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菊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5):235-239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土壤熟化这一相当复杂的过程,寻求适宜的熟化方式,为开发利用红壤丘陵区的各种荒地资源、为生产示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7年长期施肥对十字花科作物(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母质以紫色土油菜产量(地上部干物重)为最高(紫色土以NPK处理为最高),四纪红土次之,花岗岩油菜产量为最低(2种母质油菜生长均不好,产量差不多)。(2)3种母质种植油菜(生物产量)均以NPK处理为最高。其次是有机物一稻草处理,CK(不施肥)最低。(3)3种母质种植油菜均表现为:归还处理好于带走处理;(4)据试验收产时(2009年3月25日)发现,四纪红土和花岗岩二种母质的NTK处理(尤其是NPK-T处理)的油菜除靠近水泥梗边行长有部分油菜外(占小区面积20%),小区中间(占小区面积80%)的油菜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产量极低;3种母质共18个小区,只有花岗岩母质的NPK处理长有禾本科植物马唐草,其余16个小区很少或没有;四纪红土NPK处理油菜病害(尤其是小区的中间部分)严重。主要症状:叶片有褐色斑点,尤其以基部老叶严重。  相似文献   

2.
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长期施肥对豆科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0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以花岗岩为最高(158504.6kg/hm2),以紫色土为最低(147936.9kg/hm2)。其大致趋势为:花岗岩好于红壤好于紫色土;(2)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0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都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3)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豆科作物产量,都是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4)3种典型红壤生土花生的分枝数都以NPK处理为最多,ck处理为最少。而且,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比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多。(5)3种典型红壤生土花生的饱果数和100果重都以OM处理为最多,NPK最少。(6)3种典型红壤生土种植豆科作物26年后(2007年)杂草(禾本科),以花岗岩母质最多,其次为第四纪红土,紫色土无杂草。第四纪红土以NPK(带走)处理最多,M处理杂草最少。花岗岩以M处理最多,ck(带走)处理杂草很少。  相似文献   

3.
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从1982年开始。供试验土壤分别为第4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和紫色土发育的3种典型红壤生土。每种土壤分6个处理:(1)、对照(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2)、对照(ck,归还全部生物体。);(3)、施NPK肥(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4)、施NPK肥(归还全部生物体);(5)、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6)、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归还全部生物体)。结果袁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都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第4纪红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8732.0kg/hm^2,比ck处理高33176.8kg/hm^2;紫色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13918.1kg/hm2,比ck处理高140927.8kg/hm^2;花岗岩红壤NPK处理比OM处理高71833.3kg/hm^2。比ck处理高92787.5kg/hm^2。2、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禾本科作物产量,都是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禾本科)以紫色土为最高(285491.9kg/hm^2),以第4纪红土为最低(93882.4kg/hm^2)。其大致趋势为:紫色土好于花岗岩好于红壤。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的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长期施用化肥NPK处理比长期施用有机物处理的产量低;(2)红壤旱地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叶片淡黄,植株矮小,长势极差,几乎没有产量。(3)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能促使水稻持续高产稳产,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水稻减产。施用化肥25年后(即2006年),水稻早稻稻谷产量为:4284.O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283.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1395.0kg/hm^2。水稻晚稻稻谷产量为:3592.5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37.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951.0kg/hm^2。  相似文献   

