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早熟陆地棉的育种目标,主要是:高产、优质、早熟和抗逆性强。这些性状均属数量性状,其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这对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组合的选配,以及在杂种分离世代中进行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棉花育种工作比较重视产量而忽视品质,以致过去育成的棉花品种,在产量上虽已赶上甚至超过国外水平,而在纤维品质上,特别在纤维强度上却不能适应纺织工业的需要,不受厂方欢迎,近年来造成原棉大量积压。我院自六十年代以来,即从事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根据育种和生产上提出的问题,先后研究并发表了关于陆地棉早熟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估测;根据目前我国棉花生产上亟待解决的纤维品质问题,为了给棉花品质育种提供更为广泛的遗传依据,又进行了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提高陆地棉纤维品质是棉花育种的目标之一,筛选性状优良、遗传稳定且对乙烯利不敏感的基因型材料,可为育种提供方向,并提高育种效率。[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陆地棉242个优异纤维品质品系进行乙烯利喷施与否的试验,获得所选陆地棉材料的5个纤维品质性状试验数据,包括纤维长度(mm)、整齐度(%)、马克隆值、比强度(cN/tex)、伸长率(%),对这些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这些材料的基因型效应值,并对每个材料纤维品质性状的乙烯利喷施与否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纤维的这五个品质性状都具有极显著的基因型效应,且在表型方差的占比中遗传方差的比例大于误差方差,表明这五个品质性状受遗传因素的作用较大;同时基因型与处理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在乙烯利喷施与否的两个不同处理下,这些材料的五个品质性状对乙烯利的敏感性不同。这一研究结果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特早熟陆地棉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遗传参数的估计和相关分析,采用合适的选择技术,可使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早熟、丰产和纤维品质性状间多数均存在遗传负相关,在适当降低植株高度和减少果枝数的前提下,从增加株铃数和衣分入手,以霜前吐絮果枝数和霜前吐絮铃数作为早熟性指标进行选择,即可在实现早熟高产的同时,使纤维品质的总体表现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陆地棉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为选择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法,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及遗传相关进行分析,并将遗传相关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结果]在产量因素中,铃重与衣分的遗传分别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对衣分与铃重贡献高于显性效应,衣分受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小,而单铃重、籽棉产量、有效铃则反之;在纤维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不明显,其中纤维长度与比强度的加性效应达到极显著,纤维性状均受环境影响变异较大;棉花产量因素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普遍表现为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加性相关类似,而显性相关则不同.不仅在陆地棉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性状内部各自存在加性或显性相关性,而且在产量因素与纤维品质性状之间存在加显性相关性,不同性状之间的正负效应不同.[结论]棉花产量因素与纤维品质遗传相关,特别是加性相关可以指导选择育种,而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中可以重点考虑显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近30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阐述该区域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的育种演变规律,为西北内陆棉花新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推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甘肃敦煌和新疆石河子对110个1988—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早熟、产量、纤维品质和株型相关的12个主要性状的表型进行鉴定;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品种表型特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优良品种,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育种演化分析。【结果】110个早熟陆地棉参试品种的12个主要性状表型值分布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果枝长度>单株结铃数>吐絮率>单铃重>马克隆值>纤维强度>衣分>纤维长度>开花时间>果枝夹角>伸长率>整齐度。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分为Ⅰ、Ⅱ、Ⅲ和Ⅳ4个类群,它们分别为优良纤维品质、早熟、松散株型和高产的品种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性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产量构成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呈正相关,且多数性状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7.
新疆特定生态条件下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新疆各主要棉花育种单位近几年来选育出的性质,丰产陆地棉新品种(系)为材料,估算了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和栽培模式下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新疆棉区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遗传力的分析表明单铃重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大多数性状最好在高代采用连续混合选择。新疆自育品种的遗传变异度都不大,说明新疆的遗传资源利用有限,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变异范围。聚类分析将所用材料分成六类,具体结果说明新疆主要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亲本选配上有相似之处,在新疆的育种工作中遗传基础贫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新疆早熟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978—2015年新疆审定的60份新陆早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共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2.29%;衣分、单株铃数、衣指及株高是皮棉产量的决定因素。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不大,变异幅度1.14%~8.79%,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进展不大;除马克隆值外,其于4项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品种选育中宜选择遗传差异较大的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以扩大遗传基础,通过增大衣指来提高衣分和皮棉产量,注重选择株高适中、结铃性适宜、衣分适度和纤维品质性状协调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特早熟陆地棉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早熟。纤维品质性状优势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供试的陆地棉品种中筛选出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率较高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为常规棉和杂交棉的育种提供一些优良材料.[方法]对47个陆地棉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的方法研究这些品种的多样性情况.[结果]供试品种产量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广,而品质性状的变异范围小.各品种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单铃重,最小的是反射率.聚类分析发现,第Ⅰ类品种棉纤维品质较好,棉籽较大,百粒棉籽上纤维较重;第Ⅱ类多为低产低质品种;第Ⅲ类群平均产量较高;第Ⅳ类高产品种多.[结论]陆地棉种质材料具有多样性,应根据实际的育种目标,合理选配组合,以便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短季棉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杂交组合后群体表现,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早熟性,丰产性,纤维生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霜前皮棉产量,皮棉总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是由显性或上位性效应引起的。纤维品质性状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性状除加性效应外,还受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影响。在早熟丰产优质诸性状的同步改良中,宜选择霜前皮棉产量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为基础亲本,另一亲本应具备单纤维强力突出,  相似文献   

