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应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张-Logistic模型、刘-Logistic模型、自适应新模型及改进Logistic模型研究了檫木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并运用改进单纯形法进行最优拟合,拟合结果表明,自适应新模型比其它种群增长模型更符合檫木种群增长的实际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米槁树高-胸径关系模型,为米槁天然林生长规律和预测林木蓄积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米槁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贵州省部分地区的米槁天然林进行调查,分析米槁种群的分布规律,并基于米槁种群树高、胸径实测数据,选用11个具有代表性且有生物学意义的曲线模型对米槁种群树高-胸径进行曲线拟合,得出模型参数,分析树高-胸径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验证拟合精度,对其可靠性进行检验,从中筛选出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结果】米槁树高和胸径呈显著相关性.11个拟合米槁树高-胸径模型的参数表明,幂函数lnH=2.255×D~(0.602)是描述米槁种群树高-胸径关系的最优拟合模型.数据拟合精度的指标值表明整体拟合效果理想且精度高.【结论】幂函数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米槁树高-胸径关系,所选最优模型可用来估算米槁树高、胸径的值,从而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改进模型的拟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福建卫闽林场光皮桦种群的调查研究,运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各模型对光皮桦种群的增长动态的拟合值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信度。其优劣顺序为:宋1模型>张-模型>L-模型>宋2模型>李-模型>崔-模型。用多种模型对光皮桦种群的增长进行拟合,目的是给林业工作者一个参考,以便为种群生态的动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多种分市型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中各主要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各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多为Neyman型分布及Poission型分布。除了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的数学拟合而外,还对各种群的分布型指数(聚集指标)如K,C、C、I、m*/m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的聚集指标从幼树阶段到大树阶段有从聚集向松散过渡的趋势。不同的群落类型中,各种群的聚集指标亦呈不同。文章分析了各树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的成因,并运用Alees原则及耗散结构理论及自组织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荒漠景观柠条林地豆荚螟及其寄生性天敌黑胸茧蜂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柠条豆荚螟和黑胸茧蜂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分别为:124.33 ~205.04 m和40.805 ~ 205.04 m.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荚螟与黑胸茧蜂的种群分布进行了模拟,显示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黑胸茧蜂对豆荚螟具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8.
Taylor幂法则模型的改进单纯形法最优拟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Taylor幂法则模型是研究种群空间格局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拟合方法通过采用常线性化-最小二乘法求得参数a,b值。这种方法不是最优的,本文提出用改进单纯形法最优拟合Taylor幂法则,并比较了多种方法的拟合结果,证明改进单纯形法简单,精确,优于其他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胸径的Weibull分布及其最优拟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运用遗传算法最优拟合Weibul分布,研究杉木人工林胸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最优拟合的Weibul模型拟合杉木人工林胸径分布的接受率达80%以上,证明遗传算法是非线性模型的一种有效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山松林不同树种树冠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植物的空间占据能力的研究可以为探讨种群分布机制提供信息 ,分形几何是解决植冠和分枝格局形式的有力工具 .对寿宁、屏南二县黄山松林的不同树种冠幅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结果表明 :寿宁黄山松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屏南县黄山松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屏南县黄山松林中的黄山松、马尾松、木荷具有相对较大的冠幅分形维数 ,说明其种间竞争小 ;屏南县黄山松冠幅分形维数小 ,其种内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2.
龙栖山黄山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应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基面积增长规律,指出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基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的缺陷, 本文应用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研究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 并指出了黄山松在不同林型下和同一林型不同密度下的断面积最大增长速度的径级范围。结果表明, 广义的逻辑斯谛曲线能很好地拟合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规律, 从而为黄山松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索马尾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指导人工马尾松林的合理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运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Morisita指数的F检验以及一些种群聚集强度指数来研究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缙云山马尾松以大中型个体为主,不同地段的马尾松空间格局分布有所差异,但整体表现不明显,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文章同时指出为避免马尾松林的消失,应分批次种植马尾松幼苗,从而使马尾松种群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天然黄山松竞争指标及林分竞争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 10块黄山松天然林标准地每木调查资料 ,对林木间的竞争与生长关系进行研究。在选择适合黄山松天然林的竞争指标的基础上 ,建立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将林木胸径、对象木树冠面积及树冠重叠面积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竞争指标最能客观反映黄山松间的竞争关系 ;以竞争指标为基础 ,结合林分平均年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拥挤所建立的林分竞争生长模型可以较精确地预测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天然黄山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取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三个群落采用随机样方(random quadrats)、相邻格子样方(contiguous grid quadrats)、中心点四分法(point-centered quarter)和最近相邻法(nearst neighbor)4种抽样方法进行分布格局研究,并对各方法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中的适用性予以客观评价,比较其在种群分布格局测定分析中的效用。结果表明,随机样方和相邻样方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是理想的抽样方法,但鉴于随机样方的本身缺点,相邻格子方法为最佳取样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分析比较不同间伐强度对黄山松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林分状态的影响,旨在为黄山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信阳市商城县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前后的林分内各设置4块20 m×30 m的固定样地并对其进行样地调查,蓄积强度分别为16.5%、30.4%和48.8%。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用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表明,间伐直接改变了林分树种混交度,其中,重度间伐影响最大,而弱度间伐影响最小;重度间伐使林分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介于随机分布与均匀分布之间,而其他间伐强度没有改变林木的水平空间分布状态;间伐对林分中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影响较小,间伐后的林分仍处于中庸状态;弱度、中度和重度间伐分别使林分的现实林分状态值(ω)提升了3.5%、21.3%和6.7%,其中中度间伐的林分的ω由0.394增加到0.478,其林分状态由较差变为一般,林分稳定性明显增强;弱度、重度间伐的林分的ω提升幅度较小,林分状态仍处于一般状态。中度间伐改善了林分空间结构和林分稳定性,为最适宜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 χ2检验、Cx的t检验、Morisita I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x和I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 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Poisosn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 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理论分布的适合性检验、空间格局指标分析,对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在温州蜜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与危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橘全爪螨田间种群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低密度下偶尔符合Neyman A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内成员间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种群低密度下的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高密度下的聚集与该螨自身生物学特性有关.当田间种群数量达到某一危害级别时,相应级别的危害空间容积不超过总体空间的30%,相应的田间药剂防治面积也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类型31个样地(20 m×20 m)野外调查,筛选4个地形因子和11个土壤环境因子,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探讨黄山松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定量分析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及其对黄山松群落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DC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黄山松群落的海拔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坡向变化,即沿第二轴从上到下,坡向越朝向阳坡,黄山松群落分布越明显。(2)DCCA表明第一轴与海拔的相关系数达0.5570,即海拔是黄山松群落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子,呈现海拔越高,黄山松优势种群越显著,在海拔1400-1600 m表现突出。(3)黄山松群落主要物种在DCCA排序图的相对位置,反映坡向、坡位、有机质、人为干扰因素是影响黄山松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4)DCCA排序图中黄山松群落种类排序轴与环境排序轴的相关系数高于DCA,且消除CCA的 "弓形效应",更能凸显海拔、有机质等环境因子对黄山松群落的影响,即黄山松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联以DCCA排序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