛后代生产性能测定,牦犊牛肉的开发利用,野血牦公牛的推广应用等多渠道阐明了野牦牛改良复壮家牦牛是一条在现行牧业生产体制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野牦牛体格粗壮高大,体躯发育良好,具有比家牦牛更强的耐寒抗逆特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资源。由于野牦牛的这些优良生物学特性,目前正受到广泛重视。今年我县为了更新复壮家牦牛,提高群体牦牛体格,增加牦牛生产的经济效益,于2005年9月从青海省大通县牛场引进15头1/4野血公牦牛投放到脑山、高寒地带,并与家母牦牛进行杂交试验,繁殖一定数量的含野牦牛血液的后裔,并培育作为今后的种用。1材料与方法从青海大通牛场选取2岁的1/4野血公牦牛15头,体格健壮并进行过五号苗、出败苗、炭疽苗等防疫注射。试验群来自我县的道帏(18头)、白庄(15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