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目的]摸索新葵杂18号栽培的最佳施肥配比方案.[方法]新葵杂18号施肥试验设3个处理,采用拉丁方排列设计.种肥以三料磷肥、磷酸二铵等N、P肥为主;苗期、蕾期以尿素、磷酸二铵等N肥.[结果]新葵杂18号最佳施肥方案施肥总量为尿素225~300kg/hm2,磷酸二铵195kg/hm2或三料磷肥225kg/hm2.种肥用三料磷肥75kg/hm2,或磷酸二铵60~120kg/hm2,苗期追肥氮、磷配合,蕾期追尿素150kg/hm2.其籽实产量、产油量最高.[结论]施用N、P化肥能显著提高油葵单位面积籽实和油脂产量;在N、P配合施肥中相对增施P肥油葵籽实增产显著,同时籽实皮壳率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盐化土壤氮、磷、钾肥对油葵养分吸收、产量和籽实品质的影响,在宁夏灵武农场中度盐化土壤(盐化度≥0.5%)设置油葵肥效试验,测定油葵(S606)生长状况、干物质累积量、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整个生育期株高、茎粗变化均符合Logistics生长曲线,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N_2P_2K_2处理的植株株高最高,各肥料对植株增高效果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生物有机肥,对茎粗贡献为生物有机肥氮肥钾肥磷肥。(2)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变化符合Logistics曲线,氮肥及磷肥对油葵植株干物质的累积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钾肥对干物质累积作用贡献较小;氮肥对干物质向籽实累积有促进作用,而磷肥对干物质向籽实累积有抑制作用。(3)总体上施用氮、磷、钾肥分别显著提高植株氮总吸收量(TNA)、磷总吸收量(TPA)、钾总吸收量(TKA)以及100 kg籽实需氮、磷、钾量,但是显著降低其对应干物质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N_2P_2K_2处理油葵N、P_2O_5、K_2O吸收累积量最高,分别为3.75、1.18、15.20 g/株。平均每生产100 kg籽实吸收N 4.18kg、P_2O_51.48 kg、K_2O 25.34 kg。整个生育期中36.17%的养分由花期形成,灌浆期的养分累积仅次于花期(23.44%)。(4)氮、磷、钾肥均能够提高油葵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优于任2种肥料配施,经分析单株叶干质量及株高对产量起到主要正效应。N_2P_2K_2处理产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为4 558.8 kg/hm~2,比对照提高23.19%。(5)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油籽品质。经分析,氮肥促进粗蛋白、粗脂肪、棕榈酸、油酸在籽实中的积累,降低硬脂酸、亚油酸在籽实中的含量;磷肥促进油酸在籽实中积累,降低粗蛋白、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在籽实中积累;钾肥促进粗蛋白、硬脂酸、亚油酸在籽实中积累,降低粗脂肪、棕榈酸、油酸在籽实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碱化土壤施肥对油葵养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碱化条件下施肥对油葵氮(N)、磷(P2O5)、钾(K2O)养分吸收积累与油籽品质的影响,探讨碱胁迫条件下油葵养分吸收与油籽品质的关系,在宁夏典型碱化土壤西大滩进行油葵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油葵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符合Logistic曲线,叶、茎、盘、根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趋势,籽实的干物质积累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油葵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增施氮肥N积累量提高1.47倍,增施磷肥P2O5积累量提高26.2%,增施钾肥K2O积累量提高2.4%。整个生育期,N的吸收高峰在现蕾期,P2O5、K2O吸收高峰在现蕾期和开花期。氮、磷处理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达19.6%,氮、磷、钾处理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达55.3%,施肥对蛋白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有机肥。粗蛋白、油酸、硬脂酸质量分数与油葵植株N养分吸收积累量呈正相关,与P2O5、K2O呈负相关;粗脂肪、亚油酸、棕榈酸质量分数与油葵植株N养分吸收积累量呈负相关,与P2O5、K2O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节水稻氮磷钾配比与运筹,研究本地区沙土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水稻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及产量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本地区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黃泛沙土地区在常规施肥减氮、减磷、增钾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黔西北山区通过3a的"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配合施用后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 193kg·hm-2,缺素时小麦产量降低,以不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降低35.69%。增施氮、磷、钾肥小麦产量增加,最高增加37.35%;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时氮肥利用率可达50.78%,磷肥利用率可达29.77%,缺素时氮、磷肥利用率降低;3增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氮、磷肥利用率,但是施用量过高时氮、磷肥利用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配比对滴灌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和磷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等量施肥条件下,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不足的施氮量和施磷量虽然能提高氮、磷肥的农学效率,但是却明显降低了产量,氮、磷肥的偏生产力变化趋势同其农学效率;滴灌随水施肥,氮肥利用率高于滴灌常规施肥3个百分点,钾肥提高4个百分点,滴灌随水施肥,可增加小麦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在常年大量施肥的蔬菜栽培区,通过磷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产量影响效果试验,在氮、钾肥一定的条件下。