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3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主要症状:皮肤、鳍条、鳃上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虫体。用指甲轻刮可以将白点刮落基本可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张策  李莉 《科学养鱼》2021,(2):48-49
在水产养殖业中,淡水鱼的小瓜虫病被称为"白点病"。鱼类感染小瓜虫病多难以治疗,有时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原因是小瓜虫生存和繁殖能力极强。作为受害者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心得分享给大家,望广大渔友提早预防。一、小瓜虫的来源每年秋冬之际是小瓜虫暴发的时期,对于池塘养殖水体的小瓜虫大家尚可以理解,但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图1),笔者养殖的草鱼苗仍然遭受了小瓜虫的侵害,这说明小瓜虫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  相似文献   

3.
正引起斑点叉尾鮰出现"白点病"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小瓜虫寄生和蠕虫幼虫寄生。一、小瓜虫寄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的胞囊,故有"白点病"之称(图见彩中插2)。由于小瓜虫没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绝大多数淡水鱼类受其危害。目前,小瓜虫病不仅给鲤、斑点叉尾鮰、鳗鲡和罗非鱼等所  相似文献   

4.
(1)病因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小瓜虫寄生处容易形成白点,肉眼可以看见,故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全身各处遍布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不正常。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镜下可以发现有马蹄形的圆球,即可判断为小瓜虫。  相似文献   

5.
<正>一、圆口铜鱼易感染小瓜虫病的主要原因1.生理特点淡水有鳞鱼中比较容易感染小瓜虫病的一些鱼,一般都有细小疏松的鳞片,如:圆口铜鱼、岩原鲤(幼鱼)、厚颌鲂等,而胭脂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鱼因为有紧密的鳞片保护,不容易寄生感染小瓜虫病。此外,圆口铜鱼丰富的皮下脂肪层或许更容易成为小瓜虫安居的"温床"。2.应激反应圆口铜鱼的驯养,业内公认有三个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应激反应、性腺发育及鱼病危害(主要是小瓜虫病)。笔者认为,应激反应与感染小瓜虫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即应激反应强的鱼类易感染小瓜虫病。容易引起圆口铜鱼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大黄鱼鱼苗养殖阶段,寄生性原虫的危害最为严重,以海水小瓜虫为例,从发病到鱼苗大规模死广时间极短,笔者曾进行试验,在小瓜虫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从发现一尾鱼感染小瓜虫到全池暴发小瓜虫病仅仅只有24小时的时间,死亡半可以达到80%。存本文中,笔者根据众多防治小瓜虫的参考文献,总结得出利用硫酸铜来防治小水体(试验鱼养殖池,6米^3水体)中大黄鱼海水小瓜虫的有效浓度,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7.
邓永强  黄小丽 《水利渔业》2005,25(4):90-91,109
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鱼感染小瓜虫后,在血清和体表黏液中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主要是鱼受到小瓜虫体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刺激,通过血液和体表黏液中淋巴细胞产生出来的,以阻止小瓜虫的运动并杀死虫体。目前还没有正式用于生产的小瓜虫疫苗,但实验室疫苗已研制成功,包括经冷冻和福尔马林处理后的死疫苗、小瓜虫活疫茁以及小瓜虫基因疫苗等。综述了,多年来小瓜虫病的免疫研究概况、鱼类对小瓜虫免疫反应类型、反应机制以及抗小瓜虫疫苗等。  相似文献   

8.
小瓜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淡水鱼类专性寄生虫,患小瓜虫病的鱼病死率很高,所以小瓜虫病又被称为鱼类的"癌症"。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小瓜虫属,寄生在鲤鱼、草鱼、鲫鱼、金鱼、大口鲶等鱼类身上,并导致大量苗种甚至成鱼死亡~([1-4]),是渔业生产中最常见的鱼病之一。Fouquet~([5])最早对小瓜虫进行了描述,将小瓜虫病的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小瓜虫病常在养殖场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9.
3.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采用0.0750ppm小瓜虫没1号治愈金鱼、鲤鱼小瓜虫病新方法,施药后48h在鱼体未找到活体 小瓜虫。小瓜虫没1号对金鱼的安全浓度为0.0999ppm。  相似文献   

11.
金鳟幼鱼小瓜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治疗小瓜虫病单纯使用福尔马林杀体表的虫体效果不理想;辣椒和生姜合剂以及中草药等对小瓜虫的效果又太缓慢;福尔马林、盐和瓜虫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杀灭小瓜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小瓜虫是生活史中一段时间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一、小瓜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小瓜虫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全球小瓜虫病流行季节不同,我国每年4-5月、10-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  相似文献   

13.
技术交流     
正把网箱拉到深水区防治小瓜虫病不管是池塘养鱼还是网箱养鱼,小瓜虫都顽固地存在。每到阴雨时节,小瓜虫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于池塘养鱼爆发的小瓜虫病,养殖户大多只能"靠天吃饭",等到阴雨结束、天气好转、水温上升,小瓜虫自然就会消停,鱼则死剩多少是多少。但对于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用0.0750ppm小瓜虫没1号治愈金鱼、鲤鱼小瓜虫病新方法,施药后48h在鱼体未找到活体小瓜虫。小瓜虫没1号对金鱼的安全浓度为0.0999ppm。  相似文献   

15.
环烷酸铜对离体小瓜虫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05、0.1、0.2、0.4、0.8mg/L 5个浓度梯度的环烷酸铜溶液对小瓜虫成虫、幼虫以及孢囊进行离体杀灭试验,结果表明:0.1~0.2mg/L环烷酸铜溶液对小瓜虫幼虫及成虫都有较强杀灭作用,0.4~0.8 mg/L环烷酸铜能控制小瓜虫包囊分裂。  相似文献   

16.
草鱼小瓜虫病并发出血病的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引起的并发综合症由于治疗困难、危害严重,对草鱼的危害非常大。笔者就一例草鱼小瓜虫病的现场调查和治疗,讨论了草鱼小瓜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为草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很多淡水鱼和海水鱼的一种侵袭性鱼病,在鱼池繁殖的小瓜虫,具有损害皮肤、鳍和鳃的特性。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加拿大的养鱼场和孵化场。在天然水域中小瓜虫病流行极少出现,但是,几乎所有的淡水鱼都是小瓜虫病的病媒而引起小瓜虫病。  相似文献   

18.
正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病原是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寄主的皮肤、鳍和鳃;感染部位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鳍条被挤压变形;严重感染者,鳍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无鳞鱼、鳞片保护相对较弱的幼鱼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鱼更易受小瓜虫感染。小瓜虫病也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目前用以治疗小瓜虫的药物多数只能杀灭小瓜虫幼虫,对寄生鱼体的成虫由于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盖,有效药物浓度很难到达寄生的  相似文献   

19.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小瓜虫病的研究大多从治疗方法上入手,而忽视了对多子小瓜虫的基础研究,本文就多子小瓜虫的生态特性、病理学特征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欧洲鳗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由小瓜虫寄生在欧洲鳗的皮肤及鳃上引起。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①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