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台风“三巴”强降水过程,同时提出了台风影响东北地区现象较常年增多的几方面考虑因素,阐述了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据科技日报报导:1993年天气气候变化总趋势属于正常年份。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稍低;夏季,黄河下游、华北地区南部、东北地区东部、四川北部和华南大部降水量可能偏多,而长江中下游及内蒙古西部降水量偏少。所以,自然灾害仍属一般发生年份,但春旱较大,洪涝范围较小。 1993年登陆我国热带风暴和台风较常年偏多,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财富高度集中,应当防范像9216号强热带风暴那样的灾害再度发生。另外,农业病虫害将偏重发生,森林火灾的形势仍较严峻。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加大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我国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我国作物生长、产量和农业潜在生产力等产生重要影响,对作物品质和产量带来直接影响,加剧了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进而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影响了我国农业种植制度。本研究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确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任何微小的气候变化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潜在或显著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持续,气候的异常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当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长潜力、农业气候资源环境、农业种植制度和结构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经济造成损失。因此,科学合理的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光、温、水、土壤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揭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的机理,分析和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气侯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潜力、农业生产环境、种植制度、农业经济的影响,指出了当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业易受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情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的危害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被列为我国政府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以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从分析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农业气象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稳定事关中国的长远持续发展,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界和农业气象研究界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的评估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从农业科学角度讨论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涉及的气象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作物生长和经济产量形成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业、养殖业不同产业行业的影响,气候变化中一些趋势性变化因不同作物和不同区域而异,例如温度和CO_2浓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不同作物和不同时相而异,反之,极端性气候/天气事件对农业不同行业的生产都显得危害很大,而气候变化中区域性干旱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愈来愈严重的挑战。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甚为复杂,一些气候变化因子的实际影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当前,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7.
利用合肥市国家观测站(骆岗机场)2018年度常规气象资料,采用时序法分析了合肥市2018年逐日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结果表明,全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C,其中春季创历史同期新高;年平均降水量1 310 mm,较常年偏多20%,春季出现较强连阴雨;年平均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26 h,日照时数分布不均,夏季显著偏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高温干旱、连阴雨等,局地灾害重但总体上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的农业气象灾害。2018年农业生产气象条件总体上利略大于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暴雨、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对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旱、暴雨、冰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农业灾害防御对策,以期能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与中国农业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玲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83-85,93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自身特点,结合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特征,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最终实现我国低碳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杜娟  关泽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98-4899,4905
研究分析了我国气候变化及其未来变化发展趋势,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新疆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开春期北疆及天山山区较常年偏晚,南疆较常年偏早;终霜期全疆大部分较常年偏早,初霜期南疆四地州和北疆北部部分偏晚,其余偏早;入冬期南疆东部偏早,其余偏晚。4—10月主要农作物生长季,全疆气温偏高,南疆降水偏多,热量条件充足,≥0℃、≥10℃、≥15℃、≥20℃积温与无霜期均较常年偏多。综合农业气象条件显示,年内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和特色林果生产有利。  相似文献   

12.
刁军  董晓明  刘凤芝  贺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9-11202
基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和气象学家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从温度、降水、海平面上升等几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并根据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出了防御对策,增强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情况和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人们对一些气候变化可能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实际影响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设计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气象资料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浅议中国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农业。从季风气候和气候变暖两个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2年1月1日至3月10日衢州本市、龙游、江山、常山、开化5个站的日气象观测资料表明,衢州平均气温较常年显著偏低,降水量、雨日较常年异常偏多,日照时数较常年异常偏少,各站均破历史同期日照时数最少记录并且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据调查,低温寡照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极为不利,造成较明显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总结出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对预防和减少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诱发的自然灾害将会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趋势,介绍了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由此,为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18-220
选用安徽省宣城市气象站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宣州区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宣州区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为1958年以来最高值;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其余各季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1%;冬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余各季较常年同期偏少。年日照时数偏多,1、5和11月日照时数偏少,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均偏多。2018年气象条件对双季早稻生长的影响为利大于弊;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为前期弊、后期利,弊略大于利;对双季晚稻和烟草生长的影响是利弊相当。总体来看,2018年属正常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诸城市2013年春季气候变化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评价。[方法]利用诸城市2013年3~5月平均气温、降水、日照与常年、2012年对比,采用柱形图、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诸城市春季平均气温12.3℃,较常年偏低0.3℃,较2012年偏低1.1℃;降水量145.6 mm,较常年偏多33.0 mm,比2012年偏多81.9 mm;日照时数744.4 h,较常年偏多52.5 h,比2012年偏多28.4 h。主要气象灾害有雾、霾、大风、扬沙、雨夹雪、干热风、冰雹、暴雨,对农业和交通造成一定影响。[结论]通过分析春季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做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