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兰科野生植物羊耳蒜为试材,采用常规无菌培养技术分离其根部的内生真菌,同时采用平板对峙的方法,研究了所获得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羊耳蒜的根中共分离获得43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7个属,其中丝核菌属占优势。筛选得到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3%,抑菌活性集中在油菜菌核病菌。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这4株菌株分别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柱孢霉属菌株Cylindrocarponsp.、轮枝菌属菌株Lecanicilliumsp.和胶膜菌属菌株Tulasnella sp.。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新疆芜菁茎部内生菌资源并揭示其物种特征,笔者采用传统平板培养,通过扩增菌株的16S r 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的方法分离筛选芜菁茎部内生菌。结果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细菌,分布在5个不同属,6株菌为稀有放线菌。该研究首次在新疆芜菁茎部获得内生菌资源,并发现其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防治番茄青枯病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番茄健株根内分离获得内生细菌 ,对其进行平板拮抗番茄青枯菌试验 ,得到 18株拮抗菌。温室控病试验表明 ,0 1 144和 0 1 182号菌株的控病效果分别为 48.6 %和 42 .8%,经鉴定两者均属芽孢杆菌属 (Bacillsspp)。  相似文献   

4.
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 min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内生放线菌的数量,根部比茎、叶部多。经初步鉴定,苦豆子内生放线菌以链霉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为最多,分别占分离总数的35%和27%;其次为小多孢菌属,占12%;而类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和分枝杆菌属分离较少。26株纯化菌株对茄子枯萎病菌进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3株抑菌带宽度达到10 mm以上的菌株,其中菌株KDS22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20,(2):42-47
为了探究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拮抗青枯病菌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在青枯病防治中可能发挥的生态学功能,从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分离、筛选出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对其进行抑菌广谱性分析,测定其对青枯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从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分离出14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筛选出6株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初步鉴定它们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苍白杆菌(Ochrobactrum)和微杆菌(Microbacterium)。对6株内生细菌进行抑菌广谱性研究,所有内生细菌均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将6株内生细菌的菌悬液分别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育苗,辣椒苗抗青枯病能力显著提升。辣椒种子中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具有多样性,用其菌悬液处理辣椒种子后,植株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为开展辣椒青枯病微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番茄根际土壤、根为分离对象,采用稀释分离方法,进行了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结果表明:从番茄根际土和根内分离出47株细菌,其中,根内细菌7株,根际细菌40株。经杀根结线虫活性检测,获得2株活性强且稳定的细菌菌株W49、W21,对根结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0%,对卵的孵化抑制率达96.0%。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W49和W21分别被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和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  相似文献   

7.
周波  代金霞 《北方园艺》2017,(21):122-129
以柠条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CAS(铬天青S)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产铁载体功能的根际促生菌株,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解磷、固氮、产IAA(吲哚乙酸)和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等促生活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验证菌株Fe11对柠条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分离出14株产铁载体根际促生菌,其中6株菌具备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所有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源性与假单胞菌达到99%~100%,假单胞菌属细菌是柠条根际产铁载体的优势菌群。多数菌株兼具2种以上促生活性,菌株Fe9、Fe11和Fe13表现出多种促生潜能。回接试验证实,接种菌株Fe11使柠条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长17.25%、6.68%、17.75%、42.51%和20.67%,表明菌株Fell对柠条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继平 《北方园艺》2011,(11):126-128
以感染霜霉病和健康的甘蓝叶片为试材,研究筛选了对甘蓝霜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结果表明:从健康的甘蓝幼苗中分离到18株内生细菌;用离体叶法进行测定,发现其中2株内生细菌对甘蓝霜霉病菌有拮抗作用,对其中一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AC8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其防效达61.4%;通过形态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菌株AC8属于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黄豆、黑豆、豇豆、萝卜、蕹菜、花生、黄秋葵、向日葵等8种芽菜患病植株上的致病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24株细菌菌株和8株真菌菌株;利用真菌ITS和细菌16Sr DNA通用引物,分别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真菌基因组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24株细菌分属8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短稳杆菌属(Empedobacter)、戴尔福特菌属(Delftia)、从毛单孢菌属(Comamonas);2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除果胶杆菌属外,其余都不是典型的植物病原菌;其中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出现在2种或2种以上芽菜上;另外4个属的细菌则只出现在1种芽菜上,呈现出寄主的专化性。8株真菌分属3个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根霉属(Rhizopus);其中根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分别只出现在萝卜芽菜和蕹菜芽菜上,其他6种芽菜上分离得到的真菌菌株均属于镰刀菌属。分离菌株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对芽菜造成不同程度的腐烂症状,生产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污染同样能致芽菜腐烂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宁夏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枸杞组织中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内生真菌的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21份枸杞样品中共分离得到363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双极霉属(Bipolaris)、毛壳菌属(Chaetom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光黑壳属(Preussia)、裂壳菌属(Schizothecium)、粪壳菌属(Sordaria)、戴氏霉属(Taifanglania)、梭孢壳属(Thielavia)、火丝菌属(Tricharina)和炭角菌属(Xylaria)14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梭孢壳属(Thielavia)和曲霉属(Aspeirgllus)为优势属,分别占分离菌数的46%、14%和13%。枸杞植株各器官都有内生真菌分布,其中,茎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最大,为0.86,且果与茎部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不同枸杞品种间内生真菌分布存在差异,"宁杞1号""宁杞2号"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黄果枸杞和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部分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宿主和组织偏好性。枸杞体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内生真菌具有很高的宿主特异性,而且其分布受生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鉴定对梨树腐烂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菌。【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和确定拮抗菌株的种属。利用离体梨树枝条鉴定拮抗内生真菌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拮抗活性的菌株JK2,抑制率超过95%。JK2上清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同样具有抑制活性。经鉴定,菌株JK2为青霉属产紫青霉。离体梨树枝条鉴定结果显示,JK2对梨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JK2,该菌株是一株新的梨树腐烂病生防菌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省折溪'小黄姜'中内生菌资源,采用涂布法从折溪'小黄姜'中分离、纯化出内生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折溪'小黄姜'中共分离出5株不同的内生菌,命名为GrsB1、GrsB2、GrsB3、GrsB4、GrsB5,其中GrsB1属于芽孢杆菌科、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其他4株菌属于肠杆菌科,分别属于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肠杆菌科数量最多。虽然分离出的内生菌数量较少,但菌株种属分布范围较大,可以为小黄姜内生菌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硬叶兜兰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结合rDNA-ITS区的PCR扩增、测序,采用NCBI BLAST在线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了分析,对硬叶兜兰菌根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对29株菌根真菌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出23个属,为瘤菌根菌属、胶膜菌属、丝核菌属,镰刀菌属、栓菌属、附毛菌属、拟迷孔菌属、小脆柄菇属、拟层孔菌属、毛壳属、侧耳属、轮枝菌属、弯孢聚壳属等,分离菌株最多的是瘤菌根菌属和胶膜菌属,分别占分离总数的16%和19%;鉴定到1个科,为胶膜菌科;12株优势菌根具有不同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其均未有分生孢子,菌丝分枝点附近形成一个隔及细胞双核,11株菌株具念珠状细胞,大多数具有香味。  相似文献   

