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对农电管理机构存在的偏见 国务院2号文件精神的实质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电管理、减轻农民负担。随着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逐步深入,各地供电所相继成立,部分同志却片面认为:由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所后,供电所的人、财、物逐步纳人供电企业统一管理,原来的农电管理机构职能已经逐步减弱,农村的电力市场也已经发生变化,从上到下设立的农电管理机构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有的电力企业内部撤、并、减农电机构的趋势越来越普遍,导致目前农电工作人员思想动荡,有的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目前正在实施的“两改…  相似文献   

2.
徐文清 《农村电工》2005,13(7):12-12
目前拖欠电费成了农电企业最头痛的问题,居民客户欠、企业欠、政府部门也欠,造成供电企业效益下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了改变农电企业的这种不利经营状况,我局认真分析欠费原因,拆解客户招法,在探索欠费收交中,对症下药采用了三招,使全县欠费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陈向红 《农村电工》2003,11(8):14-14
1安全观念,从过去的“要我安全”到现在的“我要安全”的转变安全工作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就是效益。但是,在统管以前,由于农电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用电安全工作是村委负责,而村委班子安全意识淡薄,甚至连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都没有,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农电体制改革以后,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对农村电工进行了统管,农村电工成了农村用电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农村电工的聘任由农电总站负责,统一制定了农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供电所坚持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日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组织农村电工认真学习各种安全规程、…  相似文献   

4.
张立英 《农村电工》2003,11(10):13-13
随着农电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乡镇供电所规范化服务的高标准要求,农电人员业务水平低安全意识差、职业道德水准低的问题日益显现,给农电安全运行造成了隐患。如何提高农电工整体素质已成为县级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1提高农电队伍素质的重要性1.1提高农电工整体素质是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因为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而电力又必须先行,所以每个县都要有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技术精、管理严、服务优,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农电队伍来完成这一重要历史使命。1.2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厂网分开、竞价…  相似文献   

5.
宋爽 《农村电工》2010,18(6):14-15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结构的日益变化、电力行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电价管理存在的管理不规范、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不能适应农电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通过对电价问题的全面研究,解决农村供电管理中电价调整不到位、不合理等问题,对推动农电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规范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接收管理是国家对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农村电力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供电实现县乡一体管理,对农村低压电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有利于规范和开拓农村电力市场、保证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因此,全面做好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接收管理工作对农电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集体电力资产的接收和管理工作,结合目前农电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国家电网公司于2003年10月13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集体电力资产接收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电网农2003405号),对有关做好农电资产接收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电企业的基本任务就是为经济发展、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充足、可靠、优质、廉价”的电力。农电企业在组织电力供应时,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即农农电企业在不断开拓用电市场.增强电力供应.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费用开支,降低线损,降低成本,积极开发新财产财源,提高企业利税水平,以保证自身建设,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这是农电企业考虑一切问题时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河南省政府下发了豫政[1998]4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供用电工作的通知》,拉开了河南省农电体制改革的序幕。河南省农电体制改革的思路、步骤和目标是省公司与趸售县局必须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资产经营联系,必须围绕保值增值国有资产、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和稳定农村电价的农电体改思路开展工作,从农村电工统管、乡镇电管站改革、县局公司制改组三级农电体制改  相似文献   

9.
1 以“两改一同价”为契机,找准代管的结合点1.1 理顺农电管理体系。改革农电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乡(镇)电管站改革成为县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浙江省金华电业局按照“便于管理、方便用户”的原则,采取营配合一的管理模式进行设置,实行县(市)乡(镇)电力一体化管理,减少了农村供电中间环节,降低了供电成本。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电价比代管前降低了0.35元/kw·h。 同时,严格按照定员定编,对农村电工实行聘用制,通过理论考试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建立末位淘汰等动态管理考核机制,推进了电力体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贵州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改变许多县过去以小水电为主、各自为政、低水平运营的现状,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电力提出的新需求,贵州省电力公司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在农电体制改革上不断创新,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发[1999]2号文以后,加快了理顺农村电力体制的步伐,本着有利于农电发展、有益于农村经济和农民利益的原则,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体制改革。目前贵州基本理顺了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为贵州农电的发展打下…  相似文献   

