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鸽  朱小清  张诗  庄益芬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2):3512-3518
本研究以稻草和甘蔗梢为青贮原料,调制稻草青贮及稻草与甘蔗梢混合青贮(混合比例为6:4(m/m))。在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中均设计添加2 mL/kg的绿汁发酵液组(FGJ)、3 mL/kg的纤维素酶组(CEL)、2 mL/kg绿汁发酵液+3 mL/kg纤维素酶的复合组(MIX)和对照组(CON),每个处理重复3次,室温条件下贮存60 d后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青贮原料稻草干物质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均低于甘蔗梢,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高于甘蔗梢。稻草单独青贮后,与CON组相比,FGJ组的NDF、ADF、pH和氨态氮均极显著降低(P<0.01),WSC极显著增加(P<0.01),干物质回收率(DMR)升高;MIX组的NDF、ADF、pH、气体损失率(GLR)和氨态氮均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WSC及DMR升高;CEL组中除ADF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稻草青贮相比,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pH、氨态氮、NDF和半纤维素(HC)均降低,而DMR和WSC均明显升高。综上所述,绿汁发酵液及其与纤维素酶的复合添加剂对改善稻草青贮及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品质的效果相近,且优于纤维素酶;稻草、甘蔗梢混合青贮的品质优于稻草青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纤维素酶对常规和低水分稻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优质稻草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调制常规水分(70.00%)和低水分(37.50%)两种水分的稻草青贮,每种水分均设4组纤维素酶(cellulase,CEL)添加浓度,分别为0(CON)、20(CEL1)、40(CEL2)和80 mg·kg-1(CEL3),共计8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青贮60 d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两种水分青贮料中,低水分青贮料的pH和DMR显著(P<0.05)提高,NH3-N含量显著(P<0.05)低于常规水分青贮料;常规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NDF和ADF含量显著(P<0.05)减少,其中CEL1组和CEL2组的pH显著(P<0.05)降低;低水分青贮中,4组纤维素酶浓度组的pH和NDF含量显著(P<0.05)降低、DM含量显著(P<0.05)增加,另外,CEL2组和CEL3组的DMR含量显著(P<0.05)提高,CEL2组的WSC含量显著(P<0.05)增加;2种水分青贮中,均以CEL2组的DM、DMR、WSC最高,pH、GLR、NDF含量、ADF含量、NH3-N含量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中,3个纤维素酶水平都有显著的添加效果,且以40mg·kg-1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茎+小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调制1个香蕉茎单贮(BSS)组和8个香蕉茎小麦麸混合青贮组,分别为1个对照(CON)组,添加2 mL/kg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0.05、0.15和0.25 g/kg纤维素酶(CEL1、CEL2和CEL3)3个水平组,添加FGJ+CEL1(MIX1)、FGJ+CEL2(MIX2)和FGJ+CEL3(MIX3)3个混合组,每组均设3个重复。常温发酵60 d,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BSS组相比,CON组的气体损失率(GLR)和pH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的干物质(DM)、干物质回收率(DMR)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氨态氮(A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FGJ组相比,CEL和MIX组的DMR极显著升高(P<0.01)。在CEL组中,随CEL水平的增加,青贮效果愈好;与MIX1组相比,MIX3组的NDF含量显著减少(P<0.05),DMR显著升高(P<0.05);与CEL组相比,对应的MIX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综上所述,在香蕉茎青贮中添加小麦麸有利于改善青贮品质,添加纤维素的效果优于添加绿汁发酵液的效果,二者混合效果更好,且混合后的青贮效果随着纤维素酶的增加而更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和木聚糖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在常规水分(MC1)稻草青贮和低水分(MC2)稻草青贮中均设对照(CON)组及添加2 mL/kg绿汁发酵液(FGJ)组、20 mg/kg木聚糖酶(XYL)组、2 mL/kg绿汁发酵液与20 mg/kg木聚糖酶的复合(MIX)组,每个处理组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MC1青贮中,与CON组相比,MIX组水分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FGJ、XYL、MIX组氨态氮(A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P<0.01),XYL、MIX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FGJ组pH极显著降低(P<0.01);MC2青贮中,与CON组相比,FGJ组水分含量显著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物质回收率(DMR)显著增加(P<0.05),FGJ、MIX组氨态氮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pH极显著降低(P<0.01),MIX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较MC1青贮,MC2青贮的pH和干物质回收率极显著增加(P<0.01),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在常规水分和低水分稻草青贮中,3种添加剂均有显著的添加效果,以绿汁发酵液与木聚糖酶复合添加的效果最佳,且低水分稻草青贮的效果优于常规水分稻草青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灵芝菌糟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为利用菌糟生产优质发酵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为7个处理组,以添加蒸馏水为对照(CON组),灵芝菌糟中分别添加2 