降低磷肥用量对大白菜的产量增减和习惯施肥无明显变化,但经济收益有所提高。因此在化肥施用上,要做到测土施肥,实现肥力均衡,以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586.60、5 125.65、5 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 641.35、5 193.30、5 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恩薯四号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磷肥单独施用对恩薯四号增产不显著,但与一定量的氮、钾肥配合施用可收到极显著的增产效果。钾肥无论单施,还是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能使恩薯四号显著增产,以氮∶磷∶钾为1∶2.3∶2配合施用鲜薯和茎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含磷复合肥在红壤上施用的肥效,提高磷肥利用效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增效剂和控失剂)对磷酸铵镁和磷酸二铵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养分投入下,磷酸铵镁添加增效剂和控失剂对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影响不显著;但添加增效剂后降低了玉米对N、P、K吸收,较对照磷素生产效率提高28.5%,对磷肥的偏生产力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控失剂增加玉米N、P、K吸收,降低玉米磷素生产效率和偏生产力。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能提高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降低玉米对N、P、K养分的吸收,但较对照磷素生产效率提高24.8%,偏生产力提高1.5%。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对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3414"最有饱和设计方案,以氮(N)、磷(P2O5)、钾(K2O)肥为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氮、磷、钾3因素与油葵杂交种F60的籽粒产量、籽粒粗脂肪含量、粗脂肪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施肥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氮、磷、钾单因子对油葵籽粒产量和粗脂肪产量的影响是一致的,表现为P﹥N﹥K;对粗蛋白产量的影响是K﹥N﹥P;增施氮肥降低粗脂肪含量,增加粗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增加粗脂肪含量,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增施钾肥增加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施肥模型的寻优结果表明:施N=9.9 kg/667m2,P2O5=6.3 kg/667m2,K2O=8.8 kg/667m2,可获得最高籽粒产量为217.5 kg/667m2;施N=8.5 kg/667m2,P2O5=6.6 kg/667m2,K2O=8.5 kg/667m2,可获得最高粗脂肪产量为90.9 kg/667m2;施N=9.6 kg/667m2,P2O5=6.6 kg/667m2,K2O=10.2 g/667m2,可获得最高粗蛋白产量为35.5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给黄土旱地经济合理施肥、粮食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各生育期钾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小麦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单施氮肥小麦增产75.3%,单施磷肥小麦产量则降低24.7%,NM、PM、NPM配施小麦增产75.9%~92.9%;小麦钾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前期,孕穗期以后因泌钾现象多表现为负吸收,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促进小麦吸钾作用明显,小麦植株各器官含钾量明显提高;单施N肥、NP配施小麦钾素的吸收量、吸收速率较高,单施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小麦钾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比对照也有明显提高;单施N肥小麦氮肥利用率较高为76.73%,单施P肥小麦磷肥利用率较低仅为14.20%,NP配施与单施P肥相比,吸磷量、吸钾量分别增加112.53%和79.36%。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氮、磷、钾吸收量,但肥料利用率却不高。[结论]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平衡施肥对油用向日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配合施用NPK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均有增产效果,且氮肥钾肥磷肥;1 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葵花籽2.3、2.7和7.2 kg,施用N、P2O5和K2O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4.4%、10.5%和50.1%,生产100 kg油葵籽实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5.02、1.62和7.64 kg。干物质和NPK养分积累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S"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可用阻滞方程y=k/(1+aebx)进行模拟。油葵全株吸收的K最多,N次之,P最少,出苗后70 d是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转折点,收获时N和P主要集中在籽实中,K主要分配在茎秆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的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3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下(F0:空白,对照;F1: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无追肥;F2: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追肥磷酸二铵10 kg/667 m2和油渣26 kg/667 m2)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结果]F2处理下的小区产量与F1、F0存在显著差异.