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3.
以烟叶唇柱苣苔无菌芽苗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和不同生长素对其根系分化及移栽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 mg/L+蔗糖30 g/L时,组培苗生根率高达100%,生根数多;在珍珠岩基质中栽培的生根苗,成活率高,生长状况好,是烟叶唇柱苣苔组培苗移栽的合适基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0种野生苦苣苔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长状况、适应性、观赏性状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种类生长势中等或强壮;从高海拔地区引种的种类适应性较差;有8种苦苣苔植物的引种适应性较强、观赏性较优,分别为百寿唇柱苣苔(Chirita baishouensis)、牛耳朵(C.eburnea)、丽叶唇柱苣苔(C.pulchurfolia)、硬叶唇柱苣苔(C.sclerophylla)、刺齿唇柱苣苔(C.spinulosa)、文采唇柱苣苔(C.wentsaii)、南丹抱春苣苔(Primulina nandanensis)、朱红苣苔(Calcareoboea coccinea)。  相似文献   

5.
以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为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在晴朗天气下分别测定其成熟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等,探讨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不尽相同,不同物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叶表温度、大气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分别为蚂蝗七钟冠唇柱苣苔大根唇柱苣苔药用唇柱苣苔弄岗唇柱苣苔;其光饱和点(LSP)都在600~800μmol/(m2·s)之间,差别不大,但也明显低于一般植物;CO2补偿点(CCP)都介于80~125 mg/m3之间,而CO2饱和点(CSP)均在1 100 mg/m3以上,最高的钟冠唇柱苣苔甚至达到1 637 mg/m3。  相似文献   

6.
以叶片为外植体,对条叶唇柱苣苔(Chirita ophiopogoides)进行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0.1 mg/L 6-BA+0.1 mg/L NAA适用于初代培养中的芽诱导和植株再生;培养基MS+0.5 mg/L 6-BA+0.1mg/L NAA+10%香蕉+5%马铃薯和MS+0.5mg/L 6-BA+0.5 mg/L NAA+2%香蕉分别适用于继代增殖和壮苗培养,繁殖系数分别为7.9倍/60 d和5.6倍/60 d;培养基MS适用于生根培养,培养30 d后生根率达到100%;以腐质土为基质,将条叶唇柱苣苔生根试管苗移栽到大棚,成活率达92.5%。根据上述快繁技术,理论上每株试管苗每年可繁殖条叶唇柱苣苔种苗20 176株。  相似文献   

7.
为给苦苣苔科植物的药用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苣苔科4属40种植物的毛蕊花糖苷与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有30种含有毛蕊花糖苷,其中只有半蒴苣苔属11种植物全部含有,吊石苣苔属不含有毛蕊花糖苷,且半蒴苣苔属在4个属间分布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0.078%;吊石苣苔属分布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004 4%。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为0.31%~7.84%。报春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芒毛苣苔属的黄酮含量分布均无明确规律,含量高低差异较大。其中,半蒴苣苔属植物毛蕊花糖苷和总黄酮平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078%和4.53%。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基质对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桂林唇柱苣苔(Chirita gueilinensis)、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口红花(Aeschynanthus acuminatus)、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6 种苦苣苔科野生花卉进行泥炭土尧珍珠岩尧蛭石和黄泥的不同配比栽培试验遥对栽培在7种不同基质中的每个植物进行生长性状分析袁并测量其株高尧冠幅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遥结果表明院半蒴苣苔尧吊石苣苔和桂林唇柱苣苔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土:蛭石=2:1;非洲紫罗兰的最优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颐蛭石=2:1:1;大岩桐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土:蛭石颐黄泥=2颐1颐1;口红花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颐蛭石:黄泥=2:1:1:1。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上莲(Oreocharis benthamii var.reticulata)、紫花马铃苣苔(O.argyreia)、大叶石上莲(O.benthamii)、疏花唇柱苣苔(Chirita laxiflora)、短序唇柱苣苔(C.depressa)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对栽培在不同pH基质中的每种植物材料生长冠幅、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并测定了这几种植物原生土壤的pH和电导率。结果表明,5种野生苦苣苔科植物均偏爱弱酸性环境,在5~6 pH范围的基质中生长良好,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增长。原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出这5种苦苣苔科植物较耐瘠薄,但性喜湿润,对水分需求较大,在栽培中需根据其习性调节基质理化性质以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云南特有圆叶唇柱苣苔Henckelia dielsii (Borza) D.J.Middleton & Mich. Mller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适宜岩石造景和庭院盆栽。研究比较8种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1/2MS+NAA 02 mg·L-1+6 BA 20 mg·L-1的增殖效果最好,可作为圆叶唇柱苣苔组织快繁的培养基;不添加激素的MS培养均不发生增殖,生根效果均较好,其中1/10MS可作为圆叶唇柱苣苔的离体保存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剪穗处理对野生茶树无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个野生茶树材料的二叶插穗和一叶插穗的扦插效果在3个不同时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叶扦插能显著提高野生茶树的扦插成活率、根长、发根数量、苗高和新生叶片数;大部分材料的二叶扦插成活率较高,在第5个月调查时,二叶扦插有20个材料成活率在90%以上,一叶扦插仅有3个材料成活率在90%以上;24个野生茶树大部分材料适合二叶扦插,包括大叶种材料4,6,7,21等和中叶种的材料1,8,11,16,18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草石蚕的科学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5月20日和10月15日取草石蚕绿苗期的幼嫩枝条进行扦插育苗,观察幼苗生根和生长情况并计算成活率及繁殖系数,寻找其扦插繁殖的最佳环境条件。[结果]在春季,草石蚕的扦插苗在20d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95%,生根后成活率为100%,而繁殖系数达到23.75。而秋季扦插苗的生根率只有10%左右,繁殖系数为2.5。春季扦插苗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生长良好,能正常越冬,次年正常萌发。[结论]草石蚕的扦插繁殖以春季(5月20日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影响扁桃斑鸠菊扦插育苗的相关因素,提高育苗成活率。[方法]开展不同基质类型、不同插穗类型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扁桃斑鸠菊扦插繁育效果的研究。[结果]2年生(半木质化带顶芽)的插穗最有利于扁桃斑鸠菊的扦插繁殖,成活率达86.05%;200 mg/L IBA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扦插成活率、平均根长及生根数,成活率达93.33%;使用轻基质作为扁桃斑鸠菊的扦插基质,其插穗的成活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结论]应首选2年生(半木质化带顶芽)的扁桃斑鸠菊插穗,经200 mg/L IBA处理,选用轻基质作为扦插基质更有利于苗木繁育。  相似文献   