mL/kg绿汁发酵液(FGJ组)、2000 U/kg纤维素酶(CEL组)、5000 U/kg木聚糖酶(XYL组)、2 mL/kg绿汁发酵液+2000 U/kg纤维素酶(MIX1组)、2 mL/kg绿汁发酵液+5000 U/kg木聚糖酶(MIX2组)、2 mL/kg绿汁发酵液+2000 U/kg纤维素酶+5000 U/kg木聚糖酶(MIX3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常温下发酵60 d开封,测定灵芝菌糟发酵饲料的化学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FGJ组、CEL组和XYL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pH、气体损失率(GLR)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半纤维素(HC)、氨态氮(AN)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FGJ组相比,MIX1组和MIX2组乳酸(LA)、乙酸(A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WS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A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EL组相比,MIX1组的干物质回收率(DMR)及NDF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WSC、AN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MIX1组和MIX2组相比,MIX3组pH、GLR极显著降低(P<0.01),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效果均优于添加绿汁发酵液,但复合添加效果更佳,其中以MIX3组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及象草混合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秸分别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和象草的混合青贮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乳酸菌(Chikuso-1)添加剂处理探讨其对不同原料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料pH、乳酸(LA)含量和氨态氮/总氮(AN/TN)均极显著优于对照(无添加物,P<0.01),乳酸菌对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添加乳酸菌的稻秸与玉米秸、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料干物质回收率(DM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混合青贮料的pH、LA含量、AN/TN、WSC含量、CP含量、ADF含量、DMR差异极显著(P<0.01).稻秸与玉米秸混合青贮料品质最佳,最差的是稻秸与象草混合青贮料.  相似文献   

7.
杨泉灿  钱仲仓  张汉满 《草地学报》2014,22(6):1371-1374
为研究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茭白(Zizania caclucifora)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K)、乳酸菌组(LAB, 乳酸菌1×105 CFU·g-1鲜草)、纤维素酶组(CEL, 纤维素酶1 g·kg-1鲜草)和混合组(MIX, 乳酸菌1×105 CFU·g-1鲜草+纤维素酶1 g·kg-1鲜草).桶装青贮,30 d后检测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粗蛋白(CP),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试验组pH、氨氮/总氮(NH3-N/TN)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乳酸/乙酸值显著提高;试验组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氨氮和有机酸含量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推荐使用乳酸菌(1×105 CFU·g-1鲜草)和纤维素酶(1 g·kg-1鲜草)混合青贮茭白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水稻(Oryza sativaL.)秸秆原料特性与青贮品质的内在联系,选出秸秆适宜青贮的水稻品种。本研究以7个品种水稻秸秆为试验材料,对其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等指标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秸秆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差异显著,青贮显著降低水稻秸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WSC)、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HC)含量(P<0.05),'展998S/R302’和'展998S/4 W0802’的秸秆青贮前后WS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青贮前后NDF含量均低于其它品种,'展998S/4 W0802’的秸秆青贮前后HC含量均低于其它品种;'展998S/R302’和'展998S/4 W0802’的V-score和有氧稳定性(Aerobic stability,As)均居于前三;原料WSC含量与V-score呈显著正相关(P<0.05),NDF含量与V-score呈显著负相关(P<0.05),HC含量与NH3-N/T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展998S/R302’和'展998S/4 W0802’是适宜青贮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生物添加剂对水葫芦与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设计了4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即水葫芦∶玉米秸秆按鲜重比为8∶2,7∶3,6∶4和5∶5(略为W8M2、W7M3、W6M4和W5M5),探讨生物添加剂绿汁发酵液(FGJ)、纤维素酶(CEL)和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MIX)的效果。每个处理3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 d,开封后评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对不同混合比例的材料均能显著(P<0.05)提高其青贮品质,特别是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的混合添加,具有相乘作用,效果更好。