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促使城市再生(中)水的利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结合北京市的水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北京市再生(中)水的开发利用进程及其现状,探讨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再生(中)水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彰武县经济发展指标对供需水量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形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建立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且用水效率低等问题,寻求能够保证灌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安全阈值并基于此进行高效配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糊识别模型计算灌溉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协调度,并以此协调度作为状态变量,结合通过因子分析法获得的控制变量拟合尖点突变模型,通过突变判别式确定灌溉水资源安全阈值。在此基础上,以灌溉水生产率最大为目标函数构建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为例,得到三区(县)的灌溉用水安全阈值下限分别为4.88,3.02和2.69亿m~3,灌溉水生产力为1.58kg/m~3。得到的结果可为研究区域和类似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业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增大,通过研究济源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了该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得到了以资源定产业结构、以资源定节水水平、优势行业优先供给、开源节流与水资源保护是实现工业经济主导型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工业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增大,通过研究河南省济源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了该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得到了以资源定产业结构、以资源定节水水平、优势行业优先供给、开源节流与水资源保护是实现工业经济主导型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工业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增大,通过研究河南省济源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了该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得到了以资源定产业结构、以资源定节水水平、优势行业优先供给、开源节流与水资源保护是实现工业经济主导型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系统动力学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处理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复杂时变的系统问题,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城市水环境规划中。科学合理的需水预测是规划社会经济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的重要依据。针对济宁市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要求,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为目标,建立需水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变量调控、方案设计及节水效果评估,为节水管理提供决策信息。研究表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可以全面客观地使济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获得良好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作为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内容,在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对此,从人口、经济、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等5个子系统,建立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计现状延续型、节约水量型、环境保护型、综合协调型4种情景,模拟2016-2025年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现状延续型在水量和水质两要素均最差,为最劣方案;节水水量型和环境保护型分别在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上有所建树,为非劣方案;综合协调型在水量和水质两要素均表现优异,为最优方案;2025年4种方案的水资源承载力排序为综合协调型>环境保护型>节约水量型>现状延续型。  相似文献   

9.
首先构建了随机逼近水生态环境管理模型(SRAWM)。该模型不仅可以处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常规随机变量,也可以处理主观与客观模糊变量。其次,将模拟技术融入SRAWM模型框架内,同时考虑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水污染防治等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关系。最后,选择黄河下游位山引黄灌区为典型,针对不同水环境政策,对灌溉面积、水量配置、缺水量、污染消减、水土保持、生态效应,以及灌溉效益进行了优化计算。研究结果对于调整灌区灌溉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协调处理灌溉效益和灾害损失关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规划,考虑大厂回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厂县)所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实际居住人口等因素,特别是大厂县处在环首都经济圈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了影响大厂县社会进一步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根据大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水资源供需矛盾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水资源演变的研究现状,强调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供需平衡关系.以承德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为例,通过系统分区平衡计算、分层次逐级汇总协调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同时,对各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演变情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承德市水资源是紧缺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措施,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侯新 《节水灌溉》2012,(1):48-50
根据铜梁县境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对农村水源地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划分水源地保护区,提出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资源工程保护措施,建立水质监控体系和制定综合管理措施。通过编制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资源的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使之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GRA综合方法的虚拟水战略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可持续消耗为代价的,水资源短缺威胁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生命安全,有必要从问题发生范围之外、社会适应能力角度科学管理水资源。基于虚拟水、虚拟水战略理论发展及其实践经验,界定虚拟水战略适宜度概念,从区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四个维度对实施虚拟水战略的支撑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从大系统角度构建了16个指标体系,并运用AHP-GRA方法对虚拟水战略适宜度进行定量评价。结论表明,水资源短缺只是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基础条件,其实施受到土地、人口、经济发展、贸易等条件限制。在近期治理工程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张掖市虚拟水战略适宜度呈上升趋势,2010年虚拟水战略适宜度最高。虚拟水战略顺利实施需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提高社会保障几方面以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以为张掖市谋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愿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的北京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区域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利用合理方法研究降水的变化规律对水资源规划管理尤为重要。基于北京市1951-2015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利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方法,分析北京市降水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和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突变,并对未来趋势变化做出判断。结果表明:北京市降水序列存在2.6、4.3、14和21.7 a的周期变化,不同时间尺度下发生突变的时间亦不同;各模态分量方差贡献率显示年际变化在北京市降水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预测短期内北京市降水量将持续减少。  相似文献   

15.
深圳是一个缺水城市,现阶段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规划均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解决深圳市水资源短缺及供水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关系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要务。出于公明水库蓄水的需求,为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降低境外引水风险,提高供水保证率,从水量、水质变化方面针对从附近流域观澜河引河水补充公明水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单座水库与单座补水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时段的缺(弃)水量的平方最小为目标函数,各时段水库供水量和泵站引提水量为决策变量,各时段水库库容为状态变量,以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泵站年引提水总量、水库与补水泵站的联合运行准则(泵站闲时补库、忙时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骆马湖-皂河站"为实例,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同供水保证率时,50%、75%、95%来水频率下泵站补水量、缺水量、弃水量比常规调度均有减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水理论和北京市养殖场实地调研资料计算了农产品单位虚拟水量,结合生产、消费数据计算了北京市虚拟水量。从虚拟水角度对广义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灰水足迹概念来衡量水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动物产品虚拟水量高于农作物,牛肉虚拟水量最大,猪肉、鸭肉、蛋类、鸡肉次之,农作物中大豆、花生、水稻的虚拟水量较高。22000—2012年间,农作物生产虚拟水量年均减少0.59亿m~3,平均蓝水利用率41.2%,绿水利用率58.8%。32000—2012年间,农产品生产虚拟水量呈现波动减小,消费虚拟水量增加,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显著低于城镇居民。413年间,虚拟水进口量介于13.26~42.20亿m~3之间,水资源自给率下降,农业万元产值水资源使用量由0.42亿m~3/亿元减小至0.20亿m~3/亿元,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略微增加。5农业灰水足迹由6.24亿m~3减小到3.90亿m~3,年均减小0.20亿m~3。  相似文献   

18.
卞锦宇  宋轩  耿雷华  颜冰 《节水灌溉》2020,(1):73-78,83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多元复杂综合体系,在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突出水质、水生态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湖泊水体循环流动的特性,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进行了界定。基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生态、水流4要素,构建由目标层、要素层、表征层及指标层构成的多层次、分要素、能力-负荷双向表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要素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太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现状水量要素能支撑人口经济发展,水质、水生态状况仍较为严重,对流域人口经济的承载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升级,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定量评价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川东南地区2005-2019年的经济、人口及水资源等数据,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模型,计算了川东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指标,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走势为先增后减;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其变化轨迹与降水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水资源量为生态盈余,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2005-2019年,亿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表明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水资源负载指数处于在Ⅱ和Ⅲ级之间,表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暂不需跨区域调水;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常年处于0.7~0.9之间,可持续状态处于中可持续与强可持续。(3)2015-2019年,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亏等指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乐山市、眉山市水资源量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关系较好;泸州市和宜宾市的水资源生态盈余处于中低值水...  相似文献   

20.
结合聊城市水资源现状,利用常规趋势预测方法,以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背景,结合聊城市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发展参数,预测了该地区2010年和2030年的需水量、供水量,分析了不同方案下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从一定角度探究了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水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