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用25种核桃内生真菌,分别与玉米小斑、小麦赤霉、番茄灰霉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拮抗实验,结果表明:23种核桃内生菌抑菌活性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极强者5属,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极强者i属,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没有极强者。小卵孢霉对玉米小斑病、小麦赤霉病和蕃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都极强,可以初步作为防治这3种作物病害的生物源农药首选菌种;单孢枝霉对该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强。壳大卵孢霉对小麦赤霉病和蕃茄灰霉病病病原菌,粘盘孢属对玉米小斑病和蕃茄灰霉病病原菌抑菌活性强,单孢枝霉、壳大卵孢霉和粘盘孢属也可以作为防治这3种作物病原菌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06年发生大片桉树枯萎死亡,文章对此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等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这是在广东省对桉树枯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调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蓝莓Vaccnium uliginosum种植地发生的多种叶部病害,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致病病原微生物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蓝莓黑斑病、叶腐病、叶斑病和炭疽病的病原菌依次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大毛霉Mucor mucedo、巨腔茎点霉Phoma macrostoma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4.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探讨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肠道菌群及其取食的桉树叶内生菌群的多样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油桐尺蛾5龄幼虫肠道和桉树叶部内生的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rDNA进行测序,分析油桐尺蛾肠道和桉树叶部内生的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结果]油桐尺蛾肠道细菌共注释到6门、11纲、19目、38科、43属,真菌共注释到8门、29纲、67目、159科、257属;桉树叶部内生细菌共注释到10门、19纲、26目、54科、74属,真菌共注释到8门,31纲,79目,171科,291属。桉树叶内和油桐尺蛾肠道中均发现桉树主要病害病原菌所属菌属,分别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壳针孢属(Septoria)、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结论]油桐尺蛾肠道的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度与桉树叶之间存在差异,桉树叶对油桐尺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而携带某些病原菌的油桐尺蛾啃食或其排泄物接触可能是导致该病原菌侵染健康桉树叶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丁香患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并保存菌种,得到病原菌后对病原菌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观测。结果发现,经鉴定分离出来的病原菌属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 Nees),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丁香枝枯病病原菌及有效防治丁香枝枯病的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该文是2015年10月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凯里基地病虫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的后续结果。调查发现的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炭疽病、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炭疽病和竹柏Podocarpus nagi叶尖枯病的病原菌分别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e和头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7.
对西双版纳景洪市出现的橡胶幼树回枯、死亡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农药毒力试验,试验确认导致幼树落叶的病原菌为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引起幼树回枯、死亡是橡胶拟茎点霉Phomopsis heve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复合侵染的结果。多菌灵、多·福·溴菌腈、霜脲·锰锌、吡啉醚菌酯、异菌脲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澳洲坚果春季病害病原调查及主要病原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云南澳洲坚果春季病害的调查中采集到9种症状的病害,其中叶枯、枝枯为主要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试,鉴定病原菌有9种,拟盘多毛孢为优势种群,其次为拟茎点霉、毛色二孢、炭疽菌等。对拟盘多毛孢作防治药剂筛选,推荐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丙环唑等,以后渐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嘧菌酯等。  相似文献   

9.
沙棘木蠹蛾幼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沙棘木蠹蛾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时,从死亡的沙棘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沙棘木蠹蛾,通过对虫尸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经室内致病力测定,接种浓度4亿/mL、8亿/mL、12亿/mL,54 d的感病率分别是72.22%、83.33%、100%,证明球孢白僵菌是沙棘木蠹蛾的病原菌。同时表明浓度越高感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防治新疆野苹果病害提供生防性能优良的木霉菌株,利用孟加拉红平板分离法进行新疆巩留县野苹果根围木霉菌株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分离木霉抑菌能力,用NBT染色和根部观察检验木霉诱导后新疆野苹果幼苗叶片活性氧含量、抗病和促生能力。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俄罗斯木霉22株,渐绿木霉13株,哈茨木霉4株。从长势和产孢量等特性上看,俄罗斯木霉T7和哈茨木霉T2为新疆野苹果根围优势生防木霉菌种。哈茨木霉T2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为75.47%,对链格孢菌的抑菌率为78.17%。俄罗斯木霉T7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为79.66%,对链格孢菌的抑菌率为91.53%;NBT染色发现木霉处理后野苹果苗叶片活性氧含量降低,叶片染色颜色更浅。总之,木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能有效减少新疆野苹果幼苗中活性氧含量,促进和保护根系生长。本研究为防治新疆野苹果病害防治提供生防性能优良的木霉菌株,为苹果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冬枣轮纹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8批180个轮纹病病果样品的分离、纯化,获得319个分离物,并将单孢分离纯化的菌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冬枣轮纹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茎点霉Macrophoma kuwatsukaii。  相似文献   

12.
魔芋为西双版纳橡胶林下选种的经济作物之一,2017年8月,东风农场和橄榄坝农场橡胶林下种植的魔芋出现病害死亡,经田间调查和对魔芋叶片、茎感病组织采样作病原鉴定结果,认为致使魔芋发生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发生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描述了楹树枝枯病的症状,经分离培养,初步鉴定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并对该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木蠹蛾的发生与楹树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云南河口地区发生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wei]。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广西南宁纤维板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从广西高峰人造板有限公司已霉变纤维板上采集霉变样品,经分离纯化,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ITS序列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微生物的鉴定。分离筛选得到4株霉变真菌,编号为GXB-1,ZXB-2,ZXB-3和ZXB-4。根据传统形态学方法将4株霉变真菌鉴定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脉孢霉属(Neurospora sp.),其中木霉属真菌为优势种群,分离率高达60%。随后对4株霉变真菌进行r DNA-ITS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综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菌株GXB-1鉴定为哈茨木霉,将菌株ZXB-2和ZXB-3鉴定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将菌株ZXB-4鉴定为四孢脉孢霉(N.tetrasperma XF35)。不同地区、不同基质和环境条件下,霉变微生物的优势菌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纤维板防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油松枯梢病病原菌及其分类地位,对发病植物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根据柯赫法则用针刺法接种田间健康植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是油松枯梢病的致病菌,鉴定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属真菌Sphaeropsis sapinea。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昆明昙花寺公园山茶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鉴定研究,经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鉴定,病原菌为茶炭疽盘长孢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 Miyaka.  相似文献   

18.
木霉对苗木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文喜  吴昊 《林业科技》1997,22(6):31-33
体外测定表明,木霉菌株T—169和T—279对病原菌Rhizoctoniasoclani(立枯丝核菌)、Fusariumoxysporum(尖孢镰刀菌)、Pythiumaphamidermatum(腐霉)和Alternariatenuis(交链孢霉)在对峙培养中的拮抗系数分别为2、2~3和3。温室测定表明,用0.6%(W/W)T-169麸皮培养物(107cfu/g)处理土壤。在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腐霉及交链孢霉20d后,落叶松苗木发病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减少49.6%、17.4%、18.3%和11.7%;用T-169和T-279木霉孢子悬浮液(108cfu/ml)处理落叶松种子,人工接种立枯丝核菌19d后,落叶松成苗率分别比未用木霉处理的对照增加18.8%和12.7%。  相似文献   

19.
对绿色木霉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棒盘孢、茄链格孢、出芽短梗霉、灰葡萄孢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以上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6%、86.5%、94.8%、91.4%、86.3%,抑菌活性成分在80℃以下较为稳定,pH值在6-7之间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从角倍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描述了危害状况,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分类上隶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