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我县大面积栽培的杂交稻获得了高产。1984年全县栽培杂交稻23万亩,亩产达606.4公斤;1885年20万,亩产达616.1公斤;1986年18.7万亩,亩产624.3公斤。总结几年来杂交稻生产的实践,亩产要突破600公斤的技术关键是:  相似文献   

2.
<正>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淮河一级支流淠河上游,县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64万,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县。霍山资源丰富,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之美誉。多年来,我县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了茶叶、毛竹、茧丝绸、水产等九大农业产业化体系。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14.2万亩,茶叶产量6100吨,农业产值2.8  相似文献   

3.
我县位於黔北,地处大娄山脉西部,地表起伏大,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立体分布,属黔北单(双)季稻作区。全县共有稻田19.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水稻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水稻总产长期徘徊在8000~9000万斤,平均单产400~450斤,属水稻低产县。在近20万亩稻田中,按单产水平可分三个等级(如表一),中、下等田占70%左右,面积约14万亩,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拖腿田,同时也是发展我县水稻生产的潜力,上等田占30%,但单产水平也只有700来斤,与高产地区和本县高产田块相比,也还有潜力可挖。为了加速水稻生产的发展,我们在省  相似文献   

4.
小偃6号是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利用小麦与长穗燕麦草的远缘杂交后代,经红宝石激光处理,于1977年育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1981年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987年已推广到1000多万亩,增产粮食5亿公斤。该品种先后荣获陕西省和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我县由1979年开始试验、示范、繁殖小偃6号,1980年已种植5万多亩,1983年以后全县每年稳定在27~30万亩,占小麦面积  相似文献   

5.
我县是一个“立体”农业区,有稻田26万亩,分布在海拔350~1000米之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60%左右,年均气温16.3℃,水、热资源丰富,有着杂稻生产发展优势。 1984年全县种植杂稻41282亩,总产2257.9万公斤,平均单产达546公斤。比常规稻单产358.5公斤提高187.5公斤,增产52.3%,充分显示了杂稻的增产  相似文献   

6.
陈廷英  张迅 《贵州茶叶》2008,36(1):35-38
湄潭县位于贵州东北部,县城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仅74公里,行政隶属遵义市,城区总面积为184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5亩,辖9镇6乡14个居,全县47.4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农村劳动力25.7万人),是一个典型农业县,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5.7亿元,其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7.5:19.2:43.3万元。  相似文献   

7.
(一)旱地分带轮作制,在我县正走向高级阶段旱地多熟,最近几年在我县玉米生产上,经过试验研究、示范推广提前盖膜“营养坨”育苗移栽技术,面积由小到大。到1984年,推广面积已达27.7万亩,加露地育苗,全县育苗移栽面积为30.3万亩。几乎整个乡全面推广这项先进栽培技术,这对分带轮作起了主导作用,进一步协调和调整了旱三熟种间竞争的矛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县在总结以往育秧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塑料薄膜拱架场地育小苗,秧田单株寄栽育壮秧的两段育秧新技术,全县共建床4,000余个,总面积58,000平方米,寄秧4,300亩,移栽大田3万余亩。据5点试……  相似文献   

9.
王定育 《种子科技》2012,30(11):33-34
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0%以上,年播种面积35万亩以上。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市场放开,种子经营者和经营的玉米品种猛增。为了掌握每个玉米新品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我县山区多经生产的拳头产品。全县共有茶园五五万七千亩,开采面积二万七干亩,83年产干毛茶10,904担,产值112万元。比解放初期面积和产量虽都增加三倍多。但第亩干毛茶产量仅40斤,每担均价1.03元,单产、均价均低于一般县的水平。其根本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县发展较快,到1988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21.5万亩(其中,覆盖蔬菜面积12.8万亩),应用于各种作物均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使地膜覆盖蔬菜达到高效益,于1986~1988年我们对常规地膜覆盖法进行了改良式试验研究,现将其增值效应与覆盖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绥阳县地处黔北高原,其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生长发育,是贵州省油菜栽培最适宜区之一,全县有稻田21.3万亩,稻、油两熟。近年来,油菜生长有了很大进展,主要抓了良种、良法。1987年我县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秦油二号”试种,面积0.6亩,收干菜籽93.6公斤,折亩产156公斤;1988年发展到1560亩,平均亩产154.6公斤。1989年全县种植“秦油二号”  相似文献   

13.
山区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飞 《科学种养》2009,(9):15-15
我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坡耕地面积大,甘薯是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万~8万亩,但由于品种老化、退化,病毒病发生严重,栽培技术落后,全县甘薯平均产量偏低。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我县农业部门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特色、高产甘薯良种,开展品种筛选与高产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我县山区坡耕地种植甘薯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旱地三熟制的增产作用我县是地区部署的旱地三熟制攻关试点。1983年全县种植10.81万亩旱地套作三熟,共收粮食1.3069亿斤,平均每亩1208.9斤。其中麦、苞、苕套作三熟10.018万亩,总产1.23亿斤,平均亩产1231.7斤(其中小麦亩产240.3斤,苞谷726.5斤,红苕折粮264.9斤);麦、苞、豆套作三熟7920亩,平均亩产745斤。17个区中,平均亩产1500斤以上的有一个区,1300斤以上的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的渍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淮北地区夏玉米主产县之一,渍害是影响这一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灾害。夏玉米因受到涝渍危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直至失收。特别是1991年多雨年份,夏玉米的渍害尤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40万亩夏玉米受涝渍危害面积达15.3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9.3%,受渍减产30%以上的面积达8.7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占0.69  相似文献   

16.
我县地处临汾盆地北部,耕地面积91万亩,盛产粮棉,全县历年小麦、棉花、玉米总需种量1500万斤左右。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扩大种子经营的同时,不断总结种子质量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措施,使种子质量越来越接近部颁标准。几年来种子质量的  相似文献   

17.
甜玉米适时采收和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虞城县是玉米生产大县,近年来甜玉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5万亩,带动了我县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种田效益。甜玉米适宜采收期短且极易腐烂,采收后必须及时加工,以免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8.
陈新民 《种子科技》2001,19(5):276-277
我县为农业大县 ,常年种植小麦 80万亩。全县群众积极响应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号召 ,2 0 0 0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30 .2 8万亩 ,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 38% ,2 0 0 1年生产优质小麦 1.2亿千克 ,全县农民增收近亿元。在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工作中 ,我们的作法是 :1 搞好试验示范 ,选准对路品种1.1 引进、试验、筛选新品种。为了稳妥地发展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种子公司几年来引进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 5 8个 ,经过试验筛选和粮食企业的品质化验 ,小偃 5 4号、豫麦 34号、豫麦 4 7号、豫麦 68号等强筋小麦品种以较好的品质、较高的产量、综…  相似文献   

19.
慈利位于湘西北部,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浬水中游。全县总耕地65万亩,农业人口60万人,劳动力26.4万个。常年旱粮面积20万亩,占总耕地的31%,占粮食面积的45%。因此,旱粮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国以来,我县在发展旱粮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抓住耕作制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产量逐年递增。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狠抓分厢间套作一年多熟制的推广,旱粮地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山区赛平坝,旱粮赶水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我县位于山西南部,是个棉麦产区。全县常年种植小麦30多万亩,约占粮田面积的80%。搞好小麦良种的生产和供应,对我县的农业生产影响极大。1978年以前,由于种子管理不善,乱引、乱调,以粮代种,品种多、乱、杂,麦田形成了“三层楼”,亩产一直徘徊在2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