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桑叶内非蛋白质态氮含量,是鉴定叶质优劣的重要内容。本试验经春、秋期叶质分析调查,探索了桑叶内硝态氮、铵态氮和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述成分与桑树生长季节、采叶时刻、采摘叶位、光照强变、肥水条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等许多条件有关,其中硝态氮的含量变化最大,氨基态氮次之,铵态氮含量变化最小。因此,在叶质鉴定时应重点测定硝态氮和氨基态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碳氮代谢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糖氮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茎秆起着重要作用。以南豆12和南豆20为供试材料,在净、套作下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及籽粒中可溶性糖、氮含量变化规律,明确种植模式对大豆茎秆和籽粒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南豆12和南豆20茎秆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在净、套作条件下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糖氮比呈现“低-高”的趋势。大豆从苗期至盛花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及糖氮比在净套作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但从盛荚期至完熟期差异不显著(P>0.05)。净、套作模式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盛花期到鼓粒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特别是氮和糖氮比,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85。这些结果为明确糖氮由茎秆到籽粒的运输规律和套作大豆合理种植栽培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个不同叶型桑树品种的桑叶进行叶绿素值(SPAD值)、水分、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测定分析,发现叶型跟叶绿素值(SPAD值)、水分、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没有相关性和显著差异,为不同叶型桑叶的综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氮沉降全球化对草本植物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s)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7年建立的不同水平氮添加试验平台,探究氮添加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叶片和茎秆中的NSCs(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秆中可溶性糖、淀粉和NSCs含量显著高于叶片;氮添加降低了叶片和茎秆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茎秆可溶性糖、淀粉和NSCs含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更敏感;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速效N∶P比值与叶片和茎秆中的可溶性糖、淀粉、NSCs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效P含量与这些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器官NSCs含量和计量格局对氮添加呈现非线性饱和响应,但响应大小在植物器官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刺槐花泌蜜与休眠期营养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杰  彭文君 《中国蜂业》1999,50(1):11-13
通过测定刺槐休眠期枝条的可溶性糖,淀粉,总糖,蛋白质,C/N等生理指标,并结合来年刺槐花期测定花蜜含糖量,分析休眠期刺槐营养生理指标与来年开花花蜜含糖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槐休眠期总糖含量,淀粉含量与来年花蜜含糖量间的关系显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3年生的富士和国光苹果幼树的萌芽期、盛花期和新梢旺长期,通过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拉枝处理,研究拉枝对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能够提高苹果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富士萌芽期处理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要高于盛花期处理枝条,国光萌芽期处理枝条的还原糖含量以90?拉枝的平均水平最高,国光叶片和富士叶片的淀粉含量均以110?拉枝处理的最高;富士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拉枝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国光的随拉枝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富士和国光叶片蛋白质含量随拉枝角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桑树的旺盛生长季节 ,利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 ,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桑树桑叶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动态变化。同一叶位叶片品质的调控试验说明 ,2 0 0 mg/L天丰素处理湖桑 3 2号桑树品种 ,使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第 2~ 1 7d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并在初期使得叶片中脂类含量有了较大提高 ,在生长后期 (第 1 0 d)可溶性糖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2 0 0 mg/L缩节安处理后 ,可溶性糖分的含量则无明显影响 ,而初期则降低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产量形成试验表明 :2 0 0 mg/L天丰素对桑叶产量具一定程度的提高 ,天丰素促进了枝条伸长 ,而 2 0 0 mg/L缩节安则抑制了节间伸长 ,且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桑树喷洒“蚕桑丰”后能增加桑叶中的氮、磷、钾的含量,开叶数增多,叶片厚,枝条长,使桑叶增产达到显著水平.叶片中的粗蛋白、水溶性总糖增加,以桑叶喂蚕,茧层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在植物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控制着碳的流入和再生,在碳固定的基本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已克隆到的桑树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基因(MSBPase)cDNA全长序列,构建其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MSBPase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成功表达。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叶色较绿,叶片数较多,株型较大,生长旺盛,且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呈现早花现象;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发现,转基因株系叶片中SBPase的活性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强,叶片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植株干质量增加。因此,MSBPase具有提高植株光合固定CO2的效率和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可以作为桑树基因工程育种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MSBPase的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广东荆桑夏季七月摘叶去顶(剉(艹远))供第四造蚕应用,摘叶去顶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大受抑制,茎及传导根中积累柠檬酸、琥珀酸及延胡索酸,活动根生长受影响,部分变褐及萎凋,细胞分裂亦趋停顿。随后,传导根及茎部可溶性氮及可溶性糖增加,尤以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及蔗糖为最,循树液向腋芽运送。因而摘叶去顶后一周间,桑树各部位的可溶性成份的组成基本上是一致的。2.腋芽萌发后2—4周间,桑叶渐趋成熟。叶子中的可溶性氮及有机酸渐次减少,可溶性糖不断增加,传导根的情况大致相同。但可溶性氮及可溶性糖均较叶子为高。活动根及嫩叶处于分化及生长阶段,则可溶性氮及有机酸较多,可溶性糖却较少。3.讨论了第四造摘叶去顶(剉(艹远))后7—14天后施以速效肥,并进行中耕除草,有利于桑树根系的生长及腋芽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光氮互作对草地早熟禾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地早熟禾的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低光照下不同的施氮水平对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对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高低光强下早熟禾的氮素同化能力均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碳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溶性糖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高低光下糖的含量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其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在低氮条件下,植物的氮素同化能力较弱,光合碳代谢相对较强,糖含量较高,随着氮水平的增大,光合产物逐渐流向氮素代谢,硝酸还原酶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2.
