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灌木平茬机在科尔沁沙地的通过性能,基于ADAMS/ATV建立了其虚拟样机模型及符合沙地特性的平地、坡路、垂直障碍、凹坑、正弦路面等虚拟地形,进行了灌木平茬机在典型路面上行驶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平茬机能够平稳通过所建立的虚拟地形,在沙地上具有较好的通过性能,转向平稳。根据仿真结果确定灌木平茬机主动轮的最佳直径为280 mm、转向半径为0.75 m。  相似文献   

2.
2GP—100灌木平茬机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灌木平茬机的研究设计,分析和探讨了该机的理论计算、结构及用途。  相似文献   

3.
沙生灌木平茬工艺及切割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沙生灌木是沙区产业的主要原料,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栽植的优势树种。平茬作业是灌木抚育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在3—5年生长期内需要进行平茬、复壮和自然更新,否则会生长缓慢或自然枯死。现有机械在作业方式上不适合灌木平茬作业要求,不是切不断,就是重复切割,造成切口撕裂,严重影响灌木萌生。所以,急待进行不同树种、不同直径、不同年份的灌木平茬工艺及切割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无颈式和长颈式灌木平茬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在第一代灌木平茬机试验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输送装置进行了改进,在输送装置各部分线速度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在原有的灌木平茬机机架前段增加了拢枝机构,拢枝机构内的拢枝斜链也是本次设计的创新点之一;为了减少灌木枝条在输送过程中伸入机架体悬臂所形成的空洞内,在输送装置上安置了导向板;为了获得质量轻、体积小、扭矩大及可以无极调速等优点,把输送装置的动力改为液压马达提供,且拢枝左、右臂各由其对应的液压马达提供动力。改进后的灌木平茬机输送装置是通过前端的拢枝斜链将灌木引导至齿轮箱上方的后输送通道内,再由后输送通道内的输送链将灌木引导至机身一侧,同时能够有序均匀地平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榆林沙区飞播的沙柳(Salix psammophila)等4种灌木林进行平茬更新复壮试验,结果表明:灌木林平茬既更新了老化的树种,又增加了植被覆盖度,同时延长了灌木的生长寿命,提高了防风固沙效益;平茬可以显著提高灌木林的生长,改变衰老长势,春季平茬效果要好于冬季。  相似文献   

7.
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丘间地筐柳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灌木树种的生长特性,在盖度30%以上、母株基径19.73 mm以上的筐柳林地,于冬末至翌春平茬,平茬周期为7~9年,平茬方式为机械带状平茬,留茬高度0~5 cm,平茬带宽20 m,保留带宽120~160 m,逐年循环进行。通过平茬能够解决筐柳林多年不平茬出现的生长衰退、干枯死亡问题,明显地延长平茬周期,大幅度降低抚育成本,保持筐柳林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8.
沙柳平茬与采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柳为落叶灌木,萌蘖力强。沙柳平茬具有营林和利用双重的作用,如果处理好沙柳营林与利用的关系,就会使沙柳资源越来越多,生态效益越来越大。 1、平茬林龄沙柳造林后或平茬后头三年生长较快,以后渐慢,因此应在造林后三年第一次平茬,以后每隔3~5年平茬一次,立地条件好,平茬周期可以长些:立地条件差,平茬周期应短些。一般3年为一个平茬周期比较适宜,切忌连年平茬。病虫危害严重的沙柳,平茬不受林龄限制,当年平茬季节即可平茬。  相似文献   

9.
森林保险灾后治理是指林木遭受保险范围内的损失后,通过各种措施进行治理。文章针对鄂托克旗森林保险范围内林分受灾情况,提出了人工造林、灌木平茬、病虫害防治等灾后治理措施,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牧民的传统薪柴。为了合理经营砂生槐薪炭林,2012年11月,选择西藏拉萨北山封育10年的砂生槐灌丛设置试验地,研究3种平茬高度(0 cm、10 cm、20 cm)对砂生槐萌蘖、萌枝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数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20 cm平茬10 cm平茬0 cm平茬;单个萌枝的生长(长度、基径)0 cm平茬10 cm平茬20 cm平茬。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10 cm平茬0 cm平茬和20 cm平茬。经营砂生槐薪炭林,为了获得较多的薪柴,建议采用距地面10 cm平茬。  相似文献   

