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鞍山地区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美国白蛾,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药剂对不同虫龄幼虫防治效果有差异,对低龄幼虫防效明显,而对老龄幼虫防效较差。Bt 300~1 000倍液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防效为100%~99.83%,Bt 300~800倍液对3~4龄幼虫防效为99.85%~95.99%,Bt 300~1 200倍液对5~7龄幼虫防效不很理想。采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1代幼虫防效为58.16%,2代幼虫防效为76.54%,而且虫口密度越小,防治的效果越明显,因此认为,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适合疫情发生较轻的林分。  相似文献   

2.
10种杀菌剂对花椒枝枯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孢子玻片萌发法做了10种杀菌药剂对花椒枝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初选出7种对花椒枝枯病分生孢子较敏感的药剂参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铵、退菌特、代森锰锌喷雾防治效果显著,以45% 代森铵100倍液防治效果为好、平均防效可达925% ;多菌灵采用高压注射、根埋防治也可取得818% 以上的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3.
松阿扁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的发生危害、生活史、主要习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7种不同药剂中筛选出了5种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和最佳使用浓度:用8%绿色威雷300倍液防治出蛰成虫,防效达93.58%;用40%氧化乐果乳油、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倍液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分别达91.35%和95.34%;利用2.5%敌杀死乳油4000倍液防治3龄后大幼虫,防效为96.62%;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用22.5kg/hm^2林丹烟剂防治树上幼虫,防效达97.96%。  相似文献   

4.
垂柳烂皮病是垂柳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主干及枝条。近年来在呼市地区发生严重,1~4年生苗木感病最重,其病原菌为ValsasalicinaFr,无性阶段为CytosporasalicisRab子囊孢子萌发温度5℃~41℃,分生孢子萌发温度7℃~42℃,两种孢子的萌发随温度的增大而升高,在散射光下萌发最好。该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是低温高湿,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条件,栽植时注意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发生严重时可用25%多菌灵50倍液防治,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奥斯特’北美冬青扦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浇施2种方法,研究了多效唑对其盆栽苗生长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可以有效矮化盆栽北美冬青的株型,提高封顶枝比例,使株型紧凑饱满,以土壤浇施150 mg/L(原药1 000倍稀释液),或叶面喷施300 mg/L(原药500倍稀释液)多效唑为宜。在适宜的处理质量浓度下,喷施当年效果优于浇施,浇施第2 a效果优于喷施;从试验结果看,多效唑对北美冬青盆栽苗的坐果数量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6.
室内10种杀菌剂抑制杨树锈病病原菌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夏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药剂筛选的结果表明:对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4种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SP、40%嘧菌酯SC、1.8%辛菌胺醋酸盐AS和40%福美胂WP,其LC50依次为0.396,0.953,2.557,4.299 mg/kg;在田间杨树锈病发病后,使用40%氟硅唑EC 6000倍液、43%戊唑醇SC 4000倍液、45%咪鲜胺EW 15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SC 3000倍液、40%嘧菌酯SC 2500倍液喷雾处理,间隔10 d,用药2次,第2次药后12 d防效92%~96%,可以高效控制该病为害。  相似文献   

7.
以促进农药减施和提高果实质量为目的,探究避雨栽培条件下6种物理防治措施对西昌市‘克瑞森’葡萄主要虫害的防效。结果表明:在单独实施的6种物理措施中,有5种对夜蛾的防效>40%,以灯光诱杀效果最好;3种对实蝇的防效>62%,以纱网阻隔效果最好;2种对蓟马的防效>43%,以性信息素诱杀效果最好;仅有挂色板1种措施利于粘杀蚜虫,但防效<25%;6种措施对螨类和蚧壳虫的防效<10%。综合实施6种物理措施防控,葡萄虫穗、虫叶、虫果的发生率分别比对照低49.8%、44.35%、49.5%;优等果率比对照高74.64%,中等果率和次果率比对照低36.04%、46.53%;增收3 945元。综合实施物理防控比单独实施的虫叶率、虫果率平均防效高57.14%、50.74%。  相似文献   

