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2年对长江三峡库区各江段的水质和重庆主城区岸边污染带进行了监测.通过对氮磷污染的分析表明,万州区等局部的长江水域及重庆主城区长江水质达到了发生富营养化的氮磷条件.根据库区长江水体的氮磷污染现状,提出了预防富营养化和保护长江库区水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流域氮磷输出、河流输送与入库通量的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山仔水库为例,基于GIS技术分析乡镇、子流域的氮磷污染分布和来源构成,识别关键源区并探讨库区水质与流域污染输出和河流输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009年山仔流域单位面积总氮输出负荷为13.4 kg N·hm-2·a-1(生活污水和化肥流失占64%),总磷输出负荷为0.82 kg P·hm-2·a-1(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占90%),入库氮、磷负荷分别为3248 t N·a-1和192 t P·a-1,其中河流输入占62%和89%,环库区面源污染贡献小于2%;不同乡镇单位面积氮输出负荷为3.54~20.0 kg N·hm-2,磷输出负荷为0.38~2.50 kg P·hm-2,其中日溪乡和霍口乡临近库区,化肥流失与畜禽养殖污染最重。上游乡镇污染较轻,但生活污水比重大(42%~84%)。皇帝洞溪子流域污染最重(19.4 kg N·hm-2;1.95 kg P·hm-2),其次是霍口溪中下游和日溪子流域。库区总氮高值出现在坝区和日溪湾汊,总磷高值在小沧至霍口溪七里入口之间,水质有明显分区,与流域污染分布、河流输送和库区沉积物的释放相关联,河流输入对库区富营养化起决定性作用。流域氮磷输出负荷比值平均为16,库区水中氮磷比值在15~20之间,意味着该生态系统处于磷的弱限制,水华爆发风险较大,建议采取“分区整治流域污染、氮磷联合削减、畜禽养殖和磷肥流失优先控制”的富营养化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灰色聚类法在西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对西津水库水质进行了4次监测。参照中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程度分为6个级别,应用灰色聚类法,选定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为聚类指标,对西津水库米埠坑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埠坑库区上游水质为中营养化,库区中下游水质已处于中富营养化;该库区水质有富营养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恩  谢宝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74-2975
含有氮磷元素的化合物是造成库区水质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按照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降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顺序,研究了密云库区主要水源涵养林树种对降雨中氮磷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树种进行比较,对氮磷元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林内降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中总氮含量都要远远大于总磷含量;油松、火炬能够增加降雨中总氮、总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涡湖水质调查与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6.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鹤地水库周边人类生产生活日益丰富,点源和面源污染使得鹤地水库水质长期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分析长时间序列的水库叶绿素a浓度和水浮莲区分布,可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变化规律,判断库区水葫芦爆发周期和规律,辅助管理人员采取相关应对措施,科学高效管护水库。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重庆段人口密集,由于历史的原因,环境方面基础设施落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船舶污染物和大面积的农田地表径流汇入长江及次级河流。特别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之后,主河道和支流水体流动明显变缓,加之长距离回水,部分次级河流自2003年起明显富营养化,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本文综合了2002~2009年对长江三峡水库入库河流营养状态的研究,得出了次级河流水体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价,并结合三峡库区现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与实际排放量的分析,对于库区支流富营养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已提出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对三峡库区的富营养化防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底泥是自然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氮磷的释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污染会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及水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为了解丹江口库区水质状况及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于2014年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对库区内26个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库区水质进行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TN对水质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参与评价时库区水质为Ⅳ类或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平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和丰水期,且丹江库区(DK)水质劣于汉江库区(HK);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生化需氧量(BOD5)为库区的主要污染因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库区水质主要受溶解氧(DO)、TN、BOD5及CODMn的影响;DK各点位主成分得分均值高于HK各点位主成分得分均值,也说明HK水质整体上略优于DK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回水区段富营养化的发展潜势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历时3 a的跟踪监测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三峡库区每条次级河流回水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发生的时期主要是在4月—9月(春夏之交、夏季及夏秋之交),并且随着靠近坝首,富营养化有加重趋势。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实际监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项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Ⅱ期蓄水对支流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水库Ⅱ期(135 m水位)蓄水前后,成库河段的主要次级河流的常规水质整体维持稳定,但富营养化专项监测表明几条典型的次级河流的部分河段成库后藻类活动旺盛,营养状态异常,应当对三峡水库成库河段的主要次级河流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区重庆段5个区县的7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几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d,Cu,Pb,Zn,Hg,As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几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292mg/kg,Cu 29.42 mg/kg,Pb 21.66 mg/kg,Zn 82.46 mg/kg,As 5.50 mg/kg,Hg 0.042 mg/kg,且沿长江水流方向土壤Cu,Pb,As,Hg含量有降低趋势。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处于警戒状态,其中丰都和忠县已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和Cu。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水位最高已达170 m以上,库区水流速度减缓,自净化能力下降,环境污染压力加重。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来源途径、污染现状及其时空动态机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回水区水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澎溪河为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自2004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已多次暴发水华.为了科学全面评价澎溪河回水区水质状况和分析其富营养化成因,本研究在2007年至2009年对澎溪河回水区水质进行了监测,并采用《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卡森指数法对澎溪河水质进行富营养化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澎溪河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浓度较高,全年都呈现富营养水平或者重度富营养水平,双江大桥附近水体富营养状况与高阳渡口、渠马渡口的相比较为严重;TN浓度、溶解氧(DO)浓度随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TP浓度、叶绿素a(Chla)浓度和透明度(SD)随季节变化趋势明显,TP和Chla夏秋季高、春冬季低,而SD则相反.水体中TP浓度是影响澎溪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水体总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黑藻和金鱼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采用模拟法研究了黑藻和金鱼藻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黑藻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强于金鱼藻,是治理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和沉水植被恢复的首选物种.  相似文献   

18.
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94-9896
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水情发生了变化,对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讨论了三峡运行以来洞庭湖三口、四水入湖的年径流量、入湖沙量的变化以及出湖水沙变化,分析了洞庭湖水沙演变的特征和长江干流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以及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水沙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勇  张晟  曾雪梅  黎莉莉  周丹  宋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24-5525,5555
2003年6月三峡水库成库后,由于水体流速减缓,部分次级河流库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2004年7月,对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的12条次级河流库湾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pH值7.17~8.89;DO含量2.20~10.10 mg/L;透明度0.1~1.0 m;CODMn1.60~9.79 mg/L;TN0.72~5.27 mg/L;TP0.013~0.369 mg/L;叶绿素a 1.54~20.00 mg/m3。三峡水库次级河流库湾水体夏季营养程度较高,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的结果表明,各条次级河流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39.2~69.2,其中8条河流达富营养化水平,4条河中营养,无贫营养。12条次级河流CODMn、TN、TP输出负荷总量分别为:1773.6、1153.1和61.25 g/s。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提高,受蓄水影响的次级河流增多,库湾的长度及面积加大,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