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豆皂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吃过生大豆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那就是口感上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味,但究竟这是为什么,过去谁也说不清楚。如今,当科学家把这种物质从大豆中提取出来并进行科学实验、并公开研究成果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被称作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天然物质,叫大豆皂甙,是对人体有诸多好处的保健功能因子。  相似文献   

2.
儿茶素是茶叶诸多保健及药理功能之首要成分,本文将儿茶素诸多的功能总结为"三抗(抗癌、抗衰、抗氧化)"、"三降(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三消(消毒、消炎、消臭)"等十大功效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3.
吉育101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品系编号公野02—5288。突出特点是高蛋白(47.94%)、高产(比吉林小粒4号增产13.6%)、抗病虫(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抗大豆灰斑病、高抗霜霉病、抗大豆褐斑病、抗细菌性斑点病、抗大豆食心虫),生育期125d,百粒重8.9g,无硬石粒,适合做纳豆和芽豆。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及儿茶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动物实验、人体流行病学及临床实验等方面综述茶多酚及儿茶素对心血管疾病、癌症、肾病、口腔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影 响,以及其在日常保健中的作用.证据表明,茶多酚、儿茶素具有抗癌、抗衰、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5.
大豆灰斑病抗感标准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曹越平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2,21(2):113-116
大豆灰斑病抗感鉴定标准的确立一直是抗病育种及抗病机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以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为材料,从各组合F2植株的病情分布、F3株系的抗感分离以及植株抗重复再侵染能力的角度,对大豆抗灰斑病的抗感鉴定标准进行研究。提出:在用混合菌种对大豆材料进行田间接种的条件下,大豆灰斑病的抗感鉴定标准应定在病斑型级数为B2处,即植株叶片的病斑数量不能超过5-8个。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部大豆产区种植抗线虫大豆品种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黑龙江省东部大豆主产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及危害情况,结合近几年来抗线虫大豆品种在东部地区大面积试验示范的经验,对黑龙江省东部大豆产区种植抗线虫大豆品种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美国Buss,GR.等人用抗白粉病大豆品种York和Marshall同感商品种Ogden及Kwanggyo杂交,研究其抗白粉病的遗传。研究资料表明,抗白粉病大豆品种Yo-rk和Marshall各带一对抗白粉病显性基因,这两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发展趋势争抗线虫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演变的选择作用的论述,阐述了大豆抗线虫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大豆食品的发源地,近十年来人们对大豆食品的保健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一个面向21世纪的全球性大豆食品热正兴起,作为大豆和大豆食品的发源地,中国应该怎么办?本文试图以世界((特别是美国)和中国大豆产业的历史和发展为基础,分析扩大大豆食物应用的全球机遇和动力,探讨回答这个问题的意义和答案。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缺钼缺硼胁迫的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溶液培养实验,从农艺学性状、主根伸长率、株高增长率、根系活力、电导率等对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37个大豆优质品种进行了抗缺钼缺硼的基因型筛选,筛选出6个具有较强抗缺钼缺硼的基因型。对缺钼缺硼条件下大豆各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电导率、植株生物量、叶面积和根系活力可作为大豆抗缺钼缺硼基因型筛选的重要指标,其中以大豆根系电导率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580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SCN3过程中总酚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大豆孢囊线虫(SCN)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土壤一经感染,则极难防治。利用植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采用的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和鉴定抗源材料。本研究采用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的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在接种和未接种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条件下总酚含量动态变化以揭示其抗SCN3的生化机制。初步探讨了在SCN3侵染过程中,抗源生化指标总酚的表达情况,整个侵染期动态变化以及其与抗性关系,目的在于揭示抗源品种抗病的内在规律,从而为抗SCN3资源的筛选和鉴定及抗SCN3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抗SCN3的遗传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总酚可以作为鉴定SCN3生化指标之一。鉴别SCN3最佳时期为后期。  相似文献   

13.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在中国的吉林首次报道了由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引起的大豆锈病。20世纪60年代大豆锈病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进入本世纪后,大豆锈病成为世界性病害。对大豆锈病较为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对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类、分布及其寄主、病原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都有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对冬孢子的作用、生理小种的分化和鉴定、锈菌的交替寄主、锈病的初侵染源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至今尚未发现对锈菌免疫的抗源,限制了锈病的防治和抗锈遗传育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大豆新品种吉育5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54”,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于1991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1171—3”。2001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其主要特点为脂肪含量较高(脂肪含量21.31%),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1、3号株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抗线虫5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新品种“抗线虫5号”是有效解决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第一积温带大豆孢囊线虫危害的大豆品种。“抗线虫5号”大豆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20d,蛋白质含量41.18%,脂肪含量19.75%,高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旱、耐盐碱,可重迎茬种植,高产稳产性较强。该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盐碱干旱区种植应加强水肥管理。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种植应喷施矮壮素防止徒长。  相似文献   

16.
嫩丰15号大豆选育报告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杨兆英,赵世宽,王淑荣大豆嫩丰15号(原代号为嫩抗8408—6),系我省中熟品种,它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计划选育早、中、晚熟抗孢囊线虫病系列品种之二。该品种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对旱涝灾害有较强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杨新春,杨滨山,杨淑霞,李宇科,李明(黑龙江省在科院绥化在科所·绥化市,152000)1990~1995年,通过对1086份大豆品资进行抗霜霉病、抗灰斑病、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筛选,未发现高抗三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1-10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大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制品在提高焙烤食品品质方面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大豆油脂制品、大豆蛋白制品及大豆副产物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功能特性、营养强化、添加工艺及添加量。大豆制品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不仅能大大改善焙烤食品的品质,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显著提高焙烧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主要虫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对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是解决食心虫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文章介绍了大豆食心虫危害特性、抗食心虫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抗食心虫的遗传机制、抗食心虫抗源的筛选和抗虫品种培育,旨在为大豆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