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探索辽东丁香种子萌发特性,在赤霉素(GA3)浓度分别为0、10、50、100、500、1 000μmol/L,温度依次为10、15、20、25、30、35℃,光照强度为0、24.9、35.5、67.3μmol/(m2·s)的条件下,研究了GA3、温度及光照等因素对辽东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最适处理浓度范围为10~50μmol/L,其中50μmol/L时的各项结果均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低于15℃或超过35℃发芽均受到抑制,且最适萌发温度为20℃;光照对辽东丁香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柳兰种子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光照和黑暗处理,在系列温度梯度下观察柳兰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光照和黑暗处理情况下柳兰种子均可萌发。适宜柳兰种子萌发的温度为15-20℃。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油松种子在6个梯度恒温条件下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对比结果表明:6个恒温条件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提出了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海桑种子发芽的因子即光照、温度、海水盐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桑种子为需光种子,种子萌发需有光敏素的参与.缺乏光照是造成种子发芽率低和不整齐的主要原因,播种前将种子在湿润状态下用700lx的光照射24~36h或用体积分数为10-3的外源赤霉素(GA3)溶液浸泡36h,即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验室发芽适宜温度为30~40℃,最适为35℃;海水盐度在10‰以下有利于海桑育苗,最适盐度为2.5‰;酸碱度对种子发芽影响不大,种子在pH为4~11时均可正常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樟科Lauraceae 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 (linn.)Presl、檫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檫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3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 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 h后低温层积80 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 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 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6.
以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温度、光照及PEG-6000条件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兔儿伞种子成熟度和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但其耐高温和干旱,萌发前经过24 h高温(40℃)处理,发芽率达55%。高浓度PEG抑制种子萌发,而低浓度PEG促进种子萌发,种子经25%PEG处理后复水萌发,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侧柏种子萌发对温度调控的适应性,开展了侧柏种子在6个温度梯度下的种子萌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恒温条件下,侧柏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20℃30℃15℃10℃35℃。10℃和35℃两个温度下供试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25℃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值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响应,开展了6个温度梯度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油松种子萌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温度条件下,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水分条件下,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毛竹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气候箱内模拟环境条件下,探讨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对毛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处理和黑暗处理下,毛竹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区域在均为15~30℃,黑暗处理在各温度梯度下的萌发时间都小于或等于光处理,最大萌发速率出现在30℃(光处理)、20℃(黑暗处理),最大萌发率分别出现在黑暗处理的25℃下。控制实验下,10℃黑暗处理下毛竹种子萌发率仍然可以达到8%,在经历了采后3~4个月的储存后,毛竹种子实际萌发率可以达到56%。可以用二次曲线模拟累积萌发率曲线。  相似文献   

10.
就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条件对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 Pers.Lesch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箭毒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为25~35℃,40℃高温是箭毒木种子的致死温度;周期性光照不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但全黑暗条件可以促进胚芽的生长;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70%,最佳含水量为40%;在室内自然摊放条件下,12周后发芽率减半,约18周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箭毒木对热带干性季节性雨林生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其濒危现状主要是由于滥砍乱伐和森林被破坏造成.由于箭毒木种子具有顽拗性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进行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活植物迁地保护为辅.  相似文献   

11.
在测定银缕梅(Parrotia subaequalis)种子形态和千粒重的同时,研究了不同储藏方式、温度、赤霉素处理、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缕梅种子呈长纺锤形,平均长径8.08 mm,平均短径3.79 mm,千粒重46.35 g;储藏方式对银缕梅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其次为温度,赤霉素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小,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组合为常温沙藏、赤霉素浓度600 mg/L、温度20~25℃,发芽率达73.73%;适度光照可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干旱胁迫和不同温度处理对岩柿种子萌发的影响,明确岩柿种子萌发适宜温度和耐旱程度,探讨岩柿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以岩柿种子为材料,在10℃、15℃、20℃、25℃、30℃等不同温度下开展PEG-6 000溶液(0%、5%、10%、15%、20%、25%)模拟干旱胁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低温(0℃、10℃)种子不能萌发,重度干旱胁迫(25%PEG)种子不萌发。(2)岩柿种子能在温度为15℃、20℃、25℃、30℃和PEG轻度干旱(5%PEG)、中度干旱(10%、15%PEG)和重度干旱(20%PEG)下萌发,超过10%PEG浓度种子萌发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受胁迫程度越高,种子各项发芽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岩柿种子萌发受温度和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大,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PEG耐旱范围是0~25%PEG的干旱条件。发芽率与PEG浓度有着显著的负相关(P<0.05),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PEG浓度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抗旱指数与PEG浓度呈负相关,两者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紫楠种子休眠原因,确定其休眠类型,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和适合紫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为其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测定紫楠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探究种子休眠的原因,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研究打破紫楠种子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15℃、20℃、25℃、30℃、35℃恒温、日30℃夜20℃、日25℃夜15℃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研究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结果】1)新鲜种皮对种子具有明显的吸水障碍和呼吸障碍,去皮种子的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1.92倍,去皮种子的呼吸速率是完整种子的2.24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紫楠种子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由此可以说明紫楠种子具有水溶性和醇溶性的内源抑制物;3)低温层积能够打破紫楠种子的休眠,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提早,发芽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低温层积100 d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98.89%。GA3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4)温度对紫楠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较大,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能力高于其他的温度处理。【结论】紫楠种子种皮造成的透水性透...  相似文献   