11.
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运用点抽样方法研究了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的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林分的树种较全面清理割灌模式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较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较高,林分内各树种分配较为均匀,带状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在3种全面清理割灌改造模式中,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虽然树种数与其它2种相同,但林分内树种分配均匀性差,集中性高。不同的改造模式对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对提高和保持改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小陇山灌木林不同改造模式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样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5种典型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情况总体良好,小于50 cm高度级幼苗数量相对较少,大于50 cm高度级幼苗的存活率较高;5种改造模式天然更新树种以锐齿栎为主,其中,全面割灌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3)更新幼苗物种丰富度最高,全面割灌改造油松模式(模式2)天然更新树种丰富度最小;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模式4和模式5)和全面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模式1)的更新树种多样性较高,各树种分配均匀,优势树种的集中性较低;改造树种华山松的天然更新能力较油松日本落叶松强,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更有利于华山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3.
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相似文献   

14.
安珍  杨永福 《林产工业》2007,34(1):27-30
为了明确影响灌木材端向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改进削片机性能,提高灌木材削片质量,笔者研究了不同刀具前角、切削厚度和不同含水率对沙柳(Salix psammophila)材端向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刀具前角对法向力的影响较小,对主切削力影响较大;切削厚度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较为明显,随切削厚度的增加,主切削力明显增加;沙柳材含水率15%以下主切削力随含水率增加略有增大,之后逐渐减小,其中含水率在30%-70%之间时,切削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伐干扰下次生林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采伐干扰下的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用Levins、Schoener和Pianka等生态位测度公式定量分析闽北天然次生林采伐后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样地中黄绒润楠和刺毛杜鹃的生态位最大,属优势树种;甜槠、石栎和映山红为衰退树种,在林分生产作业中需加以保护。采伐干扰促进了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态位释放,各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伐后10~15 a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伐后20 a接近于未采伐林的生态位;各树种弱度和中度择伐的生态位宽度值约占其生态位宽度总值的50%。生态位重叠值在伐后10 a最大,随后下降,到伐后20 a趋于稳定状态。因此灌木层主要树种生态位的最优期为伐后10~15 a,最佳采伐干扰强度为弱度和中度择伐。  相似文献   

16.
皂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其经济价值显著高于野皂荚。笔者通过分析3种野皂荚灌木林割灌整地模式对皂荚嫁接苗的苗高、基部粗度的影响,计算3种模式的投入成本,确定最优割灌整地模式和最佳割灌时间。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整地为野皂荚灌木林地改造最优模式,当年的11月份至次年清明前为最佳割灌时间。  相似文献   

17.
沙生灌木切断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生灌木自身的特性研制了往复式沙生灌木切断机,该机的进料机构采用平顶输送链和不完全齿轮间歇强制进料,切削机构采用曲柄连杆带动刀具进行往复运动,实现对沙柳材的端向切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平稳,可以将沙生灌木加工成高质量、合格的木片,很好地解决了沙生灌木在切片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刀具前角与切削量对柠条材切削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灌木资源十分丰富,柠条、沙柳等灌木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同时又是生产人造板的优质原料,但在削片加工过程中存在木片质量不稳定、树皮切不断等问题。从刀具前角和切削量对柠条材切削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柠条材最佳切削参数,以改进削片机性能,提高柠条材削片质量,为新型沙生灌木削片机的设计与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云浮市东山森林公园14种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套种补植、人工造林2种造林方式和穴状抚育或全面割灌+穴状抚育的抚育方式组合,分析4种经营模式下14种阔叶树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造林方式时,各树种在全面割灌+穴状抚育的抚育方式下胸径生长较好,但对树高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采用相同的抚育方式时,采用套种补植造林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铁冬青(Ilex rotunda)、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胸径和树高生长大于人工造林的,黄槐(Cassia surattens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和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人工造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大于套种补植的;云浮市东山森林公园建设的适宜基调树种为米老排、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木荷(Schima superba)、樟树、秋枫和降香黄檀,主题树种为铁冬青、黄槐、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和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以及应用套种补植结合全面割灌+穴状抚育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Species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natural secondary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cutting intensities 10 years la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calculating Marglef Richness index (R),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H),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P), and Pielou Evenness index (J).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R, H and P among different layers are listed in a decreasing order: the shrub layer > the arbor layer > the herb layer, all the three indices values reach the maximum under medium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y after 10 years. The J value of the shrub layer shows a concave parabolic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in cutting intensity; it shows a linear increase for the arbor layer, whereas the J value of the herb layer shows an opposite change pattern. The values of R at different cutting intensities had hi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other indices had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stability of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cutting intensities after 10 years is non-cutting> low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y > medium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y > high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y > extra-high intensity > clear cutting. The stability of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cutting intensities after 10 years shows that the greater cutting intensities, the worse the stability 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