15.
以林下种植灵芝为试材,采用16S rDNA鉴定方法,研究了不同分离方法对灵芝内生细菌和放线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能够发现产生活性成分的菌种或者新种,从而推动微生物医药的发展进程。结果表明:从健康的灵芝子实体内分离得到放线菌1门1属的4个菌株(LZ-F1、LZ-F2、LZ-F3、LZ-F4)和细菌2门4属的5个菌株(LZ-B1、LZ-B2、LZ-B3、LZ-B4、LZ-B5)。4株放线菌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5株细菌分别属于周杆菌属(Peri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新根瘤菌属(Neorhizob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该研究为其它食用菌内生菌的分离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灵芝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拮抗青枯病菌的辣椒种子内生细菌为对象,研究并了解其促生功能多样性、促生效应等,为辣椒种子内生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测定了6株内生细菌的多样化生物学功能,进行种子催芽和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产IAA、溶磷、固氮、产嗜铁素是供试菌株中普遍具备的功能,6株内生细菌中有5株具有3种及3种以上的促生功能。所有内生细菌菌悬液均能显著地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壮苗指数,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辣椒种子内生菌菌株对辣椒具有较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具有开发微生物农药和菌肥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枸杞为试材,采用组织匀浆法从不同生长期的枸杞果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培养性状、菌落、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枸杞果内生真菌的定殖率、相对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分析其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从枸杞果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这些菌株分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派伦霉属(Peyronellaea)、茎点霉属(Phoma)和盘二孢属(Marssonia)7个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1.0%、27.6%和27.6%;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幼果期枸杞果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枸杞果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成熟期枸杞果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远高于幼果期和变色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组织分离法,在不同健康果树的木质部中分离到235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过滤和高温灭菌得到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试验,最终获得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X8。对X8菌株在植物体内定殖、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X8菌株可以在杏、辣椒等植物中定殖。X8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作用最强,达80.3%,对3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达到7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5.4%和79.3%,显著高于50%腐霉利和25%甲霜灵的防效。经16S rDNA序列分析,X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8鉴定为B. subtili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HQ647257。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种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离鉴定马铃薯内生细菌,对相同种植地点的3个不同品种马铃薯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品种马铃薯中分离纯化菌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取相同部位马铃薯组织进行PCR-DGGE操作,并对DGGE图谱上的条带进行差异性分析。最终分离得到9株内生细菌,鉴定1-1、1-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p.),1-3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sp.),1-4为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sp.),1-5、1-6、2-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p.),2-2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sp.),3-6为副球菌(Paracoccussp.)。DGGE图谱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内生细菌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最终结果表明3个品种马铃薯内生细菌具有较丰富的种群多样性,且差异性明显,品种可能是影响马铃薯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云南省元江地区"哈路比"葡萄柚贮藏期果实病原细菌的种类,为葡萄柚的长期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采后葡萄柚果实为试材,于室温贮藏(温度18~22℃,湿度80%~90%),从新发病的葡萄柚果实的病健交界处获取分离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运用传统形态学鉴定、革兰氏染色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分子鉴定法进行综合鉴定。试验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出3株病原细菌,分别命名为Y-1、Y-2、Y-3。经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菌株Y-3致病性最强;经传统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比对综合鉴定,3株细菌分别隶属于2个系统发育分支,所测得细菌菌株Y-1与Serratia marcescens DSM30121T(AJ233431)相似性为99.23%;菌株Y-2与Enterobacter asburiae JCM6051T(AB004744)相似性为97.73%,菌株Y-3与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 LMG2693T(Z96078)相似性为97.23%。其结果明确了元江地区葡萄柚贮藏期病原细菌的种类有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云南省元江县"哈路比"葡萄柚贮藏期的优势致病细菌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这为以后葡萄柚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