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早期抽薹和根腐病严重影响当归的栽培成效,为了探寻航天搭载对当归SP_1代成药特性的诱变效应,将当归种子搭载“长征七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分别历时22 h和33 d,返回地面后大田有机育苗栽培。结果表明:与对照(CK)种子相比较,神舟33 d和长征22 h处理的当归种子育成SP_1种苗移栽后返青率分别显著提高24.0%和14.9%。成药期CK返青株早期抽薹率和死株率高达40.2%和26.8%,33 d和22 h群体的早期抽薹率较CK分别极显著提高29.7%和21.4%,死株率分别显著降低26.8%和16.0%,种苗成药率各处理依次为33 d(26.0%)>22 h(21.4%)>CK(20.8%);33 d和22 h群体株高、株幅和茎粗始终极显著高于CK,单株叶片数与CK相当;当归阿魏酸含量依次为22 h(0.12%)>33 d(0.11%)>CK(0.10%),浸出物含量依次为33 d(57.90%)>CK(54.10%)>22 h(51.30%)。说明航天搭载当归种子在诱导有利变异的同时也可诱导不利于生产的变异,但创造了抗逆性强的优异变异群体,奠定了新品种选育的宝贵种质资源,并拓展了新品种选育途径;根病和早期抽薹是造成当归成药率很低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选育改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当归早薹开花的原因,掌握该药材种植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的构成因素。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的 30 个不同种植区域的种植密度、早薹率和种植模式等进行调查,并对经济效益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平均每穴种植株数、种植密度和早薹率分别为 1. 9 株/穴、20. 0 株/ m2 和 51. 6%。影响当归经济效益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种植密度、早薹率和成药根收入,其中种植密度和抽薹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抽薹率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负相关(P<0. 01)。基于种苗成本和火药籽苗充斥市场等因素,目前,当归种植模式主要有 4 种:购买种苗(Ⅰ)、密植拔株法(自留火药籽育苗,Ⅱ)、优苗防抽薹法(自留正常种子育苗,Ⅲ)和大面积留正常种子销售(Ⅳ),其经济效益分别为 25 830、38 259、62 430、6 977 元/hm2 。Ⅱ模式有较高的早薹率,使得其经济效益显著低于Ⅲ模式。提高种植密度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导致利用火药籽育苗恶性循环。 建议利用优苗防抽薹法,结合合理密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Moench’)和玉米(Zea mays ‘Linn’)在青海不同海拔生态区及甜高梁不同刈割次数的植株养分含量,以3个甜高梁和1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整株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3个海拔生态区甜高粱的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糖含量均高于玉米,而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低于玉米;海拔1850~1990m甜高粱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磷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P<0.01).刈割次数对甜高粱养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第1次刈割甜高粱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和钙含量最高;对照(不刈割)无氮浸出物、磷和糖含量最高.表明甜高粱是优质饲料作物,应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Moench’)和玉米(Zea mays ‘Linn’)在青海不同海拔生态区及甜高粱不同刈割次数的植株养分含量,以3个甜高粱和1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整株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在3个海拔生态区甜高粱的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糖含量均高于玉米,而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低于玉米;海拔1850~1990 m甜高粱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磷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P < 0.01)。刈割次数对甜高粱养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 < 0.01)。第1次刈割甜高粱粗蛋白、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和钙含量最高;对照(不刈割)无氮浸出物、磷和糖含量最高。表明甜高粱是优质饲料作物,应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直播当归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的直播种植方式,旨在为产区当归直播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采用丸粒化种子覆膜精量穴播和种子带膜侧种植两种方式,以传统种苗移栽为对照,对其田间保苗率、早期抽薹率、药材根形态及鲜产量和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膜侧直播的当归出苗率和保苗率均为90%以上,田间抽薹率为零;直播当归芦头茎粗较传统种植模式分别低17.84%和28.65%,单根鲜重也低于传统方式种植的当归,但直播药材鲜产量高于传统移栽方式;直播当归药材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标准要求,且与传统种苗移栽模式种植的药材基本一致。说明采用种子带膜侧直播种植不仅解决了直播田间保苗率低和抽薹难题,还保证了当归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种苗大小对当归成药期早期抽薹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不同大小种苗移栽后到抽薹前后当归茎叶和根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探索种苗大小对当归成药期抽薹的影响和抽薹前生理变化规律,为当归早抽薹提供一定的营养控制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苗根直径越大,其茎叶和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越高,抽薹前茎叶蛋白质含量呈“增-降-增”的变化趋势,根部呈“W”形变化;茎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W”形变化,含量随根直径增大而减小,抽薹植株出现之前根部含量随直径增大而增大,之后波动下降,有抽薹发生后则表现相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随根直径的增大而增加,根直径较小种苗移栽后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根直径较大种苗则在抽薹发生后迅速下降。在抽薹发生前的生长过程中,根直径较小种苗移栽后地上部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不利于早期抽薹的发生,而根直径较大种苗则相反,易于早抽薹。  相似文献   

