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内在创造能力的形成,人类由此开始进行真正的生产与活动,因此,农耕起源的研究,是探讨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农业最早产生的中心地区之一,对农耕起源的问题虽已逐渐展开研究,但仍未深入,因此,下面仅就我国考古所得的资料,和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作一比较,以图有助于我国农耕起源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农业考古》2004,23(3):70-73
文明起源问题已成为古史和考古学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过去学者们多着跟于文明形成的时间、地域和文明标志的讨论上,近来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的背景、动力等也多有涉及,并开始注意到农业的发展在文明形成中的地位问题,说明文明探源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研究农耕文明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及衰落研究;二是古代农耕文明思想、内涵的研究;三是农耕文明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关于农耕文明在博物馆传播的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农业在博物馆陈列中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4.
李春华 《农业考古》2005,13(3):10-15
随着文明起源这一重大学术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与文明起源相关的一些课题也陆续受到重视,农业与文明的关系就是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二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在考古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整个北方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过去 ,人们探索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历来认为长江的中游和下游是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 ,而对于长江上游文明的研究 ,则未引起重视。 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长江上游地区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 ,特别是近年来 ,四川成都平原一系列事关文明起源的重大考古发现和发掘 ,证明长江上游同样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目前 ,在以四川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 ,已从考古学角度建立起了该区域先秦文化的发展序列(1) ,即从宝墩文化 ,到三星堆文化 ,再到十二桥文化 ,最后到晚期巴蜀文化。其时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和西北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独特 ,新石器时代的粟作文化和稻作文化交相辉映 ,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农业起源以相对定居为前提 ,而农业的不断开发又促进了定居生活的巩固和文明的进步。西北黄土高原有利于人们早期的定居生活 ,尤其适宜使用木石工具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 ,因而这里的原始农业发展较快 ,成为中华农业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西部其它地区的原始农业亦因自然条件的差别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形成一定的发展特色。当今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和总结西部地区在中华农业文明起源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古今农业》2005,(3):71-71
(本刊讯)南京大学历史系刘兴林副教授所著《史前农业探研》一书,最近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分“史前农业的发生”、“动物的驯化与农业的起源”、“史前稻作农业”、“史前旱作农业”、“史前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史前先民的食物构成与粮食加工”、“原始农业宗教与文化”、“史前农业的发展和文明的起源”、“史前农业研究的展望与思考”九个方面,对史前农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大凡探讨黄河农业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黄河、黄土、洪水、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和中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等地理要素,总要在不同程度上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角度.这些因素的确有助于理解黄河农业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但由此也引申出了如下两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一,如何进行黄河流域内不同区系地理背景比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中国稻种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在亚洲是栽培稻最大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自然与人文的悠久历史,水稻文化不仅贯穿长江流域文化而且大东亚历史文明的全过程。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早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神农黄帝...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持...  相似文献   

11.
本书分十二篇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了阐述。开篇系统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在后十一篇中分别就当代生态文明相关的重大问题,先从理论上进行阐述,然后分别用两个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案例,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供从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相似文献   

12.
宋圭武 《甘肃农业》2021,(4):75-76,79
文明的本质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文明的起源,本质应是人对自然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而这种独立自主性,最关键是产业上的独立自主性。按此标准,人类文明起源的标志应是农业产业的产生。而产业的进步,工具又是最核心变量,如此,也可以认为,农业最主要工具锄头或犁的出现,应成为文明起源最核心标志或最古老元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它是多源分布的。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是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基础,繁荣的原始农耕经济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使其成为辽河流域酿酒和饮酒习俗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中国文化气派、文化风度、文化内涵,同时本质上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新时代表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兼具问题导向的理论品质,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大国情怀,生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亚洲栽培稻起源分化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学角度回顾了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简史,并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法对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系统分化和分类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进行比较,评述,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分类法和两个起源假说。本文还探讨了目前水稻起源进化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玉文化是根植于5000年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上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文追踪玉文化起源、延伸的历程,探索玉文化传播历久不衰、绵延不绝的原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朱乃诚 《农业考古》2001,15(3):29-38
农作物栽培的起源及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古 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且泽被至今,文明社会里的一切发明与创造都受其恩惠。 所以,探索栽培作物的起源和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于研究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农作物栽培的起源与原始农业的兴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农作物栽培的起源是指野生植物经人工干预后转变成栽培作物,也就是人类栽培作物这种食 物生产的最初产生。在栽培作物起源阶段,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与 此相联系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徐旺生近年来,学术界对农业起源研究着力颇多,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多从起源本身进行研究,而有关农业起源对文明起源及演变的关系则少有研究。我们知道,农业的起源时代远远早于文明的起源时代,并且农...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马克思摘录约.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状态》一书,对宗教发展表达为七个阶段:(1)无神论;(2)拜物教;(3)自然崇拜;(4)萨满教;(5)偶像崇拜或拟人观;(6)神成了造物主;(7)道德和宗教联系了起来。(1)较高等级的宗教及祭祀文化是文明要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文  相似文献   

20.
有关麦作文明起源于西亚的历史结论,尽管迄今依然几乎为国际学坛所公认,然而这并不等于最终排除了多倍体普通小麦栽培分系起源的任何可能性。因为仅以中国的考古学发现为例,不但不支持近东唯一起源说,反而表明我们的黄河流域,很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普通小麦独立驯化栽培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