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孙田 《福建水产》1986,(1):55-55
惠安县山腰乡锦川村庄宝元大胆改革牡蛎养殖方法,弃传统的竖石养蛎为栅栏式吊养,获得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良好效果。去年他吊养30亩,预计亩产鲜蛎肉14担,比老法养殖增产1.8倍,为牡蛎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其生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阳西县是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主推品种是牡蛎和对虾,渔业科技入户工作重点是开展近江牡蛎吊养技术和对虾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汕尾市海岸线全长达30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9%。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集中,水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雨量在2200-2380毫米之间,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合养殖的优良场所。我市蚝业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养殖方式主要是靠投石采苗养殖,随着人民群众对水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养殖者的不断探索,养殖技术经过不断改进,一种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棚架式牡蛎养殖在我市逐步兴起,棚架式牡蛎吊养比延绳式、浮筏式、投石采苗养蛎具有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管理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褶牡蛎是电白县海养贝类的主要晶种.传统约方法是以石块和瓦片作附着器平播养殖,有效酣苗面积少,场地利用率低,而且场地多在中上海带,牡蛎露空时间长,摄食机会少,生长慢,甚至在夏季易被曝晒死亡.为探索提高养殖褶牡蛎单位面积产量,我们借鉴水泥棒养近江牡蛎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胡嘉文  汪进兴 《福建水产》1990,(3):40-42,47
褶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中的重要品种,全国沿海广有分布。传统养蛎以石、竹为附苗基质,附苗和养成受到制约因素较多,养殖区局限在潮间带,牡蛎摄食时间短,生长慢、个体小、产量低、且操作繁杂,生产发展缓慢。随着国外对牡蛎养殖技术的研究改革,我省于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垂下式壳串吊养试验,但由于采苗和养殖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经济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仍处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根据褶牡蛎养殖法改革中附苗、养殖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我们自1980年以来,对褶  相似文献   

6.
李明 《内陆水产》2008,33(1):40-41
近年我市的中华鳖养殖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市的养殖数量已超过1500万只,产量6000多t,产值达到3亿多元。中华鳖养殖已成为我市渔业的特色支柱产业。虽然温室养鳖因产品品质较低、用药较为频繁,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诟病,但温室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市场销路广,故而还是有其很强的生命力。温室养鳖现已占到我市中华鳖养殖总量的80%以上,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养鳖模式和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秀元  孙露 《内陆水产》2004,29(7):21-22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提高网箱养草鱼效益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科学养鱼》2004,(12):14-14
近几年来,随着常规鱼的产量不断提高,网箱养草鱼的效益也相对降低。为充分挖掘网箱养殖草鱼的潜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笔者根据我县几年来网箱养殖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增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塑料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简便易行,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管理等特点。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年可养殖两茬或三茬,产量提高数倍以上;由于错开了上市旺季,对虾的价格较高;因此,大棚养殖模式的效益比传统养殖要高得多。近年来如东县苴镇的许多养殖户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大棚养虾技术,养殖产量和效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该技术应用的逐步成熟,必将极大地调动虾农的生产积极性。该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市渔业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市渔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市渔业今后的发展对策,文章认为我市渔业的发展应从常规品种的生产转向特种水产品种的生产,从多品种混养转向主养或单养特种水产品为主,并在养殖模式,开发水大面上做文章,从而使我市渔业向效益渔业发展,使渔业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相似文献   

