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东黄海及日本海西南部绿鳍马面tun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甲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0,12(5):202-207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4种东方tun营养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水产科学》1999,6(4):90-94
  相似文献   

3.
4.
根据70至80年代东海外海绿鳍马面豚资源和产卵场调查等资料以及1974年以来马面豚渔汛生产情况,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马面豚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区黄鳍马面豚的分布范围和主要渔场正在逐渐扩大,渔期延长,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资源量趋于上升,但渔获物以补充群体为主;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东海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提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6.
7.
马面tun汛期的鱼发类型和渔场海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崇义 《海洋渔业》1991,13(3):111-120
  相似文献   

8.
引进红鳍东方钝受精卵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先后4次5批从日本引进红鳍东方tun受精卵5.2kg(约302万粒)进行苗种培育试验,其中3次获得成功,引进成功率为755,共培育出体长25-30mm的幼鱼60万尾,受粗卵孵化率分别为50%,0%,70%和40%,经过42-50d的培育,幼鱼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4.7%,0%,43.9%和51.7%,孵化水温为16-18℃,幼鱼培育水温为17-22℃,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红鳍东方tun受精卵进行苗种培育在技术上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0.
暗纹东方tun“脱粘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患“脱粘病”河tun的体表粘膜及内脏器官中共分离到3株细菌(HT1、HT2、HT3),动物实验显示HT1和HT2 2株细菌为致病菌,HT3株细菌为非致病菌。进一步对HT1和HT2株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抗原性系统鉴定,确定HT1株菌为温和气单胞菌,HT2株菌为假单胞菌,但之2种致病菌在“脱粘病”致病过程中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药敏试验表明:2种致病菌仅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3种抗菌素敏感,而对其它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轮虫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类群之一。它能摄食一些不能被鱼、蟹直接利用的细菌和碎屑 ,进而转化为能被鱼类利用的饵料。轮虫繁殖速度和周转较快 ,在浮游生物量中占有很高的份额 ,最高可达 30 % ,在食物链中具有重要地位 (王家楫 ,196 1;黄祥飞 ,1985;Nogrady ,1993)。同时 ,轮虫个体小 ,游泳速度慢 ,很容易被鱼苗捕获、消化吸收。目前 ,至少有 6 0种海水经济鱼类和 18种以上的甲壳动物的育苗阶段中均以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生物。轮虫已成为一种极不可替代的重要生物饵料。淡水轮虫的大规模培养却因为淡水捕食性浮游动物 (如晶囊轮…  相似文献   

12.
暗纹东方钝苗种的池塘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暗纹东方钝苗种培育的不同阶段-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提出了具体的养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暗纹东方鲀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河鲀的主要生产国,1988年就达4000吨,占世界河鲀总产量的70%.日本人最爱吃河鲀,我国的河鲀大约有95%销往日本等国.随着几种河鲀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相继突破,我国人工养殖河鲀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产量和外销量不断增加,主要养殖区已由原来的辽宁、河北、山东推进到了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等省市,养殖品种有红鳍东方鲀、假睛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等数种,它们均是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的鱼类,都被俗称为河鲀或河豚.  相似文献   

14.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也为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依据,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是我国特有种类.随着人繁技术的成功,暗纹东方鲀也成了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因此对其消化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消化酶活性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pH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报道pH影响暗纹东方鲀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成果,期望对配合饲料的研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1996年6月~1997年6月,在基本相同条件下对红Tun东方Tun与假晴东方Tun的生长速度,饲养成活率,体型与体态和行为习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观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Tun东方Tun的生长速度比假晴东方Tun快,饲养成活率比假晴东方Tun高13.2%~15.6%,外部形态色泽较稳定,而假晴东方Tun变异较大。红鳍东方Tun平均游速0.5m/s集群游动性较强,假晴东方Tun平均游速为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