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弥渡县奶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奶业兴则弥渡兴,奶业衰则弥渡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弥渡县传统优势产业奶业为研究对象,将弥渡奶业和乡村振兴创造性的紧密联系起来,针对目前弥渡奶业产业竞争力较弱、缺乏有效组织形式、创新人才匮乏、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全力推动弥渡奶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弥渡县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阐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分析了弥渡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弥渡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弥渡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文盛街、雾本村、东山、五台山等一批特色乡村景点迅速兴起。"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使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全域美"转变。坐落在山坳之中的雾本村位于弥渡县苴力镇的西北部,有常住人口33户,90多人。该村依托优美的山水生态环境和如画的田园风光,投入600多万  相似文献   

4.
陈勇 《云南农业》2004,(6):15-15
弥渡是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是国家农业部实施淡季蔬菜开发、南菜北运的基地县之一,是云南省商品蔬菜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弥渡县的一大优势产业。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弥渡县以推进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对蔬菜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优化调  相似文献   

5.
弥渡香酥梨是弥渡特有栽培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易栽培、产量高、品质优、发展前景好等优点,但梨树老化、退化、种植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影响产业化的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对弥渡县东山香酥梨种植区的自然概况、香酥梨品种、种植管理、病虫害等作了初步的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根尖上的撒可富"绿色中国行"在云南最后一站来到大理州弥渡县。记者一行人到达弥渡县红岩镇时恰好赶上红岩镇赶集日,赶集的人络绎不绝,位于街口的弥渡小马农资经营部不断迎来买肥、买药的农户。有的要几包农药,有的要一两斤化肥,时不时还有农户开车过来买肥,这一天老板马光照要比往常更忙碌。马光照在红岩镇经营弥渡小马农资经营部已经7年,销售撒可富3年。他引导推广撒可富(22-8-10)高氮高浓度通用肥在弥渡山地玉米上使用,也是第一个在弥渡推广撒可富(22-8-10)的人。  相似文献   

7.
1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品种,必须根据品种特性,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因地制宜.弥渡县通过多年的红花品种试验筛选,弥渡红花种植尽量选用早熟、耐旱、抗病、高产的由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的WHH506或者YN红-021这两个优良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8.
弥渡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自2011年建站以来,开展的蔬菜农药残留监测预警工作,成效显著。共检测样品1.46万个,产品合格率达到98.02%,比2006年的95.66%提高了2.36%。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了弥渡的农产品良好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了解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关系,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5种模式,解析了三亚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关系,并提出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挥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优势,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创新乡村旅游新业态,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互促互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梳理旅游供应链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逻辑架构,解析了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基本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乡村居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发展模式,从而揭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与演进态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的各种乡村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单一发展、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障碍。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福建连城梅花山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基础,从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加强旅游社区参与和健全旅游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梅花山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推进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需创新发展模式。为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更好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基于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的调研,分析乡村旅游扶贫3种模式(特色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的特点;指出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建设落后、旅游品牌同质化严重、贫困家庭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整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节庆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乡村节庆旅游作为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乡村节庆旅游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弥补了乡村旅游"淡季"需求的不足,提升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而且拓宽了乡村旅游的产品线,为乡村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产联动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各地兴建了大量的乡村旅游项目,但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和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多产联动发展模式。在分析现有旅游资源和市场基础下,通过有效联动、整合及优化区域间及区域内产业要素,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智慧旅游发展环境为乡村旅游信息化跳跃式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服务、管理和基础条件。从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着手,挖掘出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内在关系。综合福建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并针对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旅游助推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10月提出,促使了乡村旅游得到普遍关注和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建设美丽乡村、有助促进经济发展、有助实现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旅游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乡村旅游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以期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西昌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形成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乡村八景。但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层面,内容和形式雷同,接待水平低下,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竞争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因子进行分析,分别从单因子和多因子影响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中探索西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华  岳丹  董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71-14873,14920
介绍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乡村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发展速度较快;乡村旅游点多面广,产品体系基本完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及机遇,即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优越的战略区位和增长的人均GDP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市场机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备的交通网络为乡村旅游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强调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快规划进度并合理布局,明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塑造品牌,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坚持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强市场宣传,扩大乡村旅游美誉度;规范管理,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完善"农家乐"协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不仅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效率和农民的实际收益,也对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商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商洛市在全市积极建设秦岭美丽乡村,逐步实现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商洛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商洛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资源精品缺乏、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通过科学系统规划、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商洛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多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投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