14.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特有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外源性赤霉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5℃、25/10℃条件下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42%±0.30、40.25%±0.31),温度过高(30/20℃)、过低(4℃)均不利于云南松种子萌发;(2)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云南松种子均可正常萌发,光照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云南松种子为非休眠类型,在攀西地区春季雨季前期播种有利于其幼苗建立。本文揭示了种子萌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旨在认识云南松种子的萌发特性,促进造林工程中科学储藏种子和适时、适地播种,对提高西南地区生态恢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的保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西南鸢尾(Iris bulleyana)种子休眠特性,以野生西南鸢尾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种子活力、种子吸水性、萌发抑制物及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低温层积、GA3及温水浸泡等方法,探索打破西南鸢尾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西南鸢尾种子种皮吸水良好,92 h吸水率达125%;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30℃较适宜种子萌发;种皮醇提液明显抑制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低温层积可促进种子萌发,4℃低温层积60天时,种子萌发率达63.33%。西南鸢尾种子种皮含有醇溶性萌发抑制物,是其种子产生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4℃低温层积60天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GA3和温水浸泡处理均不能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6.
对青岛地区野生画眉草种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画眉草种子最佳的浸种时间是12小时;萌发最适的温度条件为20℃-25℃;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草炭+珍珠岩(1:1)及草炭最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对巴西盾柱木(Peltophorum dubium)种子进行了4种处理的吸胀实验,即将种子分别置于10℃和27℃下0.2% Captan溶液中和-1.0MPa的PEG6000溶液中,每个处理有四个重复,4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浸满实验溶液的双层过滤纸上,覆以透气良好的薄膜.种子在实验前均用98%的浓硫酸处理15分钟以打破机械休眠.吸胀曲线显示,种子在吸胀过程中最终重量的增加值为70%-150%,以后进入一个停滞期.在5种处理下(对照组,PEG6000溶液中10℃和27℃下预处理,Captan溶液中10℃和27℃下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每一个处理分别进行3个次级处理,即在实验前,将种子用蒸馏水分别浸泡12、24和36小时.萌发率最高的是经过蒸馏水浸泡12小时对照组种子和PEG 27℃组的种子,萌发率达到100%;萌发率最低的是蒸馏水中浸泡36小时的PEG 27℃组的种子,萌发率为52%;经过蒸馏水浸泡24小时的PEG 10℃组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为1.08天.蒸馏水中浸泡12小时的PEG 27℃组种子平均萌发时间为2.42天,其它处理的萌发时间值介于两者之间.对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种子通过加速老化实验,对其活力和生存力进行了测试.经72小时加速老化,种子萌发率低或没有萌发力.对照组种子在培养皿(27℃)和室温条件下蛭石中的萌发率都比处理组高,表现了对老化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型滇丁香种子的萌发需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在有光照状况下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种子12~14天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种子发芽率可达98%。以25℃为界,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其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
以千里光种子为材料,探究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和播种方式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5~25℃是千里光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对其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5~15mg/L的赤霉素处理是促进千里光种子萌发的较好浓度,相比于CK,发芽启动时间提前,发芽持续时间缩短;不盖土播种条件下的千里光种子的出苗率、出苗势、出苗指数最好,其更有利于千里光种子的萌发,在生产实践中应采用不盖土的播种方式,可加盖透明薄膜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依据国家林木种子检验技术规程,以采集于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亮叶木莲 (Manglietia lucida)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数显游标卡尺与电子天平秤测定种子纵径、横径、厚度(短轴 直径)以及千粒质量,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种子贮藏方法、温度、光照和 GA3 浓度及浸种时间等处理对亮 叶木莲种子贮藏及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亮叶木莲聚合果为卵球形,种子平均纵径为 7.83 mm、平均横径5.87 mm、平均厚度(短轴直径)3.08 mm,变异系数为11.97%~14.38%;千粒质量 为 59.92 g,变异系数为 4.16%;( 2)种子萌发经历了“缓慢期—快速期—缓慢期”3 个阶段,萌发进程为 20 d,平均发芽率为 84.6%;( 3)不同温度对亮叶木莲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 ≤ 0.01), 0 h 光照时间对 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 2 000 mg·L-1GA3 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与其他处理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 ≤ 0.01);( 4)亮叶木莲种子在 4 种贮藏方法中随着贮藏时间延长, 种子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综合以上各指标,亮叶木莲种子宜随采随播。种子萌发处理以温度 25℃、光 照时间 12~16 h,GA3 浓度 1 000 mg·L-1,浸种时间 24 h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