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2,16(3):105-106
对我国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优质油菜的营养价值、当前我国优质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叙述 ,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优质油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优质油菜,在目前主要指单低油菜和双低油菜。这种油菜我国80年代以前没有种植。现经育种家的努力育成了一批适于我国种植的品种,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在农业部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努力下,至1992年春收优质油菜面积达53.3万多ha,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0%,成绩是很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1)除部分省市外,优质油菜发展速度不快。若与加拿大优质油菜发展速度比,则差距更大。他们从推广到实现优顾油菜化只花了15年时间(加拿大1965年开始推广单低油菜,1975年开始推广双低油菜,1977年优质油菜占全国油菜总产的55%,1979年占65%,1980年达80%,实现了优质油菜化),而我们花了13年时间才达到10%的面积。(2)优质油菜的原料大多数没有形成优质菜油和优质菜饼饲料产  相似文献   

3.
南平市油菜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良好的用地养地结合前茬作物,发展优质油菜可充分利用冬季光温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双低油菜的菜籽饼还是畜禽优质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油菜花期长,结合新农村建设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阐述了南平市油菜生产的现状,分析油菜生产的潜力,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油菜是西藏第一大经济作物.既是当前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又是主要的养地作物之一。2002年以前昌都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油菜品种大多属农家品种,品种严重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昌都地区油菜生产及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为此.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推广种植双低一高优质油菜,不仅能解决对食用油的需求,增加群众收入,而且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还能为牲畜提供良好的饲料,有利于发展农牧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刘再良 《作物研究》2002,16(1):42-43
根据油菜生产与加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洞庭湖区发展优质油菜产业化的优势与效益 ,提出了以国家建设长江优质油菜产业带为契机 ,组建湖南油脂加工大型龙头企业 ,通过重点开发菜饼深加工 ,精品油提炼相配套 ,创国际品牌 ,促进湖区乃至湖南整体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6.
荣华油6号是南通市种子管理站和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以甘蓝型油菜不育系20A与恢复系C4R组配而成的早熟矮秆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1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1104。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求与南通市目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迟熟优质油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衡阳市杂交优质油菜产业开发现状,浅析了油菜产业开发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官春云 《作物研究》1996,10(1):27-29
介绍了加拿大优质油菜卡诺拉的生产、销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油菜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的研究实践与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作者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包括非优质三系配套选育工作和雄性不育杂交油菜优质育种两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对油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以及油菜三系原种的繁育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陇东南、渭河流域、泾河流域是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交替种植地带.白菜型油菜具有较强的抗寒性.但是品质差、产量低;而甘蓝型油菜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但抗寒性较差:因此选育强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对于增强甘肃省菜子供应能力.提高油菜油用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0年来,湖北省优质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品种不断更新,生产水平稳步提高。1993年优质油菜面积达到238.5万亩.亩产102公斤。设想2000年全省普及优质油菜。今后必须做好双低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继续完善种子繁供制度,成立开发联合体和经济实体,深化加工,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超级稻配优质油菜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超级稻和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油菜生产过程中采取保优栽培措施具有防止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确保优质油菜的优良特性稳定的作用。提出了以县为单位遴选主栽品种、推广集中连片栽培、积极推行隔离栽培及着力抓好保纯防杂等优质油菜保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澧县栽培油菜历史悠久 ,早在 1934年就有栽种油菜的记载。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油菜生产迅速发展。 1979年实行育苗移栽 ,1982年推广稻茬板田移栽技术 ,随之推广棉油套栽技术 ,1985年推广硼肥施用技术 ,1987年落实“秋发”技术。 1987年即成为湖南省第一个油菜生产超“双百”县 (亩产过百公斤 ,总产过百万担 )。近几年 ,由于大力推广优质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 ,油菜产量逐年上升。 2 0 0 1年春收油菜全县平均单产达 1713kg/ hm2 ,高产丘块在 390 0 kg/ hm2以上。2 0 0 2年油菜实收面积 4 .5万 hm2 ,其中优质油菜 4 .4万hm2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甘蓝型优质油菜和普通油菜、黑籽油莱和黄籽油菜种皮、种胚的比率和硫甙含量及其组分。结果表明:黑籽油菜的种皮重量占17%、黄籽为12%。普通油菜种胚和种皮的硫甙含量分别占种子硫甙含量的97%和3%,而优质油菜分别占91%和9%。在种皮中,以2—羟基—3—丁烯基硫甙为主。在种胚中,优质油菜的2—羟基—3—丁烯基硫甙和3—丁烯基硫甙明显比普通油菜的低。育成的低硫甙新品系,吲哚硫甙含量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沅江的主要农作物,由于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投入减少,管理粗放,单产下降,严重影响到双低优质杂交油菜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查了沅江的油菜生产、加工和消费情况,提出了油菜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昌持 《作物研究》1990,4(3):33-34,40
本文叙述了优质甘蓝型油菜(B.napus)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概况。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三系”配套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较稳定的“双低”三系材料。现有低芥酸杂交油莱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等因素方面,表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优质甘蓝型油菜“三系”与原有普通甘蓝型油菜“三系”一样,具有保持材料比较广泛,制种技术比较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湖南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官春云 《作物研究》2004,18(2):55-57
湖南优质油菜面积大,栽培水平较高,但单产较低,发展不平衡.文章从扩大面积、提高单产,保持优质、增加效益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湖南油菜生产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近年来在油菜研究中取得的一些成就,包括工程杂交油菜,抗病虫转基因油菜、高油酸油菜的选育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达了国内外关于油菜无花瓣性状的一些研究,以及无花瓣育种概念的形成。重点对作者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突变体,在遗传、生理特性及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指出采用遗传的方法,去除非光合器官——花瓣及其花冠层,存在显著的育种潜势,是一种新的育种途径。将培育出以无花瓣为标志性状的低能耗、高抗病、高产优质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