11.
陈天翔 《农村电工》2003,11(12):7-7
1998年10月,甘肃省电力公司对全省所有趸售县、自供自管县农电企业实行了代管,代管的主要方法是:县农电企业行政领导由省电力公司任命,书记由地方党委任命,组织关系、资产隶属关系、工资关系、趸售关系、财税关系均保持不变。代管以后,控制了无序进人,推行了直供企业的管理方式,改造了农村电网,降低了农村电价。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农电企业干部无法流动,不利于农电企业干部人才的管理与培养;一个企业两家管(省电力公司、地方政府),政企不分,不利于政令畅通,不利于企业化管理;省电力公司对县农电企业管理责、权、利关系不清,主要是对县农电…  相似文献   

12.
贾志杰 《农村电工》2002,10(3):13-14
经国电公司外事管理部门批准,由国电公司农电部、国际部、动力经济研究所及6省电力公司农电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14人考察团,于2001年10月8~22日分别对澳大利亚、巴西两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农电市场、农村电气化政策等进行了考察.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座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与两国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进行了认真地交流,了解了两国农电的一些情况,现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农电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气化》2004,(4):49-49
由于农电具有供电线路长、负荷密度小、用电量少、损耗高、投资回报难有保障等特点,为促进农电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一系列特殊的农电发展政策。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丹 《农村电工》2001,(3):27-27
福建省山多水多,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是全国用电普及率较高的省份。70年代全省乡(镇)就已全部通电。1996年底,全省行政村村村通了电。目前,福建省农户通电率已在99%以上。1999年末,福建全省人口3 316万,其中农业人口 2 643万,约占总人口的80%。农村通电面大,预示着福建农村电力潜在着大市场。1 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比较看农电市场 城乡用电同价首先必须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因此,我们先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差距来分析农电巾场。从用电总量看,1994、1996、1998、1999几个年…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电气化》2001,(4):12-13
1951年 ,随着汉中武家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的水电站发电剪彩红绸落地 ,迎来了陕西第一个农村用电专项设施的诞生 ,拉开了陕西农电发展的序幕。 1958年大跃进时 ,陕西“全民办电”风起云涌 ,在广阔农村建成了一大批小火电、小水电 ,解决了排灌和农副产品加工用电。6 0~ 70年代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号召下 ,陕西加快农业抽水排灌建设 ,带动了农村电力迅猛发展。进入 80年代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开农村经济复苏之花 ,乡镇企业遍地崛起 ,农村电力市场迅速扩大 ,农电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到 1998年陕西直管县局电力资产 2 0亿元 ,农村低…  相似文献   

16.
1 转变观念,齐抓共管农电安全的重点目标是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和配电变压器等设备损坏事故.“两改一同价”后,产权关系变化,间接管理变成了直接管理,并承担相关的安全法律责任.因此,各级农电管理部门必须迅速转变农电安全工作观念,要像抓主网安全那样抓好农电安全工作.应把农电安全纳入主网安全的重要内容,成为供电企业各单位、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努力开创农电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各级农电管理部门务必将确保安全供用电与努力降低农村电价放在同等突出的位置.否则,今后因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失将难以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朱德林 《农村电工》2004,12(2):11-11
电力体制的改革,使农电成为供电企业的半壁江山。广大供电所员工和农村电工在成为供电企业员工的同时,其业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开始与主业实现全面接轨,这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农电队伍生存与发展的必然。1 农电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现状1.1 缺乏大局意识。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人员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其工作的价值取向。大部分农电职工只看到管理上的归属划分,在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同时,对农电体制转型后,由行政管理转入市场经济管理认识不足,对改革后自己作为供电企业的员工进入农村电力市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不足。  相似文献   

18.
孙明 《农电管理》2004,(1):18-18
改革后的农电管理体制,基本上实现了一县一公司、县乡一体化管理,理顺了自下而上的管电秩序,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享受到了直接到户的电力服务。但是,农电体制改革后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正确应对和处理好这些问题,供电企业的广大经营管理者和各级地方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余雷 《农村电工》2003,11(11):7-8
1体改后农村用电管理的状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1.1农村用电管理现状。农电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及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广大农民是切实的受益者,电价降了,用电质量提高了,电网维护责任减少了。供电企业也通过“两改一同价”工作的锤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首先,电网的改造完善提高了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供电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原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营业所,成为了县(市、区)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这样便于供电企业更规范地进行农电管理,也为下一步农村用电市场的开拓创造了便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电企业内涵的不断扩大,农电企业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基于农电企业技术队伍现状,着重分析了现有队伍结构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农电企业队伍建设和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