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模式概述 "莲-沼-鱼"能源生态模式是根据莲藕和鱼均需要水的生物学特性,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集节水、节肥、节地、休闲、观光、生态为一体的新的生态家园技术模式.模式以莲鱼共养为基础,通过沼肥施用和沼液喷施防病治虫技术及沼肥养鱼技术的运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品质无公害化的目的.莲鱼共养,由于鱼群的存在,导致水质浑浊,透光性减弱,使杂草难于发芽生长,利用沼肥种植莲藕,不仅提高莲地肥力,而且可以降低莲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稻鱼共生是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广的一种农业模式,此项技术是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稻鱼共养,增加收入。受到此模式的启发,我们于2003、2004年在花溪区进行了鱼莲共生模式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鱼类:以草食性鱼类为主,配部分鲤鱼,鱼苗重约50 g/尾。莲种:藕莲品种为鄂  相似文献   

3.
莲田养鱼作为水田区域的一种高效生态栽培模式,有投入资金比较少、经济效益较高、优质高产、无污染等特点。基于此,提出莲鱼生态种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包括养鱼莲田选择、试验莲田改造、苗种选择和相关设施要求以及莲田鱼种与施肥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子莲+泥鳅共生种养结合模式是杭州市余杭区兴起的新型提质增效、共生种养模式,分析该模式特征、产量及经济效益,并介绍子莲与泥鳅共生种养模式的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益阳集成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位于风景如画的南县华阁镇光复湖区,拥有高标准生态水产种养基地667公顷,2013年年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是益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誉为“三湘第一生态园”. 1.半鱼半莲,种养兼顾 公司采取半鱼半莲的生态农业循环种养模式,水下种藕,水里养鱼,水面赏荷,沿湖20公里用绿色铁栅栏围立,是具有典型湖乡特色的现代农业庄园.  相似文献   

6.
1.田间设施实施莲-萍-鱼共生高效种养模式的莲田,宜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源、土层深厚、能避免旱涝灾害、管理方便的肥沃农田,其用肥量约为种稻的二三倍,莲田水位深而且稳定,天然饵料较丰富,鱼类活动空间远比稻田养鱼条件优越宽敞,盛暑荷叶遮阴,水温相对较低,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莲单一种植模式下经济效益下降及带来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试验莲鳖鱼桃综合种养模式。结果表明,相比莲单一种植模式,莲鳖鱼桃综合种养模式兼具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及休闲农业相结合,成立合作社,开办休闲农庄,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综合效益。本文对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燕坊莲虾扶贫产业园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以莲虾共养产业为主体的"六个一"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养技术,即水稻和蛙共生、共养,形成以蛙护稻、以稻养蛙的生态食物链循环。蛙稻特约种植模式是将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到实际生产上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现对蛙稻生态种养技术标准下的蛙稻特约种植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推广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1.立体高效型农业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从而生产出高效优质农产品。如稻-萍-鱼共生,稻-菇-鱼立体种养,玉米(甘蔗)-食用菌栽培,藻(海带)-扇贝、海参共养,葡萄-高秆作物-中药材立体种植。2.超级型农业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以这些手段培育出的农产品如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2.
二、猪-草-鱼生态种养模式技术 猪-草-鱼生态种养场一般选择在远离村庄、河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地势较高,有一定田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开展稻田不同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较试验,对庐江县稻鱼、稻鸭和稻虾3种主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指标、产量及模式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稻鸭共育模式成本投入最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简单易操作。因此,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庐江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下水稻、鱼的种养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发展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苏里下河地区鸭鱼共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全氮含量为1.67%,全磷含量为0.92%,全钾含量为1.62%。采用鸭鱼共养模式可以提高江苏里下河地区养殖的综合效益。[结论]鸭鱼共养模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生态种养起源于传统的稻田养鱼,现行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比过去单纯的稻田养鱼不仅仅是增加了鱼产量,多种“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种养产品,如生态米、生态鱼、生态虾、生态鳖、生态蛙…在物产丰富的时代,质优就是效益,在达到“稳粮增效”目的的同时还可帮助恢复稻田生态灶,每一个生态种养周期都相当于给疲惫的田地来一次深层的调理保健,对当前治理稻田环境的面源污染意义深远,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福建省政和县莲鱼共生生态养殖现状,通过建立莲鱼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减少了福寿螺发生,提高莲子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鱼菜共生种养一体模式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规模的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可靠的商业模式。鱼菜共生技术革新性强、可持续发展、产量稳定,尤其是在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有污染风险等开展传统农业有困难的地区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设施化,有效减少肥料使用量,在稳固蔬菜产量、维护粮食安全方面有突出贡献。小规模鱼菜共生系统以家庭为运营单位,有着建设先例丰富、施工简单、管理难度低、投资回报高等优势,适合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郊农业生产形态。城郊小规模鱼菜共生农场依托城郊交通方便、市场前景大的地理优势,能提高农民纯收入,培育新型高技术职业农民,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条致富路。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三营村鱼菜共生试点为例,分析了鱼菜共生种养一体模式在高海拔干旱地区的具体应用,介绍其运行设施和模式、经济优势、社会效益,指出该试点存在的困难和瓶颈,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 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 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 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 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产量低、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水肥管理落后、适宜于该模式的水稻品 种和田鱼品种较少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缺乏等问题。该模式在广东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未来 广东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支持、完善技术规范和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相似文献   

20.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指的是在水稻生产季节,放养鱼、鸭登于稻田中,形成稻鱼、稻鸭等种养结合,互补共生的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中联系贵州具体情况,详细分析生态种养模式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