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磴口县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 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3在150 m2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幼龄和老龄植株均成随机分布,中龄植株呈聚集分布.环境是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分布在西藏色季拉山的急尖长苞冷杉为研究对象,设置30m×30m样地15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方面分析了急尖长苞冷杉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的高度结构、基径结构和年龄结构均表现为反"J"型,相关性也较明显,基径与年龄的关系为y=13.5640x0.7078(R2=0.9144);总体上,幼苗的后备储量特别大、死亡率也较高,但补充率大于死亡率,种群表现为稳定发展型。在不同尺度下,不同龄级(发育阶段)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分布格局有差异。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各龄级植株的分布格局由聚集趋向均匀分布,聚集强度减弱,同一取样尺度下,龄级越大,聚集强度也越弱。研究结果可为该资源的管理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指数对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无性系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不同龄级分株与其他龄级分株的平均距离,探讨了分株年龄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呈聚集分布;②种群的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弱;③分株间的平均距离随龄级差距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赛罕乌拉蒙古栎种群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对样方内个体定位并测定其树高、胸径等指标,采用年龄大小级划分方法对研究区内蒙古栎个体进行等级划分,使用ADE4对定位数据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蒙古栎种群在0~20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1~25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高峰后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蒙古栎种群各龄级间关联性不显著,但龄级Ⅰ与龄级Ⅱ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和恢复漳河源自然保护区铁坚油杉天然种群,采用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方法,运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Lloyd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DavidMoore的丛生指标,Morisita扩散型指数对个铁坚油杉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m~2,25m~2和50m~2面积上,S1样地呈均匀分布,S2和S3样地呈Poisson分布;3个样地种群聚集强度随取样面积增大而上升。S1的分布格局可能与人为环境干扰有关;4m×4m尺度上Poisson分布最为明显。种群的保护与恢复,应注重聚集强度最大的取样尺度。  相似文献   

6.
冀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冀北土石山区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林中的山杨、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山杨、白桦均以中径木为主,林下缺乏可供更新的幼苗、幼树,种群呈现衰退趋势;山杨、白桦的全部个体在本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其聚集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随机分布;山杨、白桦种群随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以幼树的聚集强度最大;不同生长阶段同种个体间的关联性随尺度的变化,出现正关联、负关联和相互独立的空间关系,以负关联为主;不同生长阶段的山杨和白桦种群间未出现正关联,大多数种对在本研究尺度上为负关联或者在大部分尺度上为负关联;山杨、白桦的种内/种间竞争激烈,群落整体结构不稳定,处于演替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永瓣藤的种群生命表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 m2或16 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一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群落区域小生境、永瓣藤生物学特征及人为干扰等.永瓣藤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其种群扩散能力,同时,严格的生境需求降低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永瓣藤种群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远低于表象.  相似文献   

