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个品种杨梅叶精油的成分与抗癌活性差异。【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杨梅叶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成分,并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MTT法)评价了4种杨梅叶精油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经GC-MS分析,‘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分别鉴定出34、33、41和33种成分,包括萜烯、萜醇和萜醚3大类主要成分和脂肪醛、烷酮和酚等微量成分。‘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中共有的成分为11种,特有成分分别为7、6、9和5种。β-石竹烯(12.85%~23.87%)、α-葎草烯(19.27%~24.255%)、橙花叔醇(1.15%~23.47%)、氧化香橙烯(3.82%~7.51%)、氧化石竹烯(2.93%~5.26%)和d-杜松烯(0.8%~5.2%)是杨梅叶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根据MTT结果,‘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均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作用24 h后A549细胞半数致死量IC50分别为127.24、127.14、118.03和123.62μg·m L-1,‘晚稻杨梅’叶精油的抗增殖活性略优于其他3种杨梅叶精油。【结论】‘丁岙梅’‘东魁’‘晚稻杨梅’和‘荸荠种’4种杨梅叶精油成分差异显著,对肺癌A546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较强,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小蓬草茎叶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蓬草茎叶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获得其总离子流图,对各个色谱峰进行了定性,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共鉴定出3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苧稀(65.332%)、2,6-二甲基-6-(4-甲基-3-戌烯基)-双环[3.1.1]庚-2-烯(3.494%)、石竹烯氧化物(2.622%)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铁炮百合花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鉴定了其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共分离出57个组分,确定了其中5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烯、醇、酯、醛、酸和烷类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气液相连续萃取法多萃取出14种化合物,增加的化合物中低沸点、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成分较多。另外,2种方法共有的低沸点化合物中,气液相连续萃取法萃取出的化合物含量均较高,如α?萜品醇(0.40%、3.49%)、(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0.35%、2.60%)、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40%、19.76%)等。  相似文献   

4.
以宽叶羌活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GC-MS、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不同产地羌活挥发油含量和成分,以期为宽叶羌活挥发油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1批样品分5类,第一主成分为绒盖乡家种羌活与热加乡野生羌活,二者累积贡献率达72.84%,不同产地羌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4种共有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萜品烯、萜品油烯,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萜品烯。  相似文献   