5.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三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典型红壤生土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2、三种不同母质,花生生物产量以花岗岩红壤为最高(68034.8kg/hm2 ),四纪红壤次之(65358.6kg/hm2 ),紫色土最低(55016.1kg/hm2 );花生经济产量以花岗岩红壤为最高(7766.7kg/hm2 ),紫色土次之(7391.6kg/hm2 ),四纪红壤最低(56003.5kg/hm2 )。3、三种典型红壤花生的分枝数都以NPK处理为最多,CK处理为最少。花岗岩红壤花生的分枝NPK处理比CK多90个/ m2,四纪红土花生的分枝NPK处理比CK多66个/ m2,紫色土花生的分枝NPK处理比CK多88个/ m2。而且,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比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多。4、三种典型红壤花生的饱果数都以OM处理为最多, NPK最少。花岗岩红壤花生的饱果数OM处理(平均为103.0个/ m2),比NPK处理多55.5个/ m2;四纪红土花生的饱果数OM处理(平均为76.0g), 比NPK处理多46.5个/ m2;紫色土花生的饱果数OM处理(平均为44.5g个/ m2),比NPK处理多6.5个/ m2。5、三种典型红壤花生的100果重,其趋势同花生的饱果数。都以OM处理最重,NPK处理最少。花岗岩红壤花生的100果重OM处理(平均为102.9g)比NPK处理多44.22g, 四纪红土花生的100果重OM处理(平均为103.1g)比NPK处理多34.91g, 紫色土花生的100果重OM处理(平均为103.8g),比NPK处理多38.1g。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潮土肥力监测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8年不同施肥制度的基础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施用化肥处理的处理中,施用氮肥及与磷钾肥配施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氮肥(PK)处理,其中以NP和NPK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以1....  相似文献   

7.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08%、87%、78%(玉米);NPK+M(NPK配施厩肥)比NPK平均增产12%,NPK+S(NPK加秸秆)与NPK产量相当。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和秸秆)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高于N、P不均衡施用处理。化肥肥效因作物种类、施肥组合而不同,N肥单施时小麦和玉米N的农学效率降低,而NPK配施时N的农学效率有上升趋势,平均分别为16 kg/kg N(小麦)和14 kg/kg N(玉米);磷肥肥效具有短期的叠加效应,P的农学效率小麦大于玉米,种植10年后P的农学效率最高可达最初的4.5~7倍;K的农学效率在试验进行十年后NK处理平均为负值,同期NPK处理中小麦K的农学效率却急剧增加,K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1 kg/t和25 kg/t,秸秆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负值和37 kg/t。NPK均衡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肥力指标;NPK配施有机肥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积累;NPK不均衡施肥导致土壤中此种营养元素的耗竭。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对红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研究,发现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性质影响极为明显:长期施用化肥,耕作13年后,土壤活性有机质下降39.6%,在NPKS处理中,活性有机质上升16.9%,M中上升11%。长期施用有机物的处理中,土壤的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处理,由以长期单度施用化学氮肥为最低。在红壤旱地上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严重酸化,不利于玉米的生长,肥料的长期效果为:氮肥仅增产24.9%,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NPK处理增产率267%,NPKS处理增产率319%,M处理增产率267%,NPKM处理增产率高达367%。施用有质物还可防止土壤酸化,提高土壤的养分的有效性和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进行了7年的施用15.0,7.5 t/hm2有机肥(包括EM堆肥、EM鸡粪肥和传统堆肥)、施用化肥和对照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的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小麦产量增加。施用化肥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脲酶的活性。土壤脲酶的活性在不同施肥处理中的变化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堆肥处理。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的变化趋势是:化肥处理对照堆肥处理。不同的施肥措施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趋势是:对照化肥处理传统堆肥处理EM堆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及小麦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 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 秸秆以及NPK 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139-144
研究红壤表土结皮发育特征及其与土壤溅蚀的关系,可为理解红壤的侵蚀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试验,采样制作土壤切片,同时测定红壤溅蚀速率,观察分析红壤土表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母质和质地是影响土壤结皮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是花岗岩的红壤不易形成结皮,而母质是红砂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较易形成结皮。石砾和粗砂含量较多的红壤不易形成结皮,而粉粒和粘粒含量越多,红壤表面越易形成结皮。  相似文献   

