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 ,岑巩县 1997年引进 ,试验示范 1.6 7hm2 ,平均单产 6 0 8.5kg/ 6 6 7m2 ,比常规栽培增 12 7.5kg/ 6 6 7m2 ,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及农户反映较好 ,对抛秧技术有了认识 ,增强了推广该技术的信心。 1998年为加快其推广步伐 ,促进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加大了抛秧示范推广力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示范推广效果与分析1998年水稻抛秧遍布 11个乡 (镇 ) ,面积 6 5.6 6hm2 (其中抛栽 2 3.33hm2 ,抛寄 4 2 .33hm2 ) ,比 1997年增加 6 4hm2 ,平均单产 532kg/ 6 6 7m2 比常规两段秧…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塑盘育秧抛栽立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苗抛栽后非直立苗一般达70%以上,因而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基本过程.抛后立苗的快慢直接关系到抛秧栽培的成败,而立苗的好坏、时间的长短,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998年进行了不同水层深度、不同秧苗高度、不同秧苗带蘖数、不同苗龄抛栽4个试验,以探讨抛秧立苗技术,为抛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制发明的高吸水种衣剂"无盘抛秧剂"为核心技术,实施包衣旱地育苗,培育壮秧,并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这种方式既综合了塑盘旱育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又综合了肥床旱育抛秧秧龄弹性大、可培育中、大苗壮秧、利于高产的优点,是将旱育秧技术和抛秧技术相集成的稻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黔中稻区抛秧密度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盘小苗旱育抛栽技术,在黔中高海拔(1000~1400m)、低气温(13.9~16.0℃)稻作区,已多有示范,抛秧栽培是成功可行的,但制约产量的因素尚待解决,尤其抛栽的密度问题.因为手栽有规范的株行距,利于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抛栽无规范的株行距,田间小气候特征较为复杂.二者之间的不同特征,对其密度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在1997、1998年抛秧试验基础上,1999年对抛秧密度与主要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须过“5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免耕抛栽是在没有经过翻耕犁耙的稻田上进行双季稻抛栽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它综合了免耕和抛秧的优点,集免耕技术、抛秧技术、除草技术、节水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于一身,是双季稻轻简栽培的综合体现。它具有4大特点:①省工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②节本增效;③稳产高产;④节能降耗,保护农田生产环境。但是,水稻免耕抛栽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抛秧后立蔸慢、分蘖迟、生育期延长等弊端。因此,水稻免耕抛秧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过好以下“5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与常规旱育秧对比试验和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不同叶龄移栽试验,表明“旱抛成功”具有防病防虫、蓄水保水、控长促蘖、促进生长、带土抛栽、增穗增粒等效果,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秧苗矮壮、素质好、成秧率高,能带土抛栽,抛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多、产量高;不同叶龄移栽效果差异不显著,可根据不同茬口造反移栽叶龄。  相似文献   

7.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具有增收节支、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抛栽速度快、技术易掌握等显著特点,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与常规旱育秧对比试验和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不同叶龄移栽试验,表明“旱抛成功”具有防病防虫、蓄水保水、控长促蘖、促进生长、带土抛栽、增穗增粒等效果,旱育抛秧应用旱抛成功,秧苗矮壮、素质好、成秧率高,能带土抛栽,抛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多、产量高;不同叶龄移栽效果差异不显著,可根据不同茬口选择移栽叶龄……  相似文献   

