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作业深度、耕深稳定性、地面平整度、压茬深度、植被覆盖合格率等耕作性能指标,较“轮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分别提升了9.92%和4.88%、4.31%和4.13%、42.59%和19.12%、40.15%和34.57%、13.04%和7.16%,其机插秧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大田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9.63%和4.57%,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双季稻区传统耕作机具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机插质量、水稻秸秆量大以及留茬高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南方水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模式能够一次性完成耕地翻整、秸秆还田作业。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履带自走式拖拉机+秸秆埋茬起浆机”的作业深度、耕深稳定性、地面平整度、压茬深度、植被覆盖合格率等耕作性能指标,较“轮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普通旋耕机”分别提升了9.92%和4.88%、4.31%和4.13%、42.59%和19.12%、40.15%和34.57%、13.04%和7.16%,其机插秧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大田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为9.63%和4.57%,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桃源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2.5万hm2以上,居湖南省之首,也是双季稻的适宜区域。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粮食超高产。2005~2011年,桃源县每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定为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随着双季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早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并为提高区域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桃源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2.5万hm2以上,居湖南省之首,也是双季稻的适宜区域。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粮食超高产。2005~2011年,桃源县每年被国家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定为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随着双季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早稻单产、总产不断提高,并为提高区域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续第11期第10页)祁东县风石堰镇耕地面积3018公顷,全镇90%以上的村整建制流转稻田,发展种植面积1.3公顷以上种粮大户250户,种植双季稻每667平方米纯收入超过700元,杜绝了稻田"插花"和零星抛荒现象,有效推进了双季稻高产创建工作。1.增加农业资金投入风石堰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除落实县里制定种粮大户专项奖励补贴政策外,还另列支5万元作为粮食生产奖补专项资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6.
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开进行,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和加装配套装置,改进的联合作业装置具有一次完成水稻收获、稻草粉碎、稻草全田均匀抛散、腐秆剂或根瘤菌喷洒、绿肥种子撒播或肥料撒施的多种功能,通过早晚稻不同的利用方式,有效解决了双季稻稻草还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1年,要确保湖南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27万公顷,总产300亿公斤以上.粮食生产要抓好如下工作. 1.全力抓好水稻"扩双增面" 双季稻面积扩大6.7万公顷,力争用3年时间在适宜区域实现双季稻面积全覆盖.  相似文献   

8.
赵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8-19
针对安庆市双季稻生产的现状,提出通过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双季稻生产水平以及加强协作以促进安庆市双季稻生产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 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比较了气候对单季稻和双季稻的影响,特别是台风对其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水稻季节台风频繁,单季稻生育中后期正值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导致产量损失重或严重的比例比双季稻高。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单季稻高99.5%。双季稻生产成本较单季稻低,双季稻生产效益高于单季稻。浙南沿海的双季稻生产具有气候和产量优势。提出了恢复和扩大种植双季稻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丰城是江西的粮食主产区,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约14万hm~2(双季稻比例95%以上)。针对农户水稻生产上存在的制约因子,将双季超级稻、增加用种量、双季双抛、双季机插、土壤培肥、优化施肥、好气灌溉、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技术,集成应用于水稻高产创建。通过优势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使当地种粮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增强了丰城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万安县油菜播种面积常年在0.667万hm~2以上。为充分利用万安县双季稻区冬闲田,提高冬种覆盖率,提升油菜单产和总产水平,促进万安县油菜产业化发展,根据江西省农科院安排,万安县在百嘉镇廓埠村开展了双季稻区油菜种植不同施肥量对产量及熟期影响试验。  相似文献   

13.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历来有种植中稻(包括一季稻)的习惯。1954年以后才发展双季稻生产,直到1970年中稻的种植面积仍占稻谷总面积的75%以上。1971年至1981年这十年双季稻发展迅速,中稻面积大幅度削减,只占稻谷总面积的50%以下,最少的1975年仅占25%。那几年盲目  相似文献   

14.
以"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转移及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效益,增产幅度在49.65%~66.75%,效益增幅达50%以上,但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增施氮肥的增产效应不显著,经济效益、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明显降低;N150处理与N90和N12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N150与N180、N210和N240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显著高于N180、N210和N240处理。因此,为达到同步实现油菜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较好地协调油菜高效生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江西双季稻区迟直播油菜生产适宜施氮量为150~18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田冬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双季稻"和不同的"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相比,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土壤容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冬种大麦模式的降低幅度最大;所有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但冬种豌豆模式的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综合全部指标来看,稻田冬季种植蚕豆模式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吉水县乌江镇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镇位于江西省吉水县中东部,辖12个行政村,4 987个农户,农业人口20 360,耕地面积为40 090亩,以丘陵山地为主,绝大部分种植双季稻,早稻和晚稻播种面积分别为38 320亩、38 580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5%以上。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乌江镇被江西省列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整乡整建制推进试点的20个乡(镇、场)之一,力争经过3~5年努力,实现双季稻亩产1 100 kg(其中早稻500 kg,晚稻600 kg)、较上年增产5%以上的高产创  相似文献   

17.
<正>1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概况目前,黑龙江垦区农机化率高达97.5%,农机装备水平居国内领先。"大马力拖拉机复式作业装备"、"毯式育秧机插"等农机新技术推广,为垦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3S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科技集成,使大功率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精准化、标准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垦区粮食生产全过程实现了高科技操作,率先走入了数字农业  相似文献   

18.
双季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以来,池州市贵池区承担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沿江江南双季稻丰产优质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贵池区针对双季稻生产上存在的优良品种更新速度慢,优质高产安全生产技术不配套和生产效益低等问题,以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高产、节本、高效和生态安全栽培技术规程为重点,通过建立核心试验区和示范区,示范推广新品种和配套技术规程,以提高双季稻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倒种春"是指将当年收获的早稻种作晚稻栽培的一种方式,源自一项古老的传统技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前期,双季稻推广"两迟当家"和"早矮晚粳"品种安排模式,以农垦58为主的迟熟晚粳占了晚稻总面积的70%以上,而发展三熟制需要一批早熟的晚籼品种。于是,人们想到利用早籼作连晚栽培这个方法,使得"倒种春"一度兴起,占据晚稻总面积的20%以上,成为农垦58的最佳搭配品种。作者以自身的实践和有关资料,系统阐述倒种春探源、生长特性、栽培技术和增产效果等,作为一篇史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双季稻受品种生育期、秧龄期和晚稻安全齐穗等因素限制,机插秧难度较大。湖南省双季稻面积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80%以上,这是制约机插秧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湖南省机插秧面积还不足26.7万公顷,所占比例仅为6.3%。2014年,湖南省早稻机插面积达到46.7万公顷,预计全年水稻机插面积可达86.7万公顷,机插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可达20%。自2011年以来,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