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俗称"矮稻",主要是由灰飞虱为传毒媒介而引起的病毒病,近年来,该病害严重威胁沛县水稻生产。该文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栽培方式及带毒灰飞虱的虫量密切相关;通过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适当的栽培方式、扑杀带毒虫源等综合防治对策,能够有效地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飞虱等带毒虫源传毒的一种水稻病毒病害,寄主范围有水稻、玉米、薏米、稗草、水莎草等,具有发病持续时间长、危害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获毒、传毒、扩散繁衍能力较强。该文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根据多年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盐都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带毒灰飞虱的虫量、水稻的抗病性及栽培方式相关密切。在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扑杀带毒虫源、适当的栽培方式等综合防治对策,能够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尚无直接有效的方法防治。近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呈加重趋势,尤其是部分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发病更为严重。在灰飞虱发生量连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继水稻条纹叶枯病后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探索高效的综合控制技术,本文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治虫防病"是控制该病发生与流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传毒介体、病害流行以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4,(12):34-35
一、水稻黑条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2006年以来在江苏省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部分地区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规律及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系统的田间调查,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秧田灰飞虱特别是灰飞虱成虫的发生消涨关系一致,与大田灰飞虱发生无相关性。在建湖黑条矮缩病只有1个显症峰,距秧田灰飞虱成虫高峰约40~45 d。由于抗病品种发病轻,病穴率低,病株可恢复,成穗多,最终产量损失小,故在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可选种抗病品种。此外,还可采取改变耕作方式、秧田覆盖防虫网、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控灭灰飞虱、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避开灰飞虱传毒、促病株恢复等多种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方水稲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带飞虱传毒为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具有暴发性、毁灭性、顽固性、隐蔽性的特点。夲文就南方水稲黑条矮缩病的症状特征和防治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为介体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市水稻上有所发生并逐年加重,由于该病很难防治,所以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搞清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多点多样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即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策略,切断灰飞虱发生传毒途径,进而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危害。通过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发现,感病植株的dsRNA凝胶电泳存在8条带,而健康植株是空白结果,与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结果相同。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在其S1和S10片段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对感染病毒植株和健康植株进行扩增,可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特有的条带,而在健康植株中未能扩增出条带。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水稻黑条矮缩病检测体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早期检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水稻感病后稻株矮缩,叶片僵硬,心叶抽生缓慢,分蘖增多,根系发育差。感病早的水稻不能抽穗,感病迟的水稻虽能抽穗,但很少结实,对水稻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4.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我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  相似文献   

15.
由灰飞虱带毒、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自2005年起在盐都区水稻生产上危害,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治该病,植保站就该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发病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优化耕作制度防治灰飞虱、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与灰飞虱虫量之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与灰飞虱虫量之间关系试究结果表明,田间灰飞虱虫量与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轻重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虫量的增加,发病株率逐渐上升,产量损失越大。因此,防治好灰飞虱是减轻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湖县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盛发期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显症急增期,均为一周左右,且基本一致。淮稻5号发病早,显症集中,产量损失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传毒媒介昆虫(白背飞虱)控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防效果研究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加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及25%吡蚜.噻嗪酮微乳剂1 500倍液对白背飞虱防效优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减退率效果明显,尤其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无论从对白背飞虱防效及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丛减退率来看,效果均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传毒媒介白背飞虱传播所致,目前治虱防矮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手段。为寻找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有效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拌种、秧田期及本田初期喷雾并施用氨基酸肥料等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包衣(2 g/kg)于一叶一心期、移栽前2 d、移栽后7 d、移栽后22 d各喷雾1次后,水稻生长期内秧苗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增多。该施药方案对白背飞虱防效达77.41%,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达91.44%,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