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毕业考核方式等为着眼点,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探讨,为完善全日制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形式,通过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导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的建议,为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学生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意见,为优化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7名在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课程设置相关调查。结果:在课程重要性方面,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课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应用》,认为不重要的课程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高级病理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和《高级药物治疗学》;在课程课时长短方面,多数学生认为科研相关课程如《循证护理》应增加学时,而专业基础类课程如《高级病理生理学》应减少学时;在课程最适宜安排时间方面,超过50%的学生认为科研相关课程应安排在第一学期,其他专业课程可安排在第二学期;此外还希望能开设《护理研究》、《护理信息学》、《护理科研伦理》等课程且所开设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能与培养方向相匹配。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建设护理专业学位特色课程、与培养方向相匹配同时要与专科护士培训有效衔接,为培养出更多实践性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8):196-197
探索适合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相关要求,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生源质量、课程设置、社会实践和导师队伍四个方面,对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对今后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科研和写作学习等四个方面,探讨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专业实践是培养专业硕士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点。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建立政府统筹支持、加强宣传引导、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利用行业导师充实师资队伍、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提出产教融合模式下开展专业硕士专业实践的方法,并提出培养制度细化建议,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新型专业学位类型。本文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针对当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状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学位论文、师资5个方面,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和导师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研,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认可度较高,课程设置较合理,对教学管理基本满意,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比较密切,招考制度有待改进,培养效果有待提升。为促进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找准职能定位,完善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导师能力,并贯彻双导师制,规范毕业论文审核,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的措施,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等方面探索了该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出发,总结分折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推广硕士的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及培养管理的现状,就科研单位建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In the report by R. G. Wyatt et al. "Human rotavirus type 2: Cultivation in vitro" (11 Jan., p. 189), in the sentence describing the porcine rotavirus plaque reduction test (p. 190, column 3, line 16), the concentration of pancreatin in the agar overlay should have been given as "0.15 percent of 2.5 percen pantreatin 4 x N. F.; Gibco."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