9.
1998年龙家水稻旱育中大苗在油菜田抛秧取得成功,有效解决了稻油两熟区不能推广抛秧的历史,从而突破了推广抛秧的技术瓶颈,2006年全镇发展到230.67hm2。多年的示范证明水稻旱育抛秧,比传统拉绳移栽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生态安全,是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节本增效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抛植的密肥运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抛植的密肥运筹技术邱泽森,刘学良,曹文武(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南京210009)(江苏省六合县大圣乡农技站)水稻旱育抛植技术克服了塑盘抛秧限制秧龄的弊端,同时节省了秧盘费用,是旱育稀植与抛秧有机结合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早发、快发和高产、高效的优...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抛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盘湿润抛秧、肥床旱育手栽、湿润育秧抛秧及湿润育秧手栽为对照,对肥床旱育抛植和塑盘育抛植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高产配套措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抛秧机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机械,生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比人工插秧增产10%以上,现将水稻插秧机的有关知识介绍如下,供水稻种植大户参考选购。一、抛秧机的选择目前农机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抛秧机有2ZPY系列抛秧机,它是旋转锥盘式抛秧机,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抛秧均匀、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优点。2ZPY系列抛秧机有3种机型:①2ZPY-C型,为与现有机动插秧机底盘配套的机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械精量有序抛秧栽培是指通过有序抛秧机进行水稻分行分蔸有序抛栽的机械化种植方式,解决了传统抛秧栽培田间种植无序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以手插秧和手抛秧模式作为对照,通过2018—2019年的比较试验系统探究了精量有序机抛秧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精量有序机抛秧较手插秧增产22.4%~28.3%,较手抛秧增产2.8%~8.9%。生长发育特性方面,精量有序机抛秧群体通风性好,生育后期的干物质同化积累能力强,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手插秧和手抛秧分别增加52.8%和23.4%;叶片衰老较慢、库充实度高,与手插秧相比,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20.9%~64.2%;与手抛秧相比,结实率增加3~5个百分点,进而促进其高产。然而,精量有序机抛栽培模式下抛秧机及配套育秧技术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以进一步发挥高产潜能,同时围绕精量有序机抛秧技术的立苗缓青特征、分蘖发生特性和根系生长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陈华文 《种子》1998,(4):42-43
近年来,我区南宁、桂平、田东、百色等地率先在杂交稻制种中试用母本塑盘育苗抛栽技术。1995年全区杂交稻制种母本抛身28公顷,1996年300公顷,1997年达到1233公顷,1998年将完成2000公顷.该技术在短期内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大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杂交稻制种母本塑盘抛栽技术与常规手插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1省工、省力、工好连、有利于格上季芍一般手插移栽每人每天只能完成200~270m‘,而抛秧移栽每人每天能完成0.27~0.4公顷。不但提高了工效,大大缩短了移栽时间,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1.2节省秧…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增产增收 ,省工节本的效果 ,是全国“九五”重点推广项目。但国内抛秧主要以塑料软盘育小苗抛栽为主 ,秧龄只能在 35天以下 ,叶龄在 4叶以下 ,秧苗过大 ,由于单位面积的营养供给不足 ,导致秧苗素质低下 ,产量下降。因此只能在冬闲田中进行 ,这与贵州典型的稻油(麦 )两熟区的实际情况存在着突出的茬口矛盾。针对这一实际 ,我们在旱育稀植技术和塑料软盘抛秧的基础上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贵州省农技总站的统一安排下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在 1995年和 1996年的探索研究和示范获成功的基础上 ,于 1997年至 19…  相似文献   

16.
《耕作与栽培》1999,(6):28-29
在近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1998年继续在全省范围进行水稻抛秧栽培的试验示范工作,以进一步探索其在我省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及增产途径。1 试验示范情况1996年全省32个县参与水稻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8.6hm2,平均单产547.8kg/667m2,1997年示范点扩大到70个县,示范面积推广为575.57hm2,平均单产546.14kg/667m2。今年全省抛秧栽培试验示范面积扩大到2519hm2,单产583.93kg,同田对比两段育秧平均单产553.2kg/667m2,增产5.55%。一些县对水稻抛秧技术进行了适应性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德江县对水稻塑盘抛栽,摆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水稻的生产用工,水稻抛秧栽培已在我国部分稻区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目前的抛秧栽培基本上都系从日本引入的塑料秧盘育秧方法,具有易起秧、抛秧的优点,产量与常规栽插持平或略增。但是这种方法所需成本较高,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难以接受,更由于秧龄弹性较小,一般须在四叶期前抛栽,在年三熟制生长季节紧张的广大稻区,其应用便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作者进行了水稻常规育秧  相似文献   

18.
在4种不同秧苗叶龄及4种不同秧土含水量条件下进行机抛试验,明确了机抛秧随叶龄增大苗高增加,机抛对秧苗植株的损伤程度加重。叶龄超过4.5叶,苗高〉15cm,秧苗抛后的直立苗比例明显减少。秧土含水量大小影响抛秧的均匀度,机抛秧最适的含水量是〈35%。  相似文献   

19.
以楚粳29号为试验材料,探讨半免耕不同抛秧密度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与经济效益,以人工栽培的通常密度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的每丛穗数以高密度的低、低密度的高;不同密度的处理穗粒数方面相差较小;抛栽的处理穗实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每穗的结实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抛栽的结实率高于对照。不同抛栽密度的稻谷产量以2万丛/667m2密度抛栽的产量最高,其他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低于对照产量3.22%。经济效益上旱育保姆拌种育秧、大田半免耕割抛、大田抛2.0万丛/667m2最高。  相似文献   

20.
博优湛19夏制种母本盘育抛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东 《种子科技》1998,(4):38-39
博优湛19夏制种母本盘育抛秧技术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县种子公司(542700)林东盘育抛秧技术是水稻制种生产上一项新型的栽培技术,也是国家科委在农业技术上重点推广项目之一。该项技术方法简单,操作容易,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我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