8.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为了解和预防昆明市区云南山茶病害,选取昆明市3个山茶集中种植观赏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金殿风景名胜区、丰泽源植物园)进行病害实地调查和病症比对鉴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个调查地点各园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腐病>花叶病>炭疽病>枝枯病>煤污病;危害最重的花腐病在3个调查地点均大面积发生(中科院昆明植物园77.93%>丰泽园植物园66.67%>金殿风景名胜区62.74%)。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山茶品种‘童子面’对花腐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4.44%,可作为花腐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选育;品种‘雪娇’‘靖安茶’对炭疽病的感染指数较低,分别为1.25%、1.67%,可作为炭疽病抗病品种;各品种对枝枯病感染指数均较低;品种‘童子面’对花叶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2.78%;仅发现1株‘靖安茶’发生煤污病,其感染指数为6.25%。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地区云南山茶的病害防治及栽培品种种植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履蚧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履蚧在连云港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内于土中越冬,危害杨树等寄主26种.草履蚧的天敌有大红瓢虫和黑红缘瓢虫2种,以幼虫取食草履蚧若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2月上中旬若虫上树前在树干上缠胶带阻隔若虫上树,阻隔率98%以上;6月上中旬,于树干基部周围培松土诱集成虫产卵,防治率90%以上;用20%吡虫啉20倍液注射防治,杀虫效果在90%以上;在小树树干上用20%吡虫啉原液直接涂刷毒环,杀虫率在98%以上;分别用50%辛硫磷、50%敌敌畏、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等各1 000 倍液及果树宝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48 h(扑虱灵7 d),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叶面喷施多效唑和果蔬灵对无花果夏季生长和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花果近几年在山东省发展较快,生长势强,幼树新梢年生长量高达Zm,分枝能力较差,影响产量为改善无花果的生长和结实现状,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多数哩及果蔬灵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于1997年在山东省荣成市港西镇无花果试验园内进行。试验树为3年生,结果正常,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青皮,试验园面积4.6hm’,栽培密度3mX3.sin东西行向,常规管理。多效唆为江苏省建湖农药厂生产的15%可湿性粉剂。果蔬灵为山东省烟台市林科所生产的液体浓缩剂。1.2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①多效哩,稀释300倍液;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技术处理下‘小叶紫’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Sao Paulo’的开花效果,形成可量化应用的三角梅花期调控技术体系,本研究以‘小叶紫’三角梅为试验材料,采用修剪强度(重剪、中剪和轻剪)、修剪时间(预定开花前80 d、70 d、60 d、50 d进行修剪)、施肥浓度(0.5%、0.3%、0.1%、0氮磷钾复合肥)和生长调节剂(75 mg·L-1乙烯利、2 000 mg·L-1多效唑和2 000 mg·L-1矮壮素)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强度、不同修剪时间、不同施肥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均对‘小叶紫’三角梅花期调控有显著效果,其中不同修剪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的花期影响较大,较不修剪处理均能提前进入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延长植株的整体花期,尤其以重剪处理、预定开花前60 d修剪处理的‘小叶紫’三角梅开花效果最佳;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和对照同时进入现蕾期和初花期,但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均延长了植株的盛花期持续时长和花期,0.3%浓度氮磷钾复合肥处理同对照相比,花期延长了10 d;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中,...  相似文献   

