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菜养殖中,在幼苗期、育苗期以及养成期中,把附着有紫菜的网帘等附着器放在pH为1.0-4.0(用无机酸调节pH值)的处理液中浸泡5—60分钟,再放回海水中继续养殖,就能起到防治杂藻和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条斑紫菜冷藏网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8℃~-20℃的低温条件下,对含水率在20~25%的紫菜网进行20天左右的冷藏,对清除杂藻、防治病害、增产、增收和提高紫菜成品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紫菜养殖有着多年的历史,大规模的紫菜生产集团也在形成,但是对紫菜病害的防治,特别是对紫菜危害最大的黄斑病没有好的防治措施。本文仅简单介绍该病的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8年,由于海水温度较往年偏高,紫菜养殖过程中脱苗、杂藻附着等现象比较严重。为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紫菜的质量,县水产局于门月6日邀请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通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就紫菜养殖的冷藏网技术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参加培训的有沿海乡(镇)的分管领导,县乡(镇)的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和技术人员以及养殖户共计二十多人,副县长张明丰、水产局副局长田世香、赵铁柱参加了培训班并陪同专家到海上实地考察。培训班一结束后,海头镇便率先设置冷藏网帘近百亩,拓汪乡正在落实中。针对紫菜养殖过程中病害逐年…  相似文献   

5.
紫菜育苗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P.yezoensis),属红藻纲、红毛藻科。本文介绍紫菜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可能发生的病害、病因分析及应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紫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一、紫菜育苗主要病害及防治 1.黄斑病贝壳丝状体表而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大小不等的病斑,  相似文献   

6.
紫菜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海味品之一。近年来,由于质量欠佳,销路不畅。因而,提高质量就成了能否巩固发展紫菜养殖的关键问题。影响紫菜成品质量故然与加工不当有关,主要的原因还是鲜菜本身品质低劣。北方养殖的条斑紫菜由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的世代,能不断地长出新的幼嫩藻体以取代衰老的藻体,故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都能采到幼嫩的藻体,保持成品质量始终优良。  相似文献   

7.
<正> 吕四紫菜养殖海区,每年九、十月份是浒苔硅藻繁殖、附生旺季。其危害紫菜出苗和单孢子附着,轻者减产、重者失收。防除紫菜苗网上杂藻,除用柠檬酸海水液浸泡和冷冻外,采用干燥法——晒网,也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拓展坛紫菜“南菜北养”的范围,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烟台海区进行了坛紫菜“闽丰2号”的养殖试验。2018年9月中旬将购自江苏、幼苗肉眼可见的网帘投放下海,至12月上旬采收五水(第一次采收的紫菜叫头水或一水紫菜,后面的依次叫二水、三水、四水、五水),总产量为2 359.5 kg/hm2(干质量);2019年8月下旬,采用坛紫菜成熟贝壳丝状体在当地进行采苗、下海,9月下旬进行一水紫菜的收获,至11月中上旬共采收五水,总产量为1 574.3 kg/hm2(干质量)。随着收获期的延长,藻体的长度、宽度均呈增加趋势,但2个年度产量分别以三水和四水为最高。海区营养盐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的无机氮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10月份的无机氮浓度明显低于8月份的,晒网同时喷洒施肥后藻体颜色快速好转,且产量有所提高,表明试验海区营养盐条件是影响坛紫菜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避免病害发生,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施肥以促进藻体生长,提高坛紫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秀屿区是海洋的大区、渔业的大区、又是坛紫菜养殖大区。全区坛紫菜养殖面积达2万亩以上,是沿海千家万户群众的一种主要养殖品种。然而当地长期以来自育自养的方式造成坛紫菜种质严重退化,藻体变厚变老,失去弹性和光泽,叶状体生长期明显缩短,病害增加,质量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坛紫菜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申福二号为我国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自引进我区以来,养殖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用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防除在紫菜培养中出现的杂藻,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杂藻量降低到对照组的1/10。  相似文献   

11.
林星 《科学养鱼》2003,(2):40-40
莆田市坛紫菜的人工养殖具有30多年历史,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渔业环境的恶化、养殖管理的人为失控及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病害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笔者为此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初步总结分析了紫菜的主要病害及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有助于坛紫菜人工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坛紫菜的主要病害坛紫菜的病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由病原菌的侵袭引起的,如分别由紫菜的腐霉菌、壶状菌及变形菌引起的赤腐病、壶状菌病及绿斑病等;一种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如常见的缺氮绿变病,由网帘受光不足、海…  相似文献   

