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90只11日龄鸭通过颈部皮下人工接种鸭疫里氏杆菌,分别在感染后12h、24h、36h、48h、60h、72h剖杀,观察其动态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鸭在感染24h后就开始出现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并持续整个病理过程。组织学病变主要为肝脏、心脏、脾脏、气囊等表面增厚,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其中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凝固性坏死,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脑膜水肿充血。证实了鸭疫里氏杆菌主要侵害浆膜和肝脏,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肝坏死。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雏鸭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红河地区的鸭群中流行一种以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及脚肢无力或麻痹为特征的传染病,对现场数十只病死鸭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等较为一致的病理变化;从大多数病死鸭的脑、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出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Piemerellan anatipestifer)用分离株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雏鸭,复制出与肆病雏鸭相同的病例。证明 区的雏鸭群中存在鸭疫里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从剖检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的病死雏鹅脑内分离到1株细菌,定名为G0201B株,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血清型鉴定,确定为2型鸭疫里氏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鹅有极强的致病力,致死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4.
用鸭疫里默杆菌人工感染17日龄雏鸭,观察其动态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鸭在感染2~3d后就开始出现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并持续整个病理过程。组织学病变主要为肝脏、心脏、脾脏、气囊、大脑等浆膜面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渗出和炎症细胞浸润,后期出现机化。实质细胞出现不向程度的变性和坏死,间质增生。表明鸭疫里默杆菌主要侵害浆膜,引起多发性浆膜炎和实质器官的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感染鸭、蛋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又称为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多发于2~6周龄肉鸭。其临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顿、流泪、打喷嚏、瘫痪、昏睡,并发生大批急性死亡,剖检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通过流行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培养、染色镜检、动物接种,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6.
南充某鸭场雏鸭陆续出现精神萎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共济失调等症状,剖检出现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病理变化,通过无菌采集病料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判断致病菌为鸭疫里氏杆菌并发大肠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经药敏试验后采取敏感药物进行治疗,迅速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刘思伽  罗映霞 《中国家禽》2000,22(12):22-2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鸭疫里氏杆菌病于 1932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岛的鸭群中首次发生,曾先后被称为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 1993年 Segers等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本病病原菌的各种表型参数和基因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应将该菌放在单独的一个属,为纪念首先发现本菌的 Riemer氏 (1904),特将本菌的属名命名为 Riemerella,由本菌引起的鸭病命名为鸭疫里氏杆菌病 (Riemerella anatipestife…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原称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可侵害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但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除直接引起感染鸭出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还可引起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此外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发病率5%~90%,病死率高达80%。该菌最早由Rie…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病原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  相似文献   

1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巴氏杆菌病最小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时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肉鸭鸭疫氏杆菌病最是发病日龄为10日龄,直至出售中仍在发病,发病率5%-90%,死亡率5%-60%,是肉鸭饲养中的一大传染病。对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剖检,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气囊炎和肝周炎。疫区病鸭体内分离的10朱细菌,经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均为鸭疫巴氏杆菌;分离的菌株通过易感鸭感染试验获得成功,证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小鸭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角弓反张,以"三炎"(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特征,是对养鸭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点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2~8周龄小鸭,其中2~4周龄雏鸭最易感,成年鸭和1周龄以内的鸭不发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破损的皮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RA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鸡及其他水禽也具有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已成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病理学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含菌量3×109CFU/mL)的20日龄天府肉鸭进行了系统病理组织学研究.眼观特征为全身浆膜及各组织器官的被膜纤维素渗出物;心脏、肝脏、脾脏肿大,胸腺、法氏囊缩小,脑水肿.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脾炎和脑膜炎,腺胃和小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胰腺细胞、肌胃黏膜上皮及砂囊腺上皮细胞变性与坏死,肾小管变性与局灶性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功能障碍致雏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猪丹毒杆菌人工感染2月龄肉鸽,对其进行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猪丹毒杆菌肉鸽在接种细菌后12h出现症状,18~45h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肠道卡他性炎,脾呈典型的败血性变化,心、肝、肾、肺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在感染肉鸽的心、肝、肾、肺等组织出现炎症及坏死性脾炎等病变。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危害8周龄以下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对养鸭业威胁较大,是引起养鸭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就鸭疫巴氏杆菌病的发病情况、剖检病变、临床诊治以及在预防上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作一综述,希望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小鸭。该病的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快,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