12.
《福建林业科技》2022,(1):66-69
为筛选出对多花黄精叶斑病具有良好防效又保持其多糖含量的药剂,选择了3种化学杀菌剂(哇啉铜、戊唑-咪鲜胺、多菌灵)和1种生物药剂(香芹酚),及其混合制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对多花黄精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保持多糖含量研究中,以生物药剂5%香芹酚850倍液防治对多花黄精保持多糖含量最高,混合制剂次之,化学药剂最低。其中5%香芹酚850倍液+33.5%哇啉铜1600倍液(各50%容积比)混合制剂处理的多花黄精多糖含量达10.47%,优于其它2种混合制剂处理。因此,生物药剂5%香芹酚850倍液或5%香芹酚750倍液+33.5%哇啉铜1500倍液(各50%容积比)混合制剂可以作为人工防治多花黄精叶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无公害栽培苹果园山楂红蜘蛛发生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发现,无公害栽培苹果园越冬态山楂红蜘蛛种群数量为平地园〉阳坡园〉阴坡园;越冬态山楂红蜘蛛在树体上集中分布在主干及第一层主枝的翘皮、环剥缝隙、剪锯口及气生根等处。从山楂红蜘蛛发生动态看,1a中有2次发生高峰,分别为3月底至4月初、6月底至7月初。早春彻底刮皮后,每株树上越冬态山楂红蜘蛛数量仅为未刮老翘皮树的3.77%;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越冬态山楂红蜘蛛,喷药7d后防效达90%以上;生长季应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24.5%绿维虫螨2000倍液控制山楂红蜘蛛危害的校正防效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褐斑病症状:病原为半知菌,危害叶片,夏季较重。病发时叶上出现不规则点状褐斑,中央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暗褐色霉状物。严重时整片叶子枯黄、脱落。防治措施:①收获后清园,清理病残枝、株,集中烧毁。②用65%代森锌600倍液或用1:1.5:3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蚜虫症状:在4月上、中旬发生,15℃~25℃时繁殖最快。主要刺吸植物的汁液,使叶变黄、卷曲、皱缩,严重时会造成绝收。防治措施:①清除杂草。②在植株未发芽前用波美0.2度的石硫合剂先喷1次,以后清明、谷雨、立夏各喷1次,能根治蚜虫,并能兼治多种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对板栗幼树枝条、叶片生长发育和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为全面认识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幼树生长的影响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年生迁西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选择多效唑和矮壮素2种延缓剂,其浓度均设置为100、200、300 mg·L~(-1),以清水为对照(CK),在枝条快速生长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定期取样测定母枝、果枝、营养枝生长指标和单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叶片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及碳氮代谢物含量,探讨2种延缓剂的作用效果及其应用的可行性。【结果】1)多效唑和矮壮素显著抑制板栗幼树母枝、果枝、营养枝的纵向生长,促进基部直径增长,并且与对照比较,所有处理差异显著(P0. 05)。果枝喷施200 mg·L~(-1)矮壮素处理对其长度生长量作用最显著,较对照减少约81%;喷施100 mg·L~(-1)矮壮素处理显著提高果枝基部直径增长量,较对照提高约74%。2)多效唑和矮壮素能显著减小单叶面积,增加叶片长宽比、叶片含水量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喷施200 mg·L~(-1)矮壮素处理使单叶面积较对照最高减少11%,相对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最高增加10. 28%;喷施300 mg·L~(-1)多效唑处理显著增加叶片含水量,较对照约提高28%。3)多效唑和矮壮素均能显著促进板栗幼树叶片碳氮代谢物积累。与对照比较,喷施300 mg·L~(-1)多效唑或100~200 mg·L~(-1)矮壮素能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和碳氮比,且差异显著。【结论】板栗幼树快速生长期喷施100~200 mg·L~(-1)矮壮素,能显著促进板栗幼树母枝、果枝直径生长,抑制其伸长生长,有效促进叶片碳氮代谢物积累。  相似文献   

16.
桉树焦枯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采用室内药效测定的基础上,结合林间防治试验,对桉树焦枯病(Eucalyptus dieback)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剂室内毒力强弱顺序为达科宁>甲霜灵锰锌>百菌清>代森锌>加收米>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4种药剂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中以达科宁的防治效果最佳,甲霜灵锰锌效果其次;不同稀释倍数各药剂均以稀释300倍效果最佳;营林措施中以施肥处理效果最佳,每种措施防治后7 d和21 d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病危害严重时,首选营林措施,以施桉树专用肥+清洁林分措施为佳;其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使用达科宁或甲霜灵锰锌化学药剂300倍液每隔10 d左右喷雾2~3次进行防治。对轻度受害林分,采用施肥措施,以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7.
杜松赤枯病是 4年生以上杜松幼树的主要病害 ,在我省为害严重。研究表明 ,此病是由Alternariasp .和Phomasp .共同侵染所致。Alternariasp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 ,Phomasp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越冬。两种病原菌均通过皮孔、气孔和伤口侵入树体。两种病原菌的孢子均在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 16℃左右时开始放散 ,孢子的放散和萌发与空气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雨季是孢子放散的高峰期。通过对 12种杀菌剂的室内药效测定 ,以及四种杀菌剂的室外防治试验 ,得出用 4 0 0~ 80 0倍液的多菌灵等连续防治 2~ 3年 ,可完全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简便易行 ,成本低廉 ,功省效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防治银杏根腐病,以取自石家庄槐安西路、唐山建设路、保定长城北大街、河北农业大学校内的银杏根系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健组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形态鉴定;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比较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作用;并将筛选出来的药剂做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共获得2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SJZ-4、SJZ-5,这2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室内筛选出了3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即枯草芽孢杆菌、30%苯醚甲环唑、80%多菌灵;稀释3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可使62.5%的银杏夏季不焦叶或者仅轻微焦叶,严重焦叶(焦叶量>70%)的发生程度仅为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