<正> 1、什么叫桑树“封顶”?和环境条件有什么关系? 桑树“封顶”是指在自然气候下,晚秋季桑树即将进入休眠期时,顶芽停止生长,呈“止芯”状态。此时顶芽虽已不再萌发长出新叶,但由于白天桑叶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桑树的生长仅表现在枝条顶端原先形成的幼叶缓慢长大,枝条上半部节间略有伸长。如果留叶适当,对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桑树夏秋期采叶程度与树体养分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1)重采叶(夏秋期枝条上端留2—3叶)区,侧根的全糖比轻采(枝条上部留叶16片)区减少17%、粗蛋白质降低12%;普采(枝条上部留叶10片)区的全糖与轻采区几无差异,但粗蛋白质增加9%;另外,重采区每次采叶后20天内养分含量明显下降,而轻采和普采区则无上述现象。(2)不同采叶程度的各侧根粗蛋白质含量变化倾向表明,从3月上旬(浒墅关)桑树根系开始吸收土壤内的氮素养分。在11-12月份桑叶和枝条中的部分氮素向根部运输。(3)桑树春期自桑芽脱苞(或夏伐)后一个月左右是体内贮藏养分含量最低的时期,夏伐后7月10日前后,侧根中的全糖为年平均含量的60%左右,春期4月30日前后的含量为年平均的70~90%。  相似文献   

14.
NaHSO_3对桑树光合作用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在桑树上喷施NaHSO3 对桑树光合作用以及对家蚕产茧量和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NaHSO3 具有提高桑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增强光合速率、加速光合产物输出进程、提高比叶重、增加可溶性糖和粗蛋白等效果 ,用处理后的桑叶饲养家蚕 ,其产茧量和茧质明显提高。试验还表明NaHSO3 增强光合速率与减小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 氮素是植物体主要的营养元素,它是蛋白质、核酸和酶的组成成分,也是形成激素、叶绿素、磷脂、维生素和植物碱的必要元素。因此,在植物生活中,氮素有“生命元素”之称。桑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氮素营养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保证充足的氮素营养,能够促进桑树枝叶生长繁茂,扩大绿叶面积,增强桑叶的光合强度,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提高桑叶产量,延迟桑叶硬化,改进桑叶品质。如果氮素营养不足,则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16.
广西7个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成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桑树资源在食品加工和饲料加工产业中的开发价值,本文对广西7个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富集规律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桑枝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和叶酸,其含量的富集规律均呈现出上部位中部位下部位的趋势。可以根据桑树品种桑枝不同部位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区别,选择适合加工的部位,以获得较高营养成分的食品或是饲料产品,为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草地早熟禾的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低光照下不同的施氮水平对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对可溶性糖和硝酸还原酶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高低光强下早熟禾的氮素同化能力均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碳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溶性糖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高低光下糖的含量随着氮水平的升高其品种间差异逐渐减小;在低氮条件下,植物的氮素同化能力较弱,光合碳代谢相对较强,糖含量较高,随着氮水平的增大,光合产物逐渐流向氮素代谢,硝酸还原酶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8.
<正>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类菌原体(MLo),在桑树生长季节中,病原主要分布在病枝条皮部、叶柄、叶脉、叶肉组织中。但以桑树枝条新梢幼嫩组织中病原菌含量较多。以往实验证实,桑树在生长季节中,病枝条上的各芽都带有病原,套接健康桑苗都能发病。但对越冬病桑枝条是否带毒未开展系统性研究,以往曾提出越冬病枝条经冬季低温可以失  相似文献   

19.
盐分胁迫对桑树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农桑14号、昂绿1号、湖桑32号、鲁插1号4个桑树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以不同浓度盐分胁迫不同时间后桑树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在盐分胁迫下,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且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4个桑树品种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初期都迅速增加,但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各种浓度盐分胁迫期间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个品种下降的时期不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分胁迫的持续不断降低,但湖桑32号和鲁插1号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高浓度盐分胁迫后期略有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在桑树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不同品种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可能与品种的抗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究施加氮素对盐(NaCl)胁迫下饲用油菜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调控作用,以华油杂6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梯度NaCl(0、2、4、6 g·kg-1)下施加不同含量纯氮(0、120、240、360 kg·hm-2)对饲用油菜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饲用油菜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MDA含量增加,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和全氮含量减少,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施加适量氮素(240 kg·hm-2)显著增加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减少,叶绿素和全氮含量增加;过量的氮素(360 kg·hm-2)显著降低了油菜叶片含水量、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绿素和全氮含量.5个生育期主成分分析表明,施氮在生育前期对饲用油菜MDA、脯氨酸、叶绿素和全氮含量影响较大,在后期对叶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大.综上,适量的氮素能够促进油菜体内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缓解盐分对油菜生长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