12.
棉花的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研究作物数量性状遗传对农作物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及近年来棉花的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主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抗性、生理、早熟性等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疆早熟陆地棉早熟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2个新疆早熟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新疆早熟棉早熟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早熟性状中除在组合Ⅰ的苗期性状无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他性状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中生育期性状在不同组合中的遗传模型相同,且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率分量趋势较为一致;由2个组合各性状的总遗传率比较得出,生育期性状的总遗传率最高;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来看,蕾期及生育期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苗期、花铃期及果枝始节位在组合Ⅰ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Ⅱ中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针对各性状的遗传模式提出具体的育种策略,为新疆早熟棉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熟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为北疆早熟陆地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3个早熟陆地棉品种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长江流域环境下,新疆棉区与我国其他棉区育成的品种,在早熟性相关表型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西北内陆环境下,二者之间则差异显著.另外,174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SSR引物用于分析43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486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为2~7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44~0.750 0.分子检测表明:新疆棉区育成的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计算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43个参试品种以遗传背景、育成单位、地理来源等聚为8类.[结论]与其他棉区品种相比,新疆早熟棉区育成的品种,其早熟性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狭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聚类图反映了不同系统品种之间的交叉以及早期和近代早熟陆地棉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5.
株型育种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意义重大,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株型遗传育种一直受育种者的关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棉花株型育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棉花株型遗传育种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介绍株型性状研究的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棉花株型性状遗传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棉花株型的育种措施进行展望,旨在为棉花株型性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主要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产优质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基因的一因多效或连锁遗传,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间多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对此,棉花育种者曾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近年,选育出的一批棉花新品种,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为探讨新的育种策略,我们于1996~1997年,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近年生产上主要应用的1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院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偏上。供试品种为中棉12号、17号、19号,冀棉14号、8号,新棉18号、17号,徐州…  相似文献   

17.
冀优624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优质棉育种室培育的集丰产、抗虫、抗病于一体的特优质纤维棉花新种质.其母本冀棉22号(冀9119系)是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海岛棉×邢6871)×(海岛棉×冀邯5号)]×(海岛棉×冀棉8号),经多年连续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棉花新品系,其父本是高产抗虫棉花品系,遗传背景丰富,通过多年系选和定向培育,在第9代得到了丰产抗虫特优质纤维棉花新种质冀优642.  相似文献   

18.
对棕色棉与白色陆地棉杂交和回交,用白度仪测定P1(母本)、P2(父本)、F1、F2、B母、B父纤维色泽的白度值。通过对其纤维色泽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棕色陆地棉的纤维色泽基因受不完全显性的主效基因控制,还受加性微效基因调节,符合盖钧镒提出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模型。棕色纤维白度值与衣分、单株皮棉产量等产量性状正相关;与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品质性状正相关,只与伸长率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6个不同地域来源39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单点两年连续种植试验,分析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与变异情况及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并基于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开展390份陆地棉种质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筛选纤维品质与农艺性状最佳的陆地棉种质.研究发现纤维品质性状中短纤维指数变异系数最高为23.11%,成熟...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棕色纤维色泽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虫陆地棉119-1和GK-2分别与棕色棉2号杂交组合的P1、P2、F1、B1、B2和F2 6个家系为材料,借助色差计分析仪,对棕色纤维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2个组合中,棕色纤维色泽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色泽值的大小与纤维品质性状密切相关,色差值越大,纤维品质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