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青海、甘肃、陕西引进4个春油菜品种均适宜本区种植,比当地胡麻产量增加17.5%~31.3%,且有耐旱、耐瘠薄、抗倒伙、抗松鼠危害。通过异地引种品比、氮磷配比、地膜栽培、间作套种等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当家品种为陇油2号,经济合理施肥是在施土杂肥30000kg/hm2的基础上施纯氮和五氧化二磷各60kg/hm2,地膜覆盖比露地油菜平均增产33.4%,蚕豆套作油菜优于春小麦套作油菜。  相似文献   

2.
10年来,湖北省优质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种不断更新,生产水平稳步提高。1993年优质油菜面积达到238.5万亩.亩产102公斤。设想2000年全省普及优质油菜。今后必须做好双低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继续完善种子繁供制度,成立开发联合体和经济实体,深化加工,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我国旱寒区春油菜生产的商品性、高效性和市场竞争力,介绍了旱寒区适宜种植品种鸿油88的特性、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模式,并总结了其推广成效。  相似文献   

4.
张莹 《园艺与种苗》2021,(3):27-30,57
[目的]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栗味南瓜种植的品种。[方法]引进26个栗味南瓜新品种,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豫鼎香1号、芳香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口感佳,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结论]结果为丰富北京地区南瓜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沿海滩涂的特点和盐稻8号品种的特征特性,经过几年的耐盐性筛选和示范种植,盐稻8号适宜在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为省工节本,并进行了机插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春优84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用春江16A与C84杂交选育而成的籼粳三系杂交稻品种,南平市建阳区将口镇于2013年、2014年引进试种,大田表现长势旺盛,茎秆粗壮,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适宜作单季晚稻种植。总结了春优84在建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适合湘北湖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于2017~2018年度在安乡开展了12个引进油菜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油787、常杂油9号、荣华油7号、秦优28、晶华油901、荣华油620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湘北湖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春油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2个农场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了黑龙江省春油菜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在探清黑龙江省春油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5年来,在8.6万公顷春油菜田试验结果表明,该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春油菜病虫害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枝方式、定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选取9个春油菜绿肥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连续翻压两年后,测定土壤和玉米子粒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研究比较不同春油菜绿肥品种翻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玉米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油肥1804翻压后土壤全量铁、锰和锌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分别提高了9.31%、5.71%、9.97%,土壤有效态铁、锰、锌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分别提高37.31%、62.35%、73.99%;中油肥1907翻压后土壤全铜含量较春闲田CK处理显著提高了84.29%;中油肥1901翻压后较春闲田CK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子粒铁、锰、锌的吸收量及玉米产量和品质。不同春油菜绿肥品种翻压后土壤有效态铜含量、玉米子粒铜及锰含量与春闲田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春油菜中微量元素和土壤全量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微量元素与玉米叶片叶绿素、含氮量、产量、可溶性糖、蛋白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华北地区种植并翻压中油肥1804、中油肥1901、中油肥1907能较好地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物有效性及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饲料油菜品种筛选与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好;采用机播平作,播种量15 kg/hm2,底肥施二铵150 kg/hm2,4月22日早播,能够显著提高饲用油菜的生物量。盛花期收获,饲用油菜生物量相对较高,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成配合饲料较好。本文结果为饲料油菜在我国北方早熟区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现存10万 hm2单季稻低效种植面积。引进免耕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以后,重点抓了选用适宜的品种、大田清茬除草与整平等8项技术措施,获得了油菜和水稻高产高效。免耕直播水稻667 m2产出稻谷612kg,比移栽稻增产3.12%,油幕增产4.68%,而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13.
高银芝 《大豆科技》2009,(1):22-24,36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县春播大豆播种面积逐年递增,但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极低,品种更新迫在眉睫.为了筛选出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春播大豆新品种,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3-2007年从科研院校引进春播大豆新品种(系)29个在北京市密云县进行筛选研究,评价各品种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等性状,筛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系).经过4年的试验,筛选出了铁丰31、中作119(中黄38)、铁豆37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春播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油菜茬单季稻免耕直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现存10万hm^2单季稻低效种植面积.引进免耕直播轻型栽培技术以后,重点抓了选用适宜的品种、大田清茬除草与整平等8项技术措施,获得了油菜和水稻高产高效.免耕直播水稻667m^2产出稻谷612 kg,比移栽稻增产3.12%,油菜增产4.68%,而且省工省力.  相似文献   

15.
方蔚航 《中国稻米》2008,14(2):67-68
笔者对超级稻国稻6号在前作为油菜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秧龄,不同抛栽密度及高产攻关的免耕抛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前作为油菜条件下,国稻6号在龙游种植的适宜秧龄为15~20d,适宜抛栽密度为1.5-2.0万丛/667m^2。并总结出了国稻6号油菜茬免耕抛栽的主要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开始,九江市率先开展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区域安全性试验.考察已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一定区域内种植安全性、稳定性、丰产性等性状,确定当地主推品种、风险提示品种.及时发现不适应品种,为农民认识、选购、使用良种提供了直观现场.为确保全市农业种植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适宜茶园套种的绿肥型油菜资源筛选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广生态茶园的油菜绿肥套种模式,于2017-2018年在茶园系统筛选和评价适宜套种的油菜资源。比较23个不同油菜品种(品系)的盛花期鲜草的生长与养分还田量,结果发现:茶园套种油菜的生物量、株高、养分还田量等指标表现存在差异;种植后根际土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发生改变或提升。综合比较分现,品种阳光131、 圣光86和中双11表现相对较好:单株生物量达0.81~1.00 kg;植株养分还田量高,三者的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为 49.21~72.48 kg/hm2、12.64~17.40 kg/hm2和33.64~56.29 kg/hm2,可基本满足茶青的生长需求,且三个品种种植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的改善较为明显。大地69和油肥1号株高相对较矮,适宜在低龄或矮枞茶园中套种。于2018-2019年探索油菜品种阳光131作为绿肥在不同树龄的茶园套种的应用,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改善,pH 值显著提升。综上,认为优选油菜品种应用于冬季茶/油菜(绿肥)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麦片加工专用燕麦品种冀张燕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冀张燕3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国外引进的42个皮燕麦品种中筛选出的优质麦片加工专用型皮燕麦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该品种生育期97.60d,千粒重36.63g,出米率为76.73%,粗蛋白含量13.31%,粗脂肪含量5.29%,最高产量可达5266.95kg/hm2,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3753.30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红旗2号增产33.51%。【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河北坝上以及周边相同生态类型区的内蒙、山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发展优势大豆多熟制模式,是旱地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经过两年实践,引进筛选出春、夏、秋三季配套种植的优势大豆品种,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摸索出以“麦-豆-苕”为主体的一套多熟制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地产出和农民收入,实现了优势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油菜田灾害性杂草高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湖北省油菜田杂草及种子库种类组成和特征、油菜田主要灾害性杂草的发生危害规律以及高效化学防除和生态防除技术。探讨了建立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