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为研究区,对比了湿地公园修复前(2017年)和修复后(2018、2019年)恢复重建区水质以及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并估算了其生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修复后出水口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水样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含量、氨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明显下降;修复后鸟类种类和数量都大幅度上升,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比修复前增长了57.1%和446%;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产生的生态价值约为2 577万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湿地旅游资源的利用原则,并以辽宁省朝阳市凉水河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利用为例,来介绍湿地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并对辽宁省朝阳市凉水河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进行了预测,最后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10项对策,能够为湿地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湖南东江湖、水府庙获批开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经过14年的发展,目前全省共建立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8处(国家级70处,省级8处),总面积26.9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26%,湿地面积17.26万公顷,为湿地保护率贡献了17个百分点。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湖南省湿地保护的重要平台和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5.
在对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的基础上,从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区位、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产品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形象定位。并以湿地公园内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和湿地文化为依托策划"水域观光湖滨休闲游"、"湿地科考候鸟观赏游"、"渔事农耕生态体验游"、"湿地探索体验游"等四大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6.
<正>至2014年底,娄底市纳入保护的湿地10652.9公顷,保护率达到59.18%,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小区28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以水府庙、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湿地,其秀美的自然风光,特有的文化内蕴,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前往旅游,正成为吸引数百万游客的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种类及其生物多样性,在4种典型植被类型中设置乔木、灌木、草本样方220个,调查获取研究区的植物种类,并运用植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区内植物物种间的生物多样性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共有95科260属450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苔藓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85科248属435种;典型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且分布均匀;乔木-灌木-草本三个层次中,草本植物的物种相对较多,且数量较大,生物多样性较高;灌丛和水生植被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外来物种入侵对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岭子湿地公园实际情况,提出以保护优先、突出自然与文化原貌、重视湿地保护教育、旅游设施生态化为原则的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及项目规划,旨在为长岭子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合理性开放和湿地资源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文  陆斌 《绿色科技》2020,(6):264-266,269
指出了海南分界洲岛为典型的海岛型旅游度假区,以分界洲岛为例,探讨了分界洲岛的旅游环境容量情况,主要从该岛的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外,其余3项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功能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社会环境容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分界洲岛旅游环境容量建设的策略,并为分界洲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吴兰桂  任黎秀  涂玮  谢雯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19-121,129
从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采用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的生态容量等3个指标,对牛姆林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合理估算。并针对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近期在景区增建宾馆饭店,中、远期扩大牛姆林景区范围,限制部分景区、景点的客流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项目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预测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以实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地调查,使用游道测算法测量环境年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得出其环境年容量与游客年容量分别为1 289 557人和1 172 007人,为湖南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规划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对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对生态旅游发展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对西藏自治区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选择森林公园类型旅游区——亚龙湾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旅游容量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亚龙湾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为6600人次,旅游空间环境容量为8244人次,旅游功能设施容量为6400人次,旅游社会心理容量为2310人次,综合旅游环境容量为6200人次。生物环境容量、交通环境容量和游客心理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接待规模的限制因子。在三亚旅游旺季,尤其是春节黄金周期间,整个景区呈现超载状态。针对出现的过载问题,提出了新建扩建景点和游步道、扩建停车场面积、合理安排停车组织方式和园区内交通组织及建立淡旺季两套管理等措施,以提高亚龙湾森林公园的整体环境容量并缓解旅游旺季带来的环境容量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规划总面积350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00公顷。近两年,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着力加大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设完成了公园保护管理点,塞上江南博物馆,水文、水质监测点,鸟类环志站,并配备了相应的监测、科研和宣教设备;因地制宜种植护岸林带,养殖黑鹳等300多种动物;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部分河道进行疏浚、清淤,并实施封滩育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吉林省西部的大安市,幅员面积4879平方公里,拥有嫩江、洮儿河、霍林河"一江两河",嫩江湾、牛心套保两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还有闻名遐迩的月亮泡水库,湿地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天然湿地学校"、"生态旅游胜地"。近年来,大安市以湿地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一批独具魅力、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目的地。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嫩江明珠"、"塞外福地",面积3659公顷。始建于  相似文献   

17.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数年发展游客量不断增加,为了处理好森林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结构调整、旅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对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定,结果得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空间容量为11 153人次/d,生态环境容量为50 911人次/d,经济发展容量为8 871人次/d,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值取最差限制因子8 871人次/d,年环境容量约为100万人次;分析认为经济发展容量中的供电能力是限制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发展的主要因子,公园存在周期性超载问题,对此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控淡旺季游客量、进行日常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SWOT定性定量分析法,对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区的实力型战略:合理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注重历史文化开发;丰富生态旅游业态,满足大众旅游需求;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客源市场;杜绝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找准形象和定位,增加景区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阐述国内外对湿地公园的研究现状,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概念,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理论框架及其水源涵养、净化水质、防洪调蓄、固碳减排、保护生物栖息地、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主要功能,以及湿地植物、动物、水文、土壤、气候等构成要素。对区位、生态环境、功能、经济效益、科普宣教等城区型湿地公园的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其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为库塘湿地和永久性河流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水质净化、保持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气候调节、科研教育等9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采用市场价值方法法、影子工程方法和成本参照方法等,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5.4×108元,单位面积价值约为275万元/hm2,其中水源供给、水质净化、调蓄水源、气候调节、旅游休闲、科研教育是湖北宣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