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清 《农业考古》2007,(2):114-117
咏茶诗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它题咏茶事,抒写茶趣茶兴,是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素来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龙凤盛世”,反映文人幽情雅致的咏茶诗,勃然盛行于宋代诗坛。一代文宗欧阳修,生活在茶文化兴盛的北宋中期,在他的传世作品中,就有一些咏茶诗。  相似文献   

2.
唐诗与《茶经》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唐代有关的茶事的诗歌,则是唐代茶文化高潮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激起唐代诗人们赞美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陆羽《茶经》的流传。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是较少的,以咏茶为主题的诗则更少...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人刘言史,与李贺、孟郊同时,曾受到唐宋元学者很高评价。刘言史的咏茶诗数量虽少,但是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因素。刘言史现存诗作中有两首咏茶诗,分别是《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和《立秋日》。《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诗涉及了饮茶的空间选择、取火、汲水、爨风、拾薪、汤色、饮器等物态层面的呈现,也同时体现了委曲之静、正味之真、涤尽昏渴、醒趣之游等情态层面的意味,堪称文化元素丰富、情真意远的唐代上乘咏茶诗作。  相似文献   

4.
该从自然、人文资源着手阐述了黄山茶生态环境优越性和名茶品质独特性。黄山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备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并以茶生态体验游、茶博馆研学游为例挖掘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冯文开 《农业考古》2004,(2):231-234
北宋时期茶文化相当繁荣,不仅士人茶文化和宫廷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市民茶文化也逐渐兴起。他们对茶的使用价值以及审美意识的差异,形成了五彩绚丽的茶文化,而其中文人阶层的茶诗和饮茶最能体现宋代的茶文化精神。他们以茶入诗打破了唐代诗人以自然意象为题材的圈囿,在此基础上咏茶诗大量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较具规模的茶文化,并开始向国外传播(1)。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对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溯源茶,古字为”、“茶”、“”。关于茶的起源,史载甚少,历来是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先秦药书《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同于鲁周公。”由此,许多学者推断荣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香茗咏     
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犹如一盏馥郁芳香的美酒,饮后,余香留口,令人神怡。无怪乎唐代诗人元稹在咏茶《七宗诗》中记及:“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我国是“世界茶祖”之国,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茶与诗、茶与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称“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十个春秋。为了研究茶树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他曾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世界上第一部仕人的茶叶专著《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阳  相似文献   

8.
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吟咏茶叶的诗篇,品读这些咏茶诗不仅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审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有关古代茶文化的许多知识学问与轶闻趣事,从而拓展我们的见闻,陶冶我们的性情。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咏茶诗中的文化蕴涵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内涵丰富,具有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内蕴,其灿烂光辉,还辐射到经济领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欣双茂之花。一、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付梓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比屋之饮”,由此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写《茶经》时,已有8个道(相当现在13个省区)43个州生产茶叶。到了宋代,茶诗茶词兴盛,茶馆文化发达,尤其是城镇茶馆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茶叶生产也随之扩大,生产规模由唐代的43个州发展到66个州。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美的生成过程中,人类的精神创造如文学创作发挥了重大作用。黄山凭借雄奇壮美的景色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游历观光,也激发了诗人心底无限的诗情。但是,因为开发时间较晚,现存文献中对黄山的歌咏直至唐代才开始。李白是最早写作咏黄山诗的诗人,诗僧释岛云则是唐代咏黄山诗存诗数量最多者。宋代游黄山诗人愈多,咏黄山诗也愈多,其中不乏杨万里这样的著名诗人,以汪莘为代表的黄山本地诗人诗作也颇有可观之处,他们的作品共同丰富了宋代黄山诗的创作面貌。这些诗歌作品丰富了黄山景观,也提升了黄山景观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程晓蘋 《农业考古》2003,(4):114-116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的茶文化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代以前,我国的茶叶生产发展缓慢,茶叶只是传统农业的附庸而已。唐代中叶以后,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空前发展,在茶叶文化和饮茶习俗上有了不少发展,并在宋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茶叶的种植在东晋完成了西南向东南的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饮茶习俗古已有之,许多文人墨客尤喜饮茶,由此出现了一大批茶文学作品,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茶诗。中国古代茶诗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语言优美,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茶诗中对于古代茶叶种类、取水、择火、饮茶器具以及饮茶方法和习惯等茶艺活动都有详细的描述。这些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从而促进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俊卿 《农业考古》2012,(2):109-112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又是茶的故乡,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皆茶人,中国古典诗歌与茶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仅仅把饮茶品茶斗茶当做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借咏茶以写人状物抒情明志。诗因茶而兴浓,茶因诗而名远,茶与诗结缘形成茶诗,广义的茶诗不仅包  相似文献   

15.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16.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范例。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四川《华阳国志》所记,大约在武王灭纣后,我国发现和制作茶叶、利用茶叶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7.
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华南农业大学曾莉冰一、从茶树的物性谈起中国茶学界认为,茶的起源至少有一万多年。中国利用茶叶的历史有四千多年;茶树栽培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茶叶贸易的历史有二千多年。综观世界各国“茶”字的语源,现在世界各国称为“Cha”或“T...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热的掀起,对促进茶业经济繁荣,是人们有目共睹而又有人还比较陌生的新课题,笔者就此在近年的初步实践中,得到一点启迪,草写三点,以祈读者补正。一、什么是茶文化? 大韩民国把“贡人、贡神、贡佛的礼仪”叫茶文化。中华民族,注重“理、敬、清、融”的茶德,我国茶叶大师、浙农大教授庄晚芳先生,新近概括的“廉、美、和、敬”四字守则为中国茶德。这四个字的浅释是: 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相似文献   

19.
茶歌探源     
李沁遥  廖婷 《农业考古》2004,(2):228-230
我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茶诗、茶歌、茶文化渊远流长。“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唐陆羽《茶经》)至三国、西晋,茶人茶事多有所见,茶诗、茶歌始有载记。西晋左思《娇女》诗中有记:“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写的是左恩的两位娇女心急品茗,对“鼎”吹气的娇态可掬。从现存茶史资料来看,茶叶成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末期,茶叶已成为商品,并已讲究茶具和泡茶技艺。到了唐代,饮茶已成风气,茶叶生产发达,茶税也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茶叶种植技术、制茶工艺以及泡茶技艺和茶具等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陆羽《茶经》。我国饮茶风气在唐代以前就传入朝鲜和日本,相继形成了“茶礼”和“茶道”,至今仍盛行不衰。17世纪前后,茶叶又传入欧洲各国,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同时,我国茶叶在发展过程中,又和诗词、歌舞、绘画、戏剧、宗教、礼仪、旅游、医学、科研以及陶瓷生产等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采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华茶文化,是一朵绚丽夺目、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