8.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与丘间低地2种生境下榆树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生长阶段榆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丘间低地种群整体在<10m的小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幼树和中龄树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而成熟树呈现聚集分布;各发育阶段间的空间关联主要表现在小尺度上,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空间关联性微弱;固定沙丘榆树种群均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趋势;中龄树和成熟树间在小尺度上呈正关联,各个发育阶段间在大尺度上空间关联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胡杨种群在干旱区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竞争强度变化,探究种群空间结构对干旱环境的响应特征。【方法】在塔里木河下游3个断面处离河道1 000 m的范围内等距离布设15个50 m×50 m天然胡杨林样地,利用地面激光雷达(TLS)获取树木三维结构数据,并通过聚集指数(R)、丛生指数(I)、点格局函数g(r)等空间分布指标以及竞争指数(CI),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竞争强度。【结果】1)R和I指数表明,在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聚集分布。2)各样地内在0~25 m半径r距离获取的g(r)函数值分析表明,大部分样地胡杨在r<5 m距离内基本呈现聚集分布格局,在r>5 m距离呈随机分布格局。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树木聚集分布的距离r会缩小。3)点格局函数g12(r)结果表明,不同龄级胡杨树分布格局存在差异,中龄树主要呈聚集分布,其他龄级树呈随机分布;中龄树与幼龄树、成熟树之间存在正关联性,表现出相互促进关系,而其他龄级树木之间未呈现显著关联性。4)平均CI指数随离河道距离增大呈递减趋势,单木CI随胸径增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地理信息和温、湿度相关气候因子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对湖北省杉木栽培区域进行划分,并找出影响杉木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适宜栽培的区域,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湖北省杉木气候区划可以分为3个等级: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最适宜区面积为1.86×10~6 hm^2,较适宜区面积为3.23×10~6 hm^2,适宜区域主要为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2)模型ROC曲线检测AUC值为0.916,利用二类清查人工林信息验证准确率达到96.22%,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好;3)刀切法分析对预测贡献率较大的主要为反应水分条件及水热同步的指标,排名前4位的因子分别为最湿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湿月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杉木主要栽培区的92块标准地优势木解析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7种理论生长方程以及其中5种模型的差分方程进行优势高生长模型的拟合,选择较优树高生长模型分别采用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通过检验和对比分析选择较适于本地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方法和类型。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及其差分方程构建的树高生长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两者的决定系数分别超过了0.85和0.98,经模拟检验和残差分析,后者拟合精度明显优于前者,而理查德理论模型及其差分方程均优于其他生长方程构建的模型。选择理查德模型和考尔夫模型差分方程为基础方程,以20a为标准年龄和2m为指数级,分别采用相应的导向曲线法和差分方程法编制单形和多形立地指数表,两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检验,但多形立地指数表预测精度更高,更适于湖北省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评价。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0月—2017年3月,采用样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式对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37科72属96种。区系成分分析表明,冬候鸟占鸟类种数的29.17%,留鸟占43.75%,旅鸟占6.25%,夏候鸟占20.83%;东洋界种占鸟类种数的36.46%,古北界占33.33%,广布种占30.21%。不同年份鸟类种类变化调查结果,2014年有57种,2015年有67种,2016年有75种,鸟类种数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鸟类多样性分析中,2014年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为1.6926和0.4168;2015年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3424;2016年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为5.9527,表明鸟类群落稳定性不断增强;不同生境下G-F指数分析表明,滩涂湿地>林地>农田>开阔水域>居民区,滩涂湿地生境中的鸟类种数最多,居民区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少。文中就独特的自然环境对鸟类群落的形成、生态环境改善对鸟类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以及生境的复杂性对鸟类种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核算湖北省各州市碳排放强度与森林碳汇,分析区域能源消耗与碳吸收现状,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各州市按其地区差异划分为4个类别。结果表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强度超过0.5t/万元GDP,其中黄石地区碳排放强度最高,随州地区最低;湖北省各地区森林碳汇差异较大,森林碳汇的总体分布格局为鄂西北>鄂东>鄂中;天门、仙桃、荆州、武汉、随州市属于低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潜江、荆门、鄂州市属于高碳排放强度—低森林碳汇地区,宜昌、黄石、咸宁、孝感、襄阳市和恩施州属于高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黄冈、神农架、十堰市属于低碳排放强度—高森林碳汇地区。提出加强造林与森林经营工作,加大木质产品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完善碳汇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湖北省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实测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采用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评估,以期探讨马尾松林在湖北省森林资源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湖北省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985.5亿元·a^-1,各类别服务价值顺序为:固碳释氧(363.7亿元·a^-1)>生物多样性保护(256.2亿元·a^-1)>涵养水源(149.0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112.9亿元·a^-1)>保育土壤(79.5亿元·a^-1)>积累营养物质(24.2亿元·a^-1)。湖北省马尾松林面积占湖北省所有森林面积的24.3%,在不考虑提供负离子和物种保育价值的前提下其生态服务价值为728.8亿元·a^-1,占湖北省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的27.3%,远大于其他林分类型(栎类13.0%,灌木林12.6%,其他硬阔叶林11.5%,阔叶混交9.5%,杨类5.1%,其他针叶纯林4.4%,杉木4.0%,针阔混交3.6%,其他软阔叶林2.4%,竹林1.5%,针叶混交林0.4%,经济林0.3%)的生态服务价值。马尾松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32699.1元·hm^-2·a^-1,高于杨类、栎类、软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经济林、竹林和灌木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湖北省马尾松林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涵养水源价值上。因此,应当加强对马尾松林的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发挥其作为重要造林树种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青冈栎次生林作为亚热带地区次生林的典型代表之一,研究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次生林经营指导工作。通过对9块青冈栎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林分内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空间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在0~12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12~25m尺度呈随机分布,大于25m尺度趋于均匀分布态势;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林分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随机分布;2)样地内青冈栎、杜鹃和拟赤杨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甜槠、杉木和檵木基本在所有尺度呈随机分布。3)样地内建群种青冈栎与杉木在所有尺度呈负相关,与其它主要树种在小尺度呈负相关,随着尺度增加变为不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0~2m为负相关,在其它尺度上不相关为主。青冈栎次生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树种间的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冷库储存白僵菌时,在0~1℃储存的孢子活性保持良好,活孢率在70%~80%,生长和防治效果最佳,可储存时间为3~4个月。  相似文献   

18.
以14 a生垂枝杉和黄枝杉为母本,以黄枝杉、红心杉及垂枝杉为父本,共设计10个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开展杂交育种试验,为垂枝杉优良新品种选育及形态特征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垂枝杉雌花约早于雄花一周开放,一般在2月底进行花枝套袋,3月上旬开展杂交试验;母本不同,杂交座果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黄枝杉作为母本座果率最高;不同组合成熟球果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H×H组合球果长和宽分别为4.05 cm和3.71 cm,超过C1×C2组合38.69%和33.94%。总之,垂枝杉作为杉木变异类型,与其他杉木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适宜通过杂交进行遗传改良和优良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9.
蜱虫为林间常见吸血节肢动物,可对人畜造成一定危害,为了解畜牧生产活动对蜱虫分布的影响,同时为蜱虫管控提供依据。该研究在小五台山一近林区羊圈周边110m范围内,对长角血蜱种群采用拖旗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羊圈周边蜱虫密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差异,羊圈3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占总采集数量的44.0%,显著高于30~110m范围内的蜱虫数量(t=6.0716,P<0.001);不同地表基质环境会影响蜱虫数量分布,以草本植物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显著高于以掉落针叶为地表基质的蜱虫数量(t=10.034,t=10.396,P<0.001);调查期间若虫单次及总数量显著高于成虫(t=7.289,P<0.001)。畜群聚集会改变环境中蜱虫密度分布,使得聚集点周边蜱虫密度升高,在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且应重点加强对聚集点30m范围内的管控。  相似文献   

20.
以恩施州各县市的古树名木统计数据为信息来源,调查了恩施州境内的古楸树资源。结果发现:楸树在恩施境内广泛分布,生长海拔范围300~1400m,主要生长在房前屋后,土地平缓肥沃地带,受人为干扰严重,伴生的乔木、灌木、草本等种类丰富多样。所有调查样本总体上树高平均值为18.45m,胸径为46.04cm,最大一棵树龄在600a以上,不同地点楸树的叶片、果实、树皮颜色、腺点等特征形态各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为楸树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