14.
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翠  凌征柱  姚绍嫦  黄雪彦  吕惠珍  张占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87-17388,17390
综述了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式及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方苗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苦苣苔科植物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斛属植物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兴加  冯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99-2902,2920
石斛作为集药用、保健、食用和观赏为一体的珍稀植物,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以组培快繁为主的育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我国石斛属植物在种胚无菌培养、离体快繁、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等繁殖方式及育种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石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蒲包花种子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46-10347
[目的]摸索蒲包花种子组织培养技术,解决蒲包花种子播种繁殖率低的问题。[方法]以蒲包花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培养基和基质,研究了蒲包花的组织培养。[结果]经浓度70%酒精消毒30 s,蒲包花种子污染率较低,为18.7%,萌发率高,达62.5%。蒲包花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1.0 ml/L+IAA0.1 ml/L,增殖系数达5.0,丛生芽多,且生长健壮;蛭石+珍珠岩基质对植株的扦插最好,成活率达到63.0%;不经生根培养的试管苗的扦插成活率较高,可达60.0%,经生根培养的试管苗的扦插成活率为48.0%。[结论]IAA对蒲包花不定芽增殖的作用很明显,蒲包花试管苗可不经生根培养直接扦插。  相似文献   

17.
梨的试管微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试管梨苗嫁接的影响因素及较适合的条件。[方法]以苹果梨、香水梨和山梨种胚培养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消毒时间、嫁接方法及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种子消毒处理及鲜果取种组培苗的成活率均较高,达75.0%以上;以香水梨和苹果梨为接穗,无根山梨为砧木时的嫁接苗成活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香水梨为接穗的成活率较高;以香水梨为接穗,山梨和香水梨为砧木时,带根的材料嫁接时的成活率都显著高于无根嫁接苗的成活率;此外,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可以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在培养基MS+BA1.0mg/L+IBA0.3mg/L中嫁接苗的成活率最高,达86.7%。[结论]该研究可为梨无性系砧木的扩繁推广和作为基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梅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速杨梅良种繁殖,针对杨梅植物体富含单宁,扦插难生根的生理特性,进行了促根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筠将插条基部用0.1%硝酸银溶液包12h,然后进行综合处理,生根成活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培养试验,对不同培养基质、不同枝龄的插穗、不同的生长调节剂以及不同浓度的ABT处理对佘山胡颓子的扦插育苗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沙土为扦插基质、选一年生的插穗、用ABT处理对佘山胡颓子的成活率高达93.3%。ABT不同浓度处理以90 mg/L的成活率最高,达93.3%。  相似文献   

20.
“吉塞拉12号”是从美国引进的甜樱桃优良矮化砧木,主根发达,固地性强,结果盛期无早衰现象,因其压条、扦插繁殖困难,生产中该砧木资源严重不足。本研究以“吉塞拉12号”顶芽为外植体,通过系统试验,建立了其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0.1% HgCl2处理12 min可将外植体污染率控制在4% 以内,死亡率控制在3% 以内,MS+6-BA 0.5 mg/L+IBA 0.3 mg/L的培养基适合顶芽萌发;MS+6-BA 0.8 mg/L+IBA 0.3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率高达97.06%,增殖系数为6.58;1/2MS+IBA 0.5 mg/L+NAA 0.5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60.83%;“吉塞拉12号”试管苗移栽对栽培基质要求不严,普通育苗轻基质在保持湿度和良好的透气条件下,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研究结果对开展“吉塞拉12号”及相关树种工厂化育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可为同类树种的基因工程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