5.
新疆主要栽培杏品种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采用自动顶空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新疆主要栽培杏品种库车小白杏等14个杏品种的香味成分。结果显示:一共检测到208种香味物质,其中包括酯类物质80种、醛类物质25种、酮类物质21种、醇类物质39种、烯烃类物质27种、酸类物质1种以及15种含量较低的其他物质;乙酸丙酯、乙酸-3-甲基-1-丁酯、(Z)-乙酸-3-己烯-1-醇酯、D-柠檬烯、β-芳樟醇、己醛、乙酸己酯、乙酸丁酯、β-月桂烯、丁酸乙酯、β-顺式-罗勒烯等11种香味物质为参试品种的主要香味物质;不同品种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虽不尽相同,但分属于华北和中亚种群的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葡萄柚成熟果实气味对桔小实蝇雌虫的引诱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葡萄柚成熟果实气味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成虫的引诱活性,同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葡萄柚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收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柚成熟果实气味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挥发物主要成分为5种相对含量大于0.5%的烯类物质:(+)-柠檬烯(45.52%)、月桂烯(4.09%)、(1R)-(+)-α蒎烯(1.28%)、β-石竹烯(0.64%)和萜品油烯(0.61%)。推测这些物质是葡萄柚成熟果实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冬节圆橄榄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明  陈玉芬  甘廉生  王萍 《果树学报》2004,21(5):494-495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广东优良橄榄品种冬节圆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出22个峰,确认了22种化学物名称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节圆橄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式—石竹烯、D-大根香叶烯、α-蒎烯、DL-萜二烯、α-古巴烯、三角杜松烯、α-律草烯,这些成分占橄榄挥发油的91.81%,其中反式-石竹烯相对含量最多,达42.23%。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白花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木瓜果实中的香味物质,用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花木瓜果实中鉴定出48种成分,包括17种醇类、13种酯类、7种酸类、5种烷烃类、3种杂环类、2种醛类和1种烯烃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为α-松油醇(20.14%)、苯甲醛(10.43%)、芳樟醇(8.66%)、十六烷酸(6.30%)、癸酸(2.94%)、顺-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2.56%)和4-癸烯酸甲酯(2.47%)。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蒸气蒸馏和乙醇提取荸荠中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并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与乙醇提取法荸荠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为其功能成分研究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共分离鉴定出103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0.32%),其中羧酸类物质占主导地位(62.18%),主要成分为亚油酸(32.52%)、棕榈酸(21.53%)、油酸(5.62%)和棕榈油酸(0.93%)等。乙醇提取法共分离鉴定出49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9.46%),其中也是羧酸类物质占主导地位(52.36%),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9.42%)、棕榈酸(14.82%)、油酸(11.08%)和硬脂酸(6.72%),同时还鉴定出香兰素、月桂酸和角鲨烯等活性组分。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共同鉴定出了25种化学成分,但提取的挥发油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和新疆产地雪菊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雪菊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技术鉴定雪菊挥发油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占总含量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黑龙江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柠檬烯(50.961%)、α-水芹烯(5.717%)、蒎烯(5.226%),新疆雪菊挥发油中得到36个色谱峰,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59.911%),蒎烯(7.866%)、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双环[4.4.0]-1-癸烯(3.840%);黑龙江雪菊经减压蒸馏处理,鉴定出的成分从23种减少到18种,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65.810%)。柠檬烯和D-柠檬烯含量可作为鉴别2个产地雪菊挥发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山刺番荔枝叶片芳香气味的组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了山刺番荔枝叶片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结果】共检出挥发性物质76种,包括烯类、醛类、醇类、脂类、酮类等,其中烯类物质种类最多、含量最高。萜类物质蒎烯含量超过25%。对挥发性物质的香味进行分析,发现其包含25种香型,其中松柏香和木香荷载较大,而叶片中的辛香味应主要来自叶醛和苯甲醛。此外,还从挥发性成分中检出了抗癌活性物质β-榄香烯。【结论】本研究为山刺番荔枝叶片精油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莱芜大姜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提法对姜秸秆进行成分提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姜秸秆及姜秸秆水提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姜秸秆中检测到8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β-蒎烯、香叶醇、α-法尼烯、月桂烯等;水提液中检测到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壬酮、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等。姜秸秆挥发性成分丰富,成本较低,可作为香料、香精及化妆品的加工产业原料,本研究将为莱芜姜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小叶桢楠(P. zhennan f. oblong)和大叶桢楠(P. zhennan f. elliptical)叶片挥发性成分,并比较浙江楠叶片在不同季节、不同方位和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及其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楠属植物叶片共检测出80种化合物,其中浙江楠52种、闽楠55种、紫楠41种、小叶桢楠56种、大叶桢楠46种,(+)–β–瑟林烯、3–己烯–1–醇和β–榄香烯可能为浙江楠叶片香气的特征物质。在夏季和秋季浙江楠叶片中分别鉴定出70和64种化合物,其中夏季西方位叶片成分种类最多,而秋季北方位叶片成分种类最多。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表明南、北方位叶片成分差异大,而东、西方位叶片成分较相似。α–古巴烯和α–葎草烯等含量在不同温度培养下的浙江楠叶片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5和25℃下挥发性成分相近,而45℃下的成分显著区别于其他温度。挥发性成分日变化分析发现浙江楠叶片α–古巴烯、β–荜澄茄烯和γ–摩勒烯等8种物质在12:00或14:00出现高峰,而β–石竹烯、右旋大根香叶烯和β–榄香烯等10种物质在12:00或14:00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浙江楠等楠属植物精油的开发利用及以楠属植物为主体林分的森林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产自黑龙江佳木斯(A)和新疆伊犁(B)地区的法国蓝狭叶薰衣草为试材,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分别提取了两地的干花精油,通过GC-MS分析2种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比较二者的差异,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A薰衣草得油率(6.12%)高于B的(5.15%)。2个地区薰衣草花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1种和34种成分,主要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乙酸薰衣草酯,二者共有成分29种。A薰衣草精油中的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的含量低于B;而乙酸薰衣草酯、薰衣草醇、香叶醇、橙花醇、龙脑、反式石竹烯、顺式金合欢烯的含量都较B高。两地精油中主要物质含量都符合GBT 12653-2008中国薰衣草(精)油中的要求,精油品质好。  相似文献   

15.
黔竹节参与鄂竹节参精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提取与水蒸汽蒸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野生黔产竹节参与人工培育鄂产竹节参块茎精油,并应用GC/MS/D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竹节参精油中检测并鉴定出39种化合物;鄂竹节参精油中检测并鉴定出45种化合物。相同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鄂竹节参中的正己酸(13.92%),最低的是黔竹节参中的反式-3,5,6,8a-四氢-2,5,5,8a-四甲基-2H-1-苯并吡喃(0.46%);不同成分中,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成分均为黔竹节参中的3-甲基丁酸(9.56%)和(E)-2-辛烯醛(0.42%)。  相似文献   

16.
尾叶桉叶精油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尾叶桉叶精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尾叶桉叶精油挥发性化学成分51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2.60%,其中1,8-桉叶油素和乙酸松油酯含量较高,分别占39.03%和14.35%;尾叶桉叶精油对常见的几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化合物种类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  相似文献   

18.
以农四师9个薰衣草主栽品种为试材,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利用气象色谱仪测定精油成分,研究了不同成分对薰衣草精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个薰衣草品种中‘74-26(2)’、‘C-197’、‘H-701’、‘薰NKS-L1’这4个品种精油香气清新、品质较好,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今后薰衣草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概述形成香菇特异性香味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性八碳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醛、酸、酮、酚类等,总结介绍溶剂萃取、水蒸气蒸馏、顶空分析等6种方法在香菇挥发性物质提取中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综述香菇香味成分鉴定的进展及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灵菇中风味成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得到白灵菇总离子流色谱图中共75个峰,经过NIST谱库联机检索,鉴定出35种化合物,约占色谱流峰总面积的79.75%。结果表明,白灵菇风味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为胺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为43.19%。在胺类化合物中(Z)-9-十八烯酰胺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22.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