12.
Acid titration was performed to probe the acid buffering capacity of four types of typical soils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 acid buffering capacity of soil was also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load for acid rai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r the pH value and CEC content of the soil,the greater the basic ions and acid buffering capacity of the soil would be.The critical load for acid rain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or four types of typical soils from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he order of the critical load for acid rain was red-brown purplish soil>red purplish soil>grey-brown purplish soil>yellow soil.The sensitivity of red-brown purplish soil to acid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other three soils.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机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有机肥料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物质,对提高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品质及增强作物抗逆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近年来有机肥料在中国肥料施用上的比重逐渐下降的现实,介绍了有机肥料的内涵及类型,论述了以下问题:(1)有机肥料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包括对土壤养分(氮、磷、钾、微量元素),土壤有机质及结构,土壤酶活性的作用;(2)有机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当前有机肥料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中联苯菊酯残留对土著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紫色土农药残留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响应机理,以三峡库区具代表性的紫色土为材料,通过玉米盆栽模拟试验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残留态联苯菊酯对紫色土土著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联苯菊酯对土著细菌和放线菌有显著的促生效应,依联苯菊酯浓度从低到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时间逐次出现最高峰值:第6天,LB-L处理下的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达9.02×106 个/g和2.77×106 个/g,约为相应对照的9倍和3倍;第11天,LB-M的细菌数约为对照的77倍,达到5.19×107 个/g;第16天时,LB-H的细菌数为1.71×107 个/g,LB-M和LB-H处理下的放线菌数分别为4.04×106 个/g、4.35×106 个/g。其次,联苯菊酯残留对土著真菌有显著且迅速的抑制作用,即使在2.50 mg/kg残留水平下,真菌数量也会在施加联苯菊酯后第2天发生显著降低。再次,紫色土中3种土著微生物类群对残留态联苯菊酯均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性,但表现有所不同:土著细菌的生态响应存在阈值,土著放线菌表现为较长时期内稳定的促生效应,土著真菌则表现为可恢复的抑制效应。试验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等生物因素可作为联苯菊酯对紫色土根际微生态影响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旱作条件下不同母质红壤磷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不同母质发育旱地红壤对磷元素的吸附特性,以不同母质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肥力等级下对土壤磷素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供试红壤的标准需磷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仅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旱地对磷素具有不同的吸附特性,即使是同一母质发育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不同母质发育红壤的吸磷能力以红黏土母质最强,不仅吸磷容量大,吸附的磷也最难解吸。黏粒含量对土壤磷素吸附的影响最大,与各吸附参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活性铝对磷素吸附的影响也较大,有效磷含量和pH与土壤磷素吸附呈负相关。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需磷量差异较大,并且明显高于当地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及肥料效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伯仁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322-326
摘要:通过对红壤旱地13年连续监测研究,发现在红壤地区红壤旱地上: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其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表现为逐步下降的趋势。在N处理中,前5年比CK处理,玉米平均增产213%,小麦增产96%;10年以后,玉米平均减产45%,小麦减产85%;在NP、NK、NPK处理中,与N处理具有相同的趋势;在NPKM、M处理中,玉米和小麦产量表现为平稳和轻微的上升趋势。肥料的利用率变化与产量变化具有同一性。为提高红壤旱地玉米和小麦子粒的品质,使用化学氮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同时化学氮肥对玉米和小麦子粒品质提高效果大于有机氮。  相似文献   

17.
庞冰  方宝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0):126-130
为进一步挖掘饲料专用早稻产量潜力,提高其糙米蛋白质含量,通过总结专用稻栽培技术,选取了湖南省五类土壤,研究饲料专用早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五类土壤种植的饲料专用早稻产量以黄泥(6358.5 kg/hm2)为最高,其次为灰黄泥(6295.5 kg/hm2),产量表现为黄泥 > 灰黄泥 > 红黄泥 > 紫潮泥 > 中性紫泥;黄泥、灰黄泥、红黄泥比紫潮泥、中性紫泥的饲料稻全生育期缩短1天;灰黄泥具有较高的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糙米率为80.1%,蛋白质含量为12.2%。综合分析,饲料专用稻的产量、生育期和米质特点,认为最适宜种植饲用稻的土壤为灰黄泥,其次是黄泥和红黄泥。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条件下追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壤条件下追锌肥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进行盆栽试验,以津强8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试验设黑土(A1)、潮土(A2)、红土(A3)3种土壤和不追肥(B1,对照)、拔节期追锌肥(B2)2个处理。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条件下,子粒产量表现为黑土>潮土>红土,土壤处理间差异显著。追施锌肥比对照显著提高了穗长、穗粒数、千粒重。黑土结合追锌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小麦子粒蛋白产量表现为黑土>潮土>红土,土壤处理间差异显著。追施锌肥的小麦子粒蛋白产量显著高于不追施锌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