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总量均最大;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结论]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是3.85,总光合势达264.82×105 (m2·d)/hm2;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分别为5.87和5.15 g/(m2·d);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1 330.9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中期施肥对栝楼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种化肥的大田试验,探讨了中期施肥对栝楼果实产量、质量、浸出物、可溶性糖、粗多糖和灰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复合肥对栝楼果实产量增长作用显著,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4.7%和79.86%;磷酸二铵、硫酸钾复合肥、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对栝楼果实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加具有一定作用;6种化肥均对醇浸出物含量有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灌浆期控水和控释肥施用对不同收获期杂交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明确最适宜的收获时期及有效的水肥管理方式,为中国高质高效玉米制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14和201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进行,以京科968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水分管理方式,设常规灌溉浇水和授粉后35 d停止浇水2种方式;副区为施肥处理方式,设施用传统复合肥和施用控释肥配比尿素2种处理。从授粉后44 d开始,每隔3 d采集果穗,至授粉后68 d共9个收获期,测定每个时期种子的籽粒水分、百粒重,并计算每公顷的产量和籽粒数(粒数产量);籽粒自然晾干后用于种子活力分析,包括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和电导率测定。【结果】施肥和灌水方式均显著影响京科968的制种产量和粒数产量,但对籽粒水分、百粒重和种子活力没有影响。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控释肥后,制种产量增加3.10%,粒数产量提高2.13%。如果按粒包装销售,施用控释肥可显著提高制种的经济效益,正常灌溉条件下每公顷增收0.44—2.17万元,控水条件下增收0.12—1.35万元。灌浆期控水导致制种产量降低2.01%,粒数产量降低2.48%,经济效益降低0.11—1.78万元。收获期对制种产量、籽粒水分、百粒重和种子活力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粒数产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收获期推后,籽粒灌浆进程逐渐完成,籽粒水分逐渐降低,而百粒重不断增加。至授粉后68 d,百粒重仍在增加,说明此时京科968种子尚未达到生理成熟。两年的结果表明,授粉后56—65 d,京科968种子的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发芽率均达到最高,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值达到最低,说明此阶段是京科968种子的最佳收获期,既可以保证种子的高活力,又可以有效避免当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收获可能遇到的低温冻害风险。【结论】授粉后56—65 d为京科968种子的最佳收获期,此时收获既可保证种子的高活力,也不影响种子的粒数产量。施用控释肥和常规灌溉可提高京科968制种的产量和粒数产量,但对种子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制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杉木种子园为培育高产稳产杉木良种提供重要保障,在林业生产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试验研究,探究杉木3代种子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养分间的平衡规律,确定杉木种子园最佳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期为闽北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杉木种子园提供推荐施肥配方。采用“3414”配方施肥设计方案,对闽北第3代杉木种子园开展N、P、K、Ca、Mg、B、Mo等元素施肥试验。分别设计大量元素氮、磷、钾三因素施肥水平(并增设施用钼肥处理)、中微量元素钙、镁、硼三因素施肥水平,以球果数量(质量)、出籽率、种子产量、胸径等为评价指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研究各养分间的作用规律,并提出最佳施肥配比和施肥量。结果表明:种子园土壤N、P、K、Ca、Mg养分含量较低,B含量属于中等水平,而Mo含量较高;N、P、Mg以及N-K、Ca-B肥料联合对种子园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单施某一肥料效应较小,其中单施K、Ca、B几乎没有效果,而肥料联合施用效果较好。综合效应分析结果,得出种子园最大产量施肥量组合为:每株施尿素100 g+过磷酸钙897 g+氯化钾150 g+石灰150 g+硫酸镁105 g+硼砂75 g,并配施钼肥。N、P2O5、K2O、CaO、Mg、B、Mo的用量依次为46.0、107.7、90.0、75.0、31.4、2.3、5.0 g,其配比为N:P2O5:K2O:CaO:Mg:B:Mo=1.0:2.3:2.0:1.6:0.7:0.05:0.1。多元素配方施肥能很好地改善杉木种子园产量和质量,单株球果产量、球果单粒重、出籽率及种子园产量等指标均比不施肥的母树有大幅度提高。本研究施肥方案,理论上种子园产量可达45.99~95.65 g/株,大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达到理论产量的80%~86%,中微量元素施肥试验的产量为理论产量的70%左右。现实种子园平均产量大约是预测产量的40%,通过合理配方施肥有望大幅度提高杉木3代种子园产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在含山县淀白土田上施用磷酸二铵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白土田上施用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铵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增加磷酸二铵的施用量,水稻的千粒重和结实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