随着玉米秸秆混合比例的升高,青贮品质提高,W5M5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的白菜尾菜与稻草秸秆混合青贮饲料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底物为4种不同处理的青贮饲料,青贮45 d:对照组(秸秆:尾菜为10:0;无添加剂),1组、2组、3组的秸秆∶尾菜均为4:6,但添加剂分别为植物乳杆菌0.030 g/kg和纤维素酶0.200 g/kg、植物乳杆菌0.035 g/kg和纤维素酶0.250 g/kg、植物乳杆菌0.040 g/kg和纤维素酶0.300 g/kg,进行体外瘤胃发酵36 h,测定pH、氨氮浓度、微生物蛋白浓度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培养期间,各组的pH在6.77~6.94、氨氮浓度在20.09~44.39 mg/100mL;在12 h、36 h时,2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组;在36 h时,2组和3组的原虫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也较高。综上,2组和3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发酵性能,其中,以第2组采用秸秆:尾菜为4:6、植物乳杆菌0.035 g/kg和纤维素酶0.250 g/kg的组合处理青贮饲料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对青贮玉米秸秆粗饲料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设置CK组(空白对照组)、LB组(布氏乳杆菌组)、ENZ组(纤维素酶组)及LB+ENZ组(布氏乳杆菌和纤维素酶共同处理组)的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发酵45 d后取样进行青贮发酵品质感官综合评价,测定pH值、有机酸含量、微生物活菌数、水溶性碳水...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酶制剂对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酶制剂对水稻(Oryza sativa L.)秸秆和白酒糟(m︰m=1︰1)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设置CK(对照)、CEL(250 U·g-1纤维素酶)和XYL(250 U·g-1木聚糖酶)3个处理,青贮120 d后取样测定其青贮品质。结果表明:CEL处理的感官评定等级为良好;CEL和XYL处理的干物质、粗脂肪、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的粗蛋白和磷含量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低于XYL处理(P<0.05);CEL和XYL处理30 h的养分消化率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48 h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K(P<0.05);CEL和XYL处理的饲用价值显著高于CK(P<0.05),且CEL处理显著高于XYL处理(P<0.05)。综上所述,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能够提高水稻秸秆和白酒糟混合青贮的营养品质、养分消化率和饲用价值,且纤维素酶的添加效果优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稻秸添加比例对紫花苜蓿和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麦麸及5个不同比例(0、5%、10%、15%和20%)的稻秸分别进行混合裹包青贮,30 d后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稻秸添加组与不添加的对照组pH、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酸性洗涤纤维(ADF)和NH_3-N/TN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稻秸添加量的增加,pH值、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有氧稳定性递增,粗蛋白(CP)、WSC、相对饲料值(RFV)和V-Score值降低。2)根据V-Score评分可知,0和5%的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为优,10%和15%稻秸添加组的发酵品质为良,20%稻秸添加组发酵品质中等。3)青贮30 d开包后,0和5%的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64和72 h,10%、15%和20%稻秸添加组的有氧稳定性均大于168 h;有氧暴露4 d后,0、5%、10%和20%稻秸添加组pH值迅速变化,15%稻秸添加组变化相对较小。综上所述,优质混合青贮的推荐稻秸添加比例应小于5%。  相似文献   

14.
酶制剂和绿汁发酵液对巨菌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巨菌草(Pennisetum sp.),设置6个青贮处理,分别为无添加(对照)组、添加纤维素酶组、添加绿汁发酵液组、添加纤维素酶+绿汁发酵液(复合1)组、添加木聚糖酶组以及添加木聚糖酶+绿汁发酵液(复合2)组。室温条件下贮存60d后开封,对青贮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的半纤维素含量降低、干物质回收率升高;木聚糖酶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绿汁发酵液组的pH、气体损失率、氨态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均增加;复合1组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增加,pH、半纤维素、干物质回收率和氨态氮含量降低;复合2组的pH、干物质回收率、乙酸、丙酸、氨态氮含量降低,乳酸增加。较纤维素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1组的青贮效果更优。较木聚糖酶组和绿汁发酵液组,复合2组的青贮效果更优。同时,证实巨菌草是适于作青贮原料。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或甲酸青贮菠萝茎叶后对其饲用品质的影响。以菠萝茎叶作为研究材料,青贮处理方式分别为直接青贮(对照组)及添加0.1 g/kg纤维素酶、0.2 g/kg纤维素酶和3.0 g/kg甲酸、6.0 g/kg甲酸青贮,青贮45 d后进行营养成分、养分的瘤胃降解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个纤维素酶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单宁含量(P<0.05),其他成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0 g/kg甲酸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NH3-N)、钙和磷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P<0.05);6.0 g/kg甲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DM)、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氨态氮、钙和磷含量(P<0.05);6.0 g/kg甲酸处理组显著提高了72 h内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P<0.05),而对72 h粗蛋白质降解率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6.0 g/kg甲酸青贮菠萝茎叶效果最好,其次为直接青贮组。  相似文献   

16.
