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长期施肥下黄壤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黄壤稻田19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基础,选取对照(CK)、单施氮肥(N)、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肥配施(NPK)、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0.5 MNPK)和常量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6个施肥处理,通过历史土样收集、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结合趋势拟合,研究不同施肥下黄壤稻田有机碳(SOC)和全氮(TN)的时序变化规律,阐明长期施肥下黄壤稻田土壤碳氮含量的演变特征,揭示土壤培肥和固碳供氮的关系,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5—2006年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2006—2014年呈增长趋势,其中施用有机肥的处理(M、MNPK和0.5 MNPK)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的提升幅度大于单施化肥处理(N、NPK)。2006—2014年除CK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演变趋势均为显著的线性增加,年增长率依次为0.62 g/kg(M)、0.61 g/kg(MNPK)、0.59 g/kg(0.5 MNPK)、0.49 g/kg(N)和0.40 g/kg(NPK),均显著高于CK(0.17 g/kg)。与2006年对比,2014年各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有增加,其中M增幅最高(81.9%),其次是MNPK(52.9%)、NPK(45.2%)、0.5 MNPK(34.9%)和N(18.0%)。2006—2014年各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的演变趋势与有机碳含量大体相同,除CK处理和N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经长期施肥后,黄壤稻田各处理土壤碳氮比稳定在12.3左右。单施有机肥或者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长期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是土壤培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长期定位施肥31年后紫色水稻土碳、氮含量及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期施肥对紫色土碳、氮的影响,为该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31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中国西南紫色水稻土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碳、氮的含量与积累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特征。【结果】不施肥土壤有机碳含量年下降速率为0.033 g/kg,单施化肥(N、NP、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MN、MNP、MNPK)土壤有机碳含量年增加速率为0.047和0.085 g/kg,不施肥、单施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氮含量年增加速率分别为0.0058、0.011和0.018g/kg。肥料的施入显著提高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及储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化肥。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分别增加了表层和亚表层SOC含量30.40%、44.69%、11.83%和19.29%,分别增加了SOC储量32.30%、42.87%、19.09%和24.96%;表层和亚表层土壤TN含量分别增加了13.39%、29.92%、8.33%和1.04%,土壤TN储量分别增加了15.43%、28.29%、15.22%和5.07%。且土壤碳、氮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结论】紫色水稻土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土壤培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马铃薯施肥单一导致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以及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试验肥料有生物有机肥、生物蛋白控释肥、生物菌肥和微肥(土壤调理剂) 4种,以只施用普通复合肥为施肥对照(CK),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只施用普通复合肥相比,4种肥料配施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效果最好。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EC最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1.35%、5.64%、27.26%和6.18%;马铃薯大果(单个块茎100 g)质量显著增加,产量(3 146.98 kg/hm~2)最高,Vc含量(152 mg/kg)最高、蛋白质含量(2.02%)较高,指标值分较CK别增加了63.04%、14.49%、28.81%和0.08个百分点。在马铃薯生产上,建议施生物有机肥1 800 kg/hm~2+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1 200 kg/hm~2+"72变"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菌中菌微生物菌肥15 L/hm~2做基肥。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冬暖番茄为研究对象,田间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对照(CK)、施有机肥1 5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90%(T_1)、施有机肥3 0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80%(T_2)、施有机肥4 5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70%(T_3),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不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酸化程度,还能不同程度增加番茄产量,以施有机肥1 5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90%、施有机肥3 0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80%处理增产较为显著,分别较常规施肥对照增产4.53%、9.05%,施有机肥4 5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70%处理增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施有机肥1 5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90%、有机肥3 000 kg/hm~2+常规化肥施用量80%可以保证番茄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肥下黑土肥力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土区耕地质量稳定提升、作物持续稳产高产的有效施肥模式,利用始于1979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物理性质(1项)、化学性质(8项)和生物肥力指标(4项)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土壤容重。长期单施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减缓土壤酸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13个土壤肥力指标降维,提取到3个主成分,涵盖了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89.6%。系统聚类得到不同施肥措施的培肥效果为N2P2M2NPKM、NPMM2、MNPK、N2P2NP、C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为黑土最佳的培肥模式。综合评价培肥土壤、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推荐常量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为黑土最佳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质量,寻求最优施肥模式,本研究基于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和单施化肥4种施肥模式对复配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总碳和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模式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基于农户习惯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模式下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不施肥3种模式;从环境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角度看,应优先选择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肥模式。研究成果可以为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8.
