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张家界市旅游市场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位理论角度出发,提出旅游生态位概念,发现旅游生态位是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的多维度概念.以张家界市为例,通过研究其旅游生态位,从旅游市场角度提出旅游生态位扩充、旅游生态位分离和旅游生态位创新等张家界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金姝兰  金威  章新传  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76-16479
笔者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的,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西省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演绎旅游城市空间等级模式,通过错位、扩充、泛化、特化、优化等生态位策略,扩展核心和极点城市旅游生态位的宽度,拓展轴线,构建旅游网络,实现区域旅游的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竞争研究:生态位角度分析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71-12772
尝试从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的角度研究旅游竞争,提出旅游生态位理论,探索旅游竞争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生态位理论与山西各地市旅游竞争力的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位的视角构建了评价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指标体系;以2004~2009年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对山西11个旅游城市的生态位态势进行了测评;基于SPSS软件对各旅游城市的生态位进行了聚类分析,据此把山西旅游城市分为三大类:太原,晋中、运城、大同、晋城、长治、临汾和忻州,吕梁、朔州和阳泉。本结论可为探寻山西各地市旅游竞争力的差异、提高山西旅游业竞争力、促进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詹雪  张俊霞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9):10-14,19
旅游生态位综合反映了旅游地在资源、市场、服务、环境等维度所具有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在提高旅游竞争力、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01—2018年,国内学者对旅游生态位的研究趋势历经3个阶段,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生态位测评、旅游竞合研究和旅游空间结构3个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多使用生态位测量模型,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成果众多但仍存在几点不足,①学科交叉研究融合不够深入,多停留在理论基础层面;②旅游生态位优化策略研究缺乏创新,局限在生态位分离、扩充和压缩、生态位泛化和特化等方面;③研究对象范围多宏观,对县域、乡镇的相关研究匮乏。  相似文献   

6.
王立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84-11086
突破传统的研究视角,以上海6个郊区(县)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生态位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构建衡量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位评价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乡村旅游生态位的指标进行评价,最后以测评结果为基础,对上海郊区(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从生态学视角看,区域旅游是由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发展环境等不同生态因子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引入生态位相关理论,从战略、路径和保障3个层面系统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从作为决策导向的战略层面提出生态位错位发展的差异化战略、生态位泛化发展的多元化战略和生态位特化发展的专业化战略等5大战略;从作为具体实施对策的路径层面提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构建合理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共建、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及设立区域旅游联盟网站等5大对策;从作为支持系统的保障层面提出建立制度化区域协调机构,设立联席会议机制,健全利益分享、补偿、约束与监督两大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土地生态位模型,从农用地的数量、经济效益的态和势对新疆农用地生态位进行了测度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牧草地数量生态位最高,其次是林地、耕地、园地,牧草地数量生态位处于波动下降的态势,林地、耕地、园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耕地和园地经济生态位最大,其次是牧草地和林地,耕地和园地生态位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牧草地和林地呈波动上升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孟德友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29-5631
通过把生态位理论和竞争排斥原理引用到区域旅游地的实证分析当中,提出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详细的阐述。在此理论基础上具体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地生态位重叠现象的主要表现,并针对由于生态位重叠而引发的恶性竞争问题提出促使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阐述了生态位的基本概念,综述了生态位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给出并分析了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分离的常用度量公式,为完整的理解和应用生态位理论提供了捷径.  相似文献   

11.
生态位是生态学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是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该文系统总结了生态位概念的演变历史,生态位概念已从生境生态位、功能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发展到时间生态位;试图将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加以综述,阐述了生态位理论在动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合理利用生态位理论,使其在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工具.最后就生态位理论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苏娜  彭香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48-15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旅游生态位理论主要用于省内或省际城市等大地理空间,鲜见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跨界旅游区内景区之间竞争量化的研究。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立跨界旅游区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构建其旅游生态位评价模型,并对武功山范围内萍乡、宜春和吉安三大景区的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度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萍乡武功山、宜春明月山、安福武功山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26 3、0.451 6、0.222 1,三大旅游景区相互间的生态位重叠度数值均高于0.95,处于近乎完全竞争的状态。提出基于生态位的武功山脉旅游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福建北部马尾松群落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福建北部的马尾松林分布广,马尾松又是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马尾松群落生态位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群落类型、不同海拔分布替代多维生态因子变化,调查样方替代资源位,以此计测群落各层主要种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研究表明: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有一定适用性,能作为进一步研究福建北部马尾松群落稳定性、演替、空间分布格局的理论基础,并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天然次生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文章应用生态位理论。对组成东北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10个主要种群(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椴树,山杨,白桦,枫桦,榆,色木械,蒙古栎)进行了生态位结构的初步研究。分别采用三种常见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  相似文献   

15.
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思想引入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图书馆管理理论的一种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界定图书馆人力资源生态位概念,设计人力资源生态位评价因子,确定其测算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生态位测度的、科学的图书馆人力资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东八宝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森林群落25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以Shannon-Wiener指数和相似性比例分别计算了25个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部分种对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八宝山森林群落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为红背雄,米锥,硬斗稠以及木荷,生态位宽度的大小与按重要值排列的优势种群顺序基本一致,生态位重叠则与生态位宽度有一定关系,具较宽生态位的2个种群一般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文章还对生态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米槠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植物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指标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武夷山米槠林群落12个主要种群生态位(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组成米槠林群落的优势种群绝大多数为广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立地条件类型相同城市的园林绿地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查,运用ArcMap软件计算各种群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weinne多样性指标、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1994年黄英姿提出的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进行种群生态位宽度的研究,将种群生态位理论运用于生态园林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构建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与耦合态势模型,探索连片特困地区内的旅游扶贫名镇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和石柱县黄水镇2004-2013年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的耦合发展态势,结果发现仙女山镇旅游扶贫系统的演化曲线为直线型,黄水镇则为倒U型,旅游扶贫受生态环境退化的约束限制更为明显;生态保护系统的演化曲线均为倒U型,生态环境呈退化态势,且黄水镇退化更为突出.仙女山镇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的耦合发展由低水平协调阶段上升到改善磨合阶段,呈跳跃式耦合发展态势;黄水镇则由低水平协调阶段渐次上升到改善磨合和拮抗阶段,呈渐进式耦合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71  
许多学者都试图给生态位下定义 ,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推Grinnell、Elton和Hutchinson分别给出的“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定义 ;生态位测度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位体积及生态位维数等 ,其中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是描述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以及物种生态位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该文列举并分析了每一个测度公式的优缺点 ,进而优选出适合森林群落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指出利用性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生态位重叠 ,但重叠并不一定导致竞争 ,竞争是在资源供应不足且生态位重叠条件下形成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