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情况下,经小麦栽培学的多年研究而形成的技术。可获得与早茬、中茬小麦相近的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学上把年前主茎叶片仅4片以下,仅有一个或以下分蘖,冬前积温低于420℃的小麦称作晚播或晚茬小麦。聊城市一般指10月15日以后播种的小麦,该技术适合聊城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与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配合使用,可实现小麦、玉米的周年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4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3.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在稻茬晚播条件下进行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一)冬前苗小、苗弱小麦从播种到主茎5叶1心的壮苗大约需0℃以上积温570℃,北方麦区把从到越冬前的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冬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20℃积温,生长1个叶片需要75℃积温,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在420℃以下,主茎不足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形成晚播小麦弱苗。在河南10月底到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多数年份只有1片叶出土;11月  相似文献   

7.
晚播小麦的成因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在翼城县主要是玉米茬、棉茬等。例如,回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23日至10月8日;而上述前茬作物的收获期是在10月中下旬,由于茬口晚,播期迟,从而形成晚播小麦。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期而形成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8.
小麦晚播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生产的关键问题,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旨在通过归纳稻茬小麦晚播定义依据,总结稻茬小麦晚播原因及高产限制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高淳丘陵地区水稻晚萑对下一茬油菜、小麦的不利影响,如播栽质量降低、不利于秋发冬壮、产量降低,提出可以采取油菜板茬移栽技术、稻田套种技术、晚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方法实现晚茬麦油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期相比,整体表现较差。2、春季生育进程快,时间短。晚茬麦春季穗分化开始比适播麦要晚,但是春季生育进程快,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晚茬小麦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促进晚茬小麦的推广种植,通过多年多点晚茬小麦种植试验和生产调查,总结了晚茬小麦成因、生育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关中灌区一般把偏春性品种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一般冬前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泗县晚茬小麦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庆文 《农技服务》2009,26(12):15-15,17
根据生产实践和试验示范,分析了泗县晚茬小麦高产栽培存在的整地质量差、品种选用不当、施肥不合理、播种方式落后、病虫草危害严重等问题,同时提出了晚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大秋作物普遍成熟较晚,致使冬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形成大面积晚茬麦(寒露节以后播种的小麦)。由于晚茬麦在生育期间易受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成热较晚,粒重不稳,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如何做到晚茬麦不减产,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 两浅一密。即浅施增施底肥,浅播种,增大种植密度。底肥(有机肥、磷钾肥及部分速效氮肥)增施、浅施,深度控制在12~15cm左右,既可提高小麦根系附近的土温,解决晚茬麦地寒的矛盾,又适合晚茬麦根浅的特点,利于冬前小麦地下及地上部分的生长。结合浸种浅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徽省晚茬小麦低产现状,详细分析了晚茬小麦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提出了提高晚茬小麦单产的高产技术对策是在选用耐迟播又早熟、春发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的基本上,做到增施肥料,以肥补晚;提高种子质量,适当加大播种量,以种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以好补晚。  相似文献   

17.
晚茬小麦独秆栽培群体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迟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收获期推迟,导致下茬小麦晚播面积逐年增加,影响麦子单产。为研究本地区晚播麦群体形成特点,为大面积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18.
一般情况下,晚茬麦冬前积温少,根少、叶少、蘖少,苗小、苗弱,而春季发育进程快。要保证晚茬麦高产稳产,播种时必须坚持以增施肥料、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小麦良种和加大播种量为重点的综合栽培技术,重点要抓好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19.
稻茬晚播小麦,由于播种晚,地温低,土壤湿度大,具有前期生长发育慢、拔节以后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晚播不晚熟的特点,麦苗长势弱,分莫少,主茎成穗率高,少花多结实,主茎叶片数减少1一2叶,生物产量低,经济系数高。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采取了相应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1、大力推  相似文献   

20.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