12.
紫菜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丽宁  杨锐 《水利渔业》2005,25(6):103-105
概括了紫菜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常见的病害及其目前主要采取的防治手段,并对其病害防治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坛紫菜莱坛养殖在我国福建省沿海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藻农养殖紫菜在附苗之前。利用洒石灰水清除岩石上附着生物的方法进行紫菜生产,已有一套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自然孢子丰富的海区,仍然是一种着有成效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紫菜固定桩悬浮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福鼎市于1965年开始人工养殖紫菜,1988年以前全市栽培面积2000亩~3000亩,养殖方式主要是潮间带半浮动式和浮筏式。以后,当地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区藻农总结一套紫菜健康栽培技术,即紫菜固定桩悬浮式栽培,笔者以为,这种方式区别以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总结的支柱式、潮间带半浮动式和浮筏式等3种养殖方式,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好、防范病害强、管理方便等特点。由于养殖方式的沿革,使当地紫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紫菜栽培面积5万亩,加工厂达110多家,使全市紫菜产品朝着“洁净、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极大促进了沿海乡镇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实践和查阅资料,根据养殖紫菜常见病害的症状特征,将二十余种紫菜常见病害拟成了一个简单速查初诊检索表,以期为紫菜养殖相关人员进行病害诊断提供参考。本检索表是采用平行式检索方式,即根据不同病  相似文献   

16.
紫菜是广大群众喜爱的海味品之一。近年来,由于质量欠佳,销路不畅。因而,提高质量就成了能否巩固发展紫菜养殖的关键问题。影响紫菜成品质量故然与加工不当有关,主要的原因还是鲜菜本身品质低劣。北方养殖的条斑紫菜由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的世代,能不断地长出新的幼嫩藻体以取代衰老的藻体,故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都能采到幼嫩的藻体,保持成品质量始终优良。而南方各省养殖的均为坛紫菜,它没有单孢子世代,因而只在第一、二水时能采到幼嫩的鲜菜,成品质量较好,以后随着藻体的衰老,鲜菜质地越来越差,成品质量也相应地一水不  相似文献   

17.
地处浙江省沿海最南端的苍南县沿浦镇1999年养殖的13500亩紫菜发生严重的病烂现象,其中3500亩基本绝收,占1/4。据测算减产600余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800万元。沿浦镇系温州地区重点海水养殖乡镇,养殖紫菜已有30年历史,该镇现有80%的村民依靠海水养殖脱贫致富,全镇2400余户8000多名群众从事紫菜养殖。据了解,紫菜养殖出苞采苗在8月28日。采苗后生产良好,直至10月上旬,在沙岭、双林等两村的养殖户中开始出现烂菜现象,先后约半个月时间烂菜现象如瘟疫般迅速蔓延,大面积的病害使藻体枯黄、茎…  相似文献   

18.
前言坛紫菜菜坛养殖在我国福建省沿海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藻农养殖紫菜在附苗之前,利用洒石灰水清除岩石上附着生物的方法进行紫菜生产,已有一套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自然孢子丰富的海区,仍然是一种著有成效的养殖方法,而且成本低,管理简便,产量高。为了进一步总结这项经验,弄清菜坛养殖中的一些问题,作者调查、访问了藻农的经验,考察了藻农洒石灰水的作用与效果,还对菜坛幼苗出  相似文献   

19.
在紫菜大面积养殖中,近年来由于许多海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烂菜,严重地影响了紫菜养殖产量的稳定和提高,这是当前紫菜养殖技术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在养殖过程中紫菜腐烂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病害型的传染性烂菜。我场于1971年、1972年、1975年和1976年连续四年都先后程度不同地发生过这种病害,其中1972年在养殖中期发生,造成的损失最大,其余三年都是在养殖后期发生,损失  相似文献   

20.
紫菜养殖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已成为仅次于海带生产的第二个藻类品种。其中条斑紫菜主销日本,坛紫菜主销东南亚。我省坛紫菜养殖面积占全国紫菜养殖面积的70—80%,由于近年来发生全国性紫菜病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项研究于1989—1993年进行,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技术以提高紫菜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其病害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