为四川省凉山州烤烟生产上应用微生物肥料实现减量施用化肥达到增效目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施肥(CF)、金农肥中肥配施100%化肥(JN+100%CF)、金农肥中肥配施80%化肥(JN+80%CF)、保得土壤接种剂配施100%化肥(BD+100%CF)和保得土壤接种剂配施80%化肥(BD+80%CF)对烤烟产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JN+100%CF和BD+100%CF烤烟的产量和产值显著提高,较CF分别提高11.41%~13.89%和15.11%~19.38%,且减量施肥与CF无显著差异;施用微生物肥料烟叶的烟碱、还原糖和总磷含量升高,化学成分趋于协调;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烤烟现蕾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养分含量、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施用BD和JN有利于提高烟草的抗病性、土壤肥力及烟叶产质量,且减施20%化肥烤烟产值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施肥措施对旱地小麦产量与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不同施肥措施在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作用及最佳肥料施用技术,在山西洪洞县进行了4种施肥措施(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和菌肥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肥料残留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与菌肥无机肥配施这2种施肥措施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小麦生长的土壤硝态氮当季残留主要分布在土层的0~100 cm,且在各施肥措施下其大小顺序为: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及菌肥无机肥配施措施下土壤的当季硝态氮残留分别比农户施肥降低了19%,48%和55%;同时,0~200 cm土层来源于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菌肥无机肥配施当季肥料的硝态氮残留率分别为35.87%,31.41%,22.93%和18.26%。菌肥无机肥配施、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N肥利用率,并且可明显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因此,这2种施肥措施适宜在旱作小麦种植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生物炭与肥料配施降低烟叶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土壤中镉含量的可行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对生育期内烟叶生物量、烟草各部位镉含量、植烟土壤中镉含量和土壤p H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肥料配施能够促进烟叶生物量的增加,烟叶生物量依次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无机肥+生物炭有机肥+无机肥无机肥未施肥;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时烟叶各叶位镉含量较低,生育期内生物炭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烟叶镉含量较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降低了52.57%,根茎中降低的镉含量最高达59.69%;各处理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顺序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无机肥+生物炭有机肥+无机肥无机肥未施肥。上述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既能促进烟叶生长,也能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的相对含量,减少烟叶中镉的吸收积累,进而降低烟叶中镉含量,适合在重金属污染烟田施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施肥前后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对不同施肥处理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导致了土壤的p H值下降,不合理施肥使土壤基本性质退化,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有效养分含量。(2)运用Fuzzy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等级评定,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处理(NPKOM)为二级,其他施肥处理均为三级,其中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土壤肥力质量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冀北旱作区春玉米(Zea mays ssp.mays L.)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进行不同施肥处理田间定位试验,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不同层次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组分含量,研究施肥对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组分[溶解性有机质(DOM)、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影响,以揭示土壤DOM及其组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结果表明,各处理0~40 cm土壤DOM的∑F_(ex/em)在46.04~78.24之间,DOC含量在101.24~253.48 mg/kg之间,DON含量在26.81~54.87 mg/kg之间,DOP含量在26.81~54.87 mg/kg之间。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DOM、DOC含量,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DOC、DOP含量,降低DOM的∑F_(ex/em)值,配施氮肥和磷肥分别增加土壤DON和DOP含量,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增加土壤DOM的∑F_(ex/em)值,施肥降低了土壤DON和DOP含量。土壤中DOM和DOC主要来自外源,DON和DOP主要来自内源,土壤微生物和玉米生长对土壤DOM和DOP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影响较小,随着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增加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土壤DOC含量增加、DON含量降低,DOC具有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指示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砷(As)是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元素,土壤砷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产品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试验以土壤污染调查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高海拔饲用玉米生产实际,采取绿肥-玉米轮作、合理施肥、深翻深耕、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等措施,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植株砷积累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处理2(减肥10%)比处理1(常规施肥)实际产量减产2.7%。处理3(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比处理1(常规施肥)实际产量减产22.9%。有机肥和无机化肥配施后土壤中砷含量19.2 mg/kg,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不同处理玉米植株中砷含量为0.0068~0.0085mg/kg,处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指标以下。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61-166