7.
开展当归不同播种期育苗试验,探究播种期所对应气候因子对当归种苗生理指标及质量的影响,寻找当归育苗的最佳气候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各气候因子与种苗单根重、根粗、产量、一级苗比例、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地温、平均气温、≥10 ℃有效积温及降水量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6 月 20 日(第 2 播种期)播种的种苗产量分别比 6 月 10 日、6 月 30 日播种的种苗产量高 11. 96%、65. 63%,MDA 含量分别低 2. 02% 和 29. 4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较高,药材产量达 1 691. 2 kg/hm2 。综合种苗生理指标及产量,6 月 20 日(第 2 播种期)播种的种苗抗逆性强,早期抽薹率低,药材产量高,可作为适宜播种期,其对应的气象因子可作为适宜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分,依据品种-性状(GT)双标图和品种-产量×性状(GYT)双标图对15个参试品种的生物干重、干物质含量、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13个农艺性状以及全株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性主效应和积性互作效应(AMMI)方差分析被测的13个农艺性状中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位高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6个省份的12个试点被划分为4个生态区,不同生态区间气象因子呈较大的变化趋势。生物干重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率、倒折率呈极显著负相关。GYT双标图与生态区结合,可以鉴别出不同生态区的优势品种。参试品种中渝单805在划定的4个生态区中均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播种时期对直播一年生当归药材形态与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直播一年生当归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去翅当归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低海拔非当归种植区和当归传统种植区地块设置4月3日、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4个播期处理,观察生育期生长动态,秋季采挖后测定药材形态指标和物质积累量。结果: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当归药材根长、芦头茎粗和分支数均呈降低的趋势,植株地上部和药材地下部物质积累量也随着播期推迟逐渐下降,且在同一播期条件下低海拔处理均高于高海拔处理。结论:直播一年生当归种植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适宜鲁北地区燕麦饲草种植的播期和播种量,试验以“贝勒”(Baler)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播期和播种量2个因子,播期设早期(2021年3月11日)、中期(2021年3月22日)和晚期(2021年4月1日)三个水平,播种量设75,150,225 kg/hm2三个水平,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各处理植株生长指标、饲草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枝条数、茎叶(包括穗)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种量对枝条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株高、茎叶(包括穗)比和CP、NDF、ADF含量及RFV影响不显著(P>0.05);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枝条数、NDF含量和RFV有显著影响(P<0.05),对干草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株高、茎叶(包括穗)比和CP、ADF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当播种量相同时,燕麦饲草的株高、干草产量、CP含量...  相似文献   