11.
周有明 《内陆水产》2006,31(4):38-38
自2002年引进倒刺鱼巴在我市推广养殖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提高了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推广养殖过程中,发现少数养殖户池塘主养的倒刺鱼巴发生车轮虫病与烂鲴病并发症.经诊治取得显著效果.避免了重大损失。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南安市棚架式吊养褶牡蛎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养牡蛎技术是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养殖新技术,平均亩产比传统条石养蛎提高一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吊养牡蛎养殖技术的推广,可充分利用低潮区深水区,并逐步向浅海发展,扩大养殖面积,改善养殖条件。我市在推广惠安县吊养牡蛎养殖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孟伟 《齐鲁渔业》2004,21(11):11-11
乳山市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现有养殖面积21000亩,养殖品种有缢蛏、牡蛎、杂色蛤、文蛤等,产量高,效益好,在乳山市海水养殖生产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滩涂贝类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乳山市的水产科技人员在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的同时,一直潜心探索和实践缢蛏高产养殖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缢蛏亩产量达3000公斤,收入25000元,纯利10000多元。现就缢蛏高产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东 《河北渔业》1992,(2):19-20
<正> 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物,食用牡蛎已成为人们的传统。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穷苦人家的餐桌都有牡蛎的踪迹。人们对牡蛎的喜爱促进了牡蛎养殖业的发展。除了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养殖牡蛎,养殖规模大小不一,养殖方式多种多样。1988年世界牡蛎总产量为109.4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100.9万吨。从品种看,养殖产量最高的是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产量达  相似文献   

15.
《重庆水产》2006,(1):15-17
重庆市池塘万亩吨鱼无公害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是在我市水产品产量严重不足,养殖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养殖单产大大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农民养殖效益低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服务“三农”的技术推广项目。池塘养殖是我市水产养殖的主体,2004年养殖水面3.24万公顷,产量13万多吨,占全市养殖产量的58.63%;其中专业池塘9533公顷,产量6.6万吨,占池塘养殖产量的50%。虽然我市池塘养殖也有达到2吨/667m^2以上高产典型,但平均667m^2量仅为460公斤,远远落后全国先进地区养殖单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潜力巨大。为此,依靠科技,深化发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市近阶段渔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渔业现代化》2007,34(6):62-63
最近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上,近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就“牡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健康”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未来牡蛎极可能成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牡蛎被称为“海洋牛奶”,其产业化养殖和开发已遍及全球。日本最新发现,牡蛎肉内的特有物质能消除人体过多的活性氧,对防治动脉硬化、癌症等有很好的效果。日本已开发出具有保健及治疗功能的“牡蛎丸”和高级饮料“牡蛎汁”。但由于海洋污染、环境恶化和海水养殖病害频发,牡蛎的养殖和开发仍存在挑战。我国每年牡蛎产量已居全球首位,2006年养殖产量达389万吨,占我国海洋水产养殖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17.
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被摄食的饵料量与对虾净增肉重量的比值,生产上饲料系数常常是指投饵系数,即指在养殖过程中投饵总量与虾产量的比值。由于饲料成本在养虾的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50%以上。投饵系数的高低,对养虾效益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对虾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养虾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如何降低饵料系数成为减少养虾成本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浙江省沿海河口围垦区的养殖条件优势,促进海虾淡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以避免病害侵扰和海水养虾的困境,进一步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笔者进行了刀额新对虾和斑节对虾的苗种淡化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牡蛎是福建省漳浦县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该县养殖牡蛎面积有3.7万亩,1988年生产牡蛎肉5750吨,主要运销香港。传统的牡蛎养殖方法是把乱石和破旧陶瓦片等堆放在滩涂上作为附苗器,因有效附苗面积小,产量低。七十年代未期,该县曾推广条石养蛎法,产量成倍增长。但条石养蛎受潮水限制,不易推向潮间带下缘,干露时间长,牡蛎个体小。1986年,县海珍品实验场在古雷乡进行棚架式牡蛎吊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1988年在全乡推广该技术,1260亩吊养面积总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由于虾病爆发、对虾养殖产量降低,效益不好,不少养殖户和生产单位对虾池前期的清淤清毒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认为效益情况难以预料、养殖方式又多属粗养、虾池的清淤消毒对养殖产量和效益影响不大。我们通过试验比较,认为作好虾池的清淤消毒、可明显改善水环境,对养殖产量和效益都有较大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