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为推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区、有机肥区、无机肥区、配方肥区、化肥减量区,测定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配方肥区和无机肥区均表现出持续提高茶叶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化肥区产量每年变化平缓,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最大。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减量区增幅最大,试验后比试验前增加了10.50 g/kg,提高43.75%。有机肥区对茶园土壤pH的提高幅度较大,配方肥区和化肥减量区将茶园土壤pH控制在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14~5.45。无机肥区和配方肥区明显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空白区提高了64.52%和41.98%。配方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8.64 mg/kg,比空白区和无机肥区分别提高了336.61%和20.86%。有机肥区和配方肥区速效钾含量较高,比空白区提高了43.51%和13.96%。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养分均衡,肥效长,后劲足,促进茶园生产力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控释掺混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在滨海盐碱地上施用对作物生长及盐碱土化学性质的影响,本试验利用渤海盐碱地大田试验,与农民习惯施肥进行对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研究了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轻度盐化滨海盐碱土夏玉米栽培上的土壤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腐植酸缓控释肥、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配施、控释掺混肥配施微生物有机肥相比农民习惯施肥不同程度降低滨海盐碱地土壤pH值;各处理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有所增加,但大多差异不显著;控释掺混肥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在玉米生育期大部分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_3~-)与铵态氮(NH_4~+)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14.5%和16.1%;控释掺混肥配施腐植酸调理剂处理玉米千粒重最高,为353.2 g,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玉米产量和纯收入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产量达8832 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5.23%,纯收入增加2578元/hm~2,均达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在低含盐量滨海盐碱土种植玉米,建议施用控释掺混肥。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对茶叶产质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茶叶产质量的提高及茶园土壤结构的改善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试方法研究鸡粪(有机肥)、无机肥、鸡粪(有机肥)+无机肥及不施肥对茶叶产量质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均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且除施用无机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显著外,施用其余肥料均能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及品质;鸡粪(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茶叶产质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单施鸡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因此,鸡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单施鸡粪(有机肥)对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比较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土壤肥力质量,探索更加合理的配肥模式,为核桃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共设置5种配肥模式: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T1);3)化肥配施有机肥(T2);4)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T3);5)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T4)。在核桃成熟期,对不同配肥模式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0~60 cm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模式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T4处理的土壤全N、全P含量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处理,在20~3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硝态N、有效P、速效K含量最高,分别是CK处理的1.60、1.31、1.49、1.27倍(P<0.05);在50~60 cm土层,T1处理的土壤硝态N含量最高,较T4处理高了29.67%(P<0.05);在10~20 cm土层,T1处理的土壤铵态N含量最高,是CK处理的1.43倍(P<0.05);在20~3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30~4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EC值最高,是CK处理的1.11倍(P<0.05)。2)在5~4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N、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在0~5、5~1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肥力质量得分为正,且高于下层;T4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处理。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提高土壤的整体养分水平,防止N素损失及P、K的固定,具有提高土壤肥力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安定区新修梯田生地熟化培肥试验,结果表明,以NPK+农家肥+黑矾+腐殖酸处理为最好,可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0.13 g/kg、19 mg/kg、0.16 mg/kg、26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1.43%,马铃薯产量达到41 360 kg/hm~2。因此,为确保新修梯田当年增产和高产,建议采用有机肥与无机化肥配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壤旱地、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长期定位施肥、集旱地水田为一体的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为依托,采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研究长期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低量有机无机肥配施(0.5MNPK)、高量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对旱地、水田SMBC、SMBN的影响,探讨黄壤合理利用的培肥措施。结果表明,与CK相比,旱地、水田土壤SMBC含量分别以MNPK、M处理的提高效果最好。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田的SMBC含量是旱地的2.5~3.7倍。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均能使SMBN含量增加,且均以M处理的提高效果最好。旱地、水田M处理的SMBN含量分别为72.97、152.54 mg/kg。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田的SMBN含量均比旱地高,且是旱地的2.0~4.7倍。不同施肥处理下,旱地、水田的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均以MNPK处理最高,旱地、水田的微生物熵(qMB)分别介于0.52%~0.94%、1.87%~2.49%,旱地、水田的SMBN/TN值分别介于0.59%~2.75%、2.71%~5.61%,旱地、水田的SMBC/SMBN值分别介于4.27~9.26、5.79~7.37。综上,M和MNPK处理是旱地、水田有效培肥措施。相同施肥条件下,水田的SMBC、SMBN、SOC、TN含量及qMB、SMBN/TN值均高于旱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增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在延津县砂质潮土上开展了氮(0、90、180、270kg/hm2)、磷(0、90kg/hm2)、钾(0、90kg/hm2)的配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2.43%~17.44%。氮肥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较对照增产6.89%、8.76%、12.57%;配施P 90kg/hm2或K 90kg/hm2后,与单施氮肥增产趋势一致,且以配施磷肥增产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7.36%~13.58%;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好,玉米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分别比相应单质氮、氮磷配施和氮钾配施增产4.87%~8.03%、3.86%~4.56%和7.10%~8.21%。其关键在于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百粒重增加。其中玉米茎粗较对照增加0.04~0.45cm,有效穗长增加0.10~1.82cm,百粒重提高2~10g。对土壤耕层养分分析表明,氮磷配施对砂质潮土培肥具有积极效果。与播种前比,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16~0.92g/kg,相应氮磷钾配施处理分别增加水解氮7.2~21.7mg/kg、有效磷0.73~0.94 mg/kg、有效钾0.1~1.3 mg/kg,仅氮磷配施处理有效钾降低明显,分别减少0.2~2.8mg/kg。说明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利于土壤培肥。考虑综合效益和肥料成本,建议采用N270P90K90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