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分和添加剂对辣椒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为扩大饲料资源提供新的途径。试验选取末次收获辣椒后的辣椒鲜秸秆为原料,设3个水分(75%左右、65%左右和55%左右)梯度,分别添加甲酸(1.5% FW,FA)、丙酸(1.5% FW,PA)、玉米粉(100 g/kg DM,CF)和马铃薯渣(30% FW,PD),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CK),100 mL PE瓶常温青贮45 d,测定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水分、添加剂及其互作对辣椒秸秆青贮效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含水量的降低,pH和干物质升高,乳酸、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降低,含水量75%青贮饲料的pH和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乳酸生成最多,氨态氮/全氮较低;与CK相比,添加FA显著(P<0.05)降低青贮饲料pH和氨态氮/全氮,增加乳酸和可溶性糖;添加PD和CF有效补充了发酵底物的不足,干物质和可溶性糖显著(P<0.05)增加;各添加剂组青贮料中均较少或未检测到丁酸。结合灰色关联度对参试青贮调制方式的青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含水量75%+FA的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含水量65%+PD。综上可知,辣椒秸秆适宜青贮的含水量为75%左右;添加马铃薯渣青贮于各水分条件下效果皆较优,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稻秸、象草和杂交狼尾草青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添加剂对不同原料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对水稻(Oryzasativa L.)的2个中粳稻品系(9015,9019)稻秸和2个热带牧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进行了青贮研究。将新鲜稻秸或牧草切碎后添加乳酸菌(0.02 g·kg-1),同时设对照组(无添加物),袋装青贮45 d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青贮饲料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机物消化率(IVOMD)、干物质回收率(DMR)、乳酸(LA)含量、乳酸/乙酸(LA/AA)比对照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H、氨态氮/总氮(AN/TN)、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下降;乳酸菌(LAB)对WSC含量、NDF含量、DMR、IVOMD、LA含量、AN/TN、乙酸(AA)含量、丙酸(PA)含量、LA/AA、VFAs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的青贮原料对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指标、pH、LA含量、AN/TN、LA/AA、AA含量和VFAs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杂交狼尾草的青贮品质最佳。添加乳酸菌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但不同原料间的青贮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赵苗苗  玉柱 《草地学报》2015,23(1):205-210
以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为材料,研究了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单独添加或组合添加对象草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象草经刈割切短后,分别添加纤维素酶(CEL)、乳酸菌(LD1~LD8)、乳酸菌+纤维素酶(LD1+CEL~LD8+CEL),密封贮藏60 d后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所有添加剂处理组的pH值、丁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K),乳酸、粗脂肪(E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弗氏法评分中LD2,LD3,LD7及所有组合添加处理组的发酵品质均为优,LD4发酵品质为中,CK发酵品质为差.组合添加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均显著高于CK;且LD6+CEL将青贮饲料的NDF,ADF降到最低,其WSC也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表明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能有效改善象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且以LD6+CEL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不同含水量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解决苜蓿青贮困难的问题,提高其青贮品质。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70%和60%;添加剂分4个组,对照组不含添加剂,其余各组均含3个水平,分别为乳酸菌组(LA组,3、6、9 mg/kg)、纤维素酶组(CE组,25、50、100 mg/kg)以及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组(LA×CE组,3×25、6×50、9×100 mg/kg),每个组3个重复,共20个组。青贮90 d后,测定其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糖(WSC)含量及pH、氨态氮/总氮(AN/TN)。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LA组均显著提高了青贮料的WSC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青贮料pH(P0.05);且6 mg/kg LA组青贮料的CP和WSC含量高于3和9mg/kg LA组,pH低于3和9 mg/kg LA组。与对照组相比,各CE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ADF含量和pH(P0.05),且50 mg/kg CE组青贮料的ADF含量和pH低于25和100 mg/kg CE组。各LA×CE组青贮料的CF、ADF含量和pH大部分低于各LA和CE组,WSC含量均高于各LA组和CE组,且6×50 mg/kg LA×CE组青贮料的CF、ADF、WSC含量和pH与各LA和CE组差异显著(P0.05)。除9 mg/kg LA组和100 mg/kg CE组外,相同添加剂下70%含水量青贮料的CP含量显著低于60%含水量(P0.05);相同添加剂下70%含水量青贮料的CF和ADF含量显著高于60%含水量(P0.05)。由此可见,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两者复合添加均对苜蓿的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以添加6×50 mg/kg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效果最好,且60%含水量下的青贮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的影响,以结实期甜高粱为原料,分别设计对照、添加甲酸(6 mL/kg)或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蔗糖或甲酸都能显著改善甜高粱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able carbohydrate,WSC)和硝酸盐含量因添加甲酸而显著升高(P0.05),添加甲酸或蔗糖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和干物质保存率(dry matter recovery,DMR)(P0.05),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