11.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相似文献   

12.
连作条件下间作模式对当归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当归连作障碍问题,在甘肃省岷县连作2年当归田,设置当归与油菜、蚕豆、大蒜、小麦和燕麦5种植物间作种植试验,以当归单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时期当归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探讨利用作物间作缓解当归连作障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时期,当归/大蒜的当归株高最高。在当归苗期和根膨大期,当归/大蒜的当归地上部干物质重比单作当归分别高31.51%和21.28%;在当归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当归/大蒜的当归地下部干物质重比单作当归分别高25.00%,36.65%和54.75%。在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当归/大蒜的当归根茎粗分别比单作当归提高12.26%,4.80%和24.38%。当归/燕麦对各生育期当归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最强。油菜、蚕豆、大蒜、小麦、燕麦与当归间作的麻口病发病率分别比当归单作降低46.05%,43.31%,25.24%,2.34%和12.82%。当归/大蒜的一等归出成率和二等归出成率比当归单作分别提高118.62%和27.82%。当归/大蒜的当归产量(1 946.53 kg/hm2)比当归/油菜、当归/蚕豆、当归/小麦、当归/燕麦和当归单作分别提高67.29%,143.31%,207.57%,683.06%和34.71%。不同间作模式对当归出苗率和抽薹率产生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当归/大蒜能提高当归产量和优等归出成率,并能适当减少当归麻口病,因此当归/大蒜对减缓当归连作障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和优化解淀粉芽胞杆菌固态发酵当归培养基,以当归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成分筛选,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所筛选成分中,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固态培养基成分为当归、黄豆粉、碳酸钙和水。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各组分含量分别为:当归320.914 g/L、黄豆粉109.918 g/L、碳酸钙1.532 g/L、水544.159 mL/L,37℃发酵培养72 h,固态发酵物中的多糖质量分数达24.91 mg/g。结果表明,优化的当归固态发酵培养基适宜解淀粉芽胞杆菌生长,易于多糖的释放,所筛选的发酵培养基原材料符合固态发酵产业化生产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当归水煎醇沉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Ⅰ)、模型组(Ⅱ)、当归高剂量组(Ⅲ)、当归中剂量组(Ⅳ)、当归低剂量组(Ⅴ)。造模前,Ⅲ、Ⅳ、Ⅴ组小鼠分别按20.0、10.0、5.0g/kg皮下注射当归水煎醇沉液,Ⅰ、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6d,末次给药后2h,Ⅱ、Ⅲ、Ⅳ、Ⅴ组小鼠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0.1mL/10g)建立肝损伤模型,Ⅰ组注射等量石蜡油。禁食不禁水,24h后处死小鼠。取肝脏左叶相同部位组织,10%的甲醛固定,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结果:当归水煎醇沉液高、中、低剂量组肝细胞损害程度轻于模型组。结论:当归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四氯化碳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归采用生荒地的传统育苗方式造成生境恶化,熟地连作迎茬使当归栽培成效下降。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熟地栽培当归后依次轮作豌豆-黄芪,培育双豆茬口再进行当归育苗。以生荒地育苗为对照,通过测定种苗生理抗逆指标,成药期统计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旨在揭示生荒地和双豆作物轮作熟地育成当归苗的抗逆性差异,为探寻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轮作茬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熟地豌豆-黄芪间茬育成当归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漏率、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生荒地育成苗的差异性不显著。尽管生荒地育成苗的根系氨基酸泄漏率和自氧速率较低,CAT活性较高,早期抽薹率降低5.32%,但双豆间茬熟地育成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更低,SOD和POD活性更高,使MDA维持在较低浓度范围,越冬后根病率下降3.33%,病指下降3.06%,移栽后返青势更强,较生荒地苗返青率提高7.52%,成药率提高11.39%。因此,岷县当归道地产区熟地栽培当归后,经豌豆-黄芪双豆科轮作再行当归育苗可有效改善当归苗的生理抗逆性,减轻根际自毒作用,获得优质种苗,育苗期提倡有机栽培,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黄芪多糖、当归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促进作用,选择90只20日龄海兰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羽,每只鸡注射ND-Lasota弱毒冻干苗0.5mL,试验组Ⅰ、Ⅱ、Ⅲ分别注射黄芪多糖、当归多糖、复合多糖(0.5mL/羽),在免疫后第10d、20d、30d、40d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HI)抗体。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复合多糖对NDHI抗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黄芪多糖、复合多糖可以明显提高鸡新城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对鸡造血功能的影响,本试验用环磷酰腹腔注射制造雏鸡血虚模型,然后分别用2mL/kg的生当归、酒当归、土当归、油当归和当归炭水煎剂连续灌服7d,随后采血测定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等血液生理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和血虚不用药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当归炮制品均有较好的补血作用,其中油当归补血作用较强,当归炭最弱。  相似文献   

18.
Yellow starthistle (Centaurea solstitialis L.) is an invasive weed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n rangeland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03 and 2004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grazing on yellow starthistle growth and bud production, and on the efficacy of four established biological control seed-head–feeding insects, which included three species of weevils and one fly species. We tested sheep and cattle grazing at three yellow starthistle growth stages—rosette, bolting, and late bud—at a site where all four biocontrol agents were established. The timing of grazing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yellow starthistle growth and bud production than the type of grazing animal.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grazing at the rosette and bolting stage resulted in shorter plants both years of the study, but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buds following grazing at the bolting stage and at the rosette stage in 2003. Negligible seed production across treatments, in 2003, precluded detection of treatment effects. However, in 2004, grazing at the rosette and bolting stages resulted in a greater number of seeds per pla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 late bud stage, which were simila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iming of grazing did not negatively impact biocontrol efficacy. Eustenopus villosus adult injury and total insect larval damage were similar to control plants following each grazing treatment both years, indicating potenti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targeted grazing and biocontrol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yellow starthistle.  相似文献   

19.
当归提取物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当归提取物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60头荷斯坦奶牛按胎次、上一泌乳周期产奶量、预产期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粉状精料,试验一组将精料中的部分蛋白饲料制成颗粒,试验二、三组分别在蛋白颗粒饲料中添加0.4%和0.8%的当归提取物。试验测定采食量、奶产量、乳成分、血液指标及胎衣不下、子宫炎等健康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当归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奶牛采食量及产奶量(产后45 d内)(P<0.05);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较小;对部分产后疾病的预防效果较为明显,产后首次发情日期提前。研究显示,在日粮中以颗粒料为载体添加当归提取物对提高围产期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健康状况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