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代西周有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出土商周铜农具的统计,结合几批青铜农具范的出土以及一处青铜器窖藏的发现,得出商代西周已经大量生产使用青铜农具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肖明华 《农业考古》2002,23(1):182-186
在早期文明时期,生产工具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具的质地是青铜铸造的,二是工具具有实用性,三是使用的广泛性,而滇人的生产工具均具这三个特点。首先是出土面广,考古发现几乎所有滇文化遗存中均有农具出土,大到滇王族墓地的晋宁石寨山,小至一般贫民墓地安宁太极山,也有生产工具出土,如滇王墓中出土农具8件,小的如天子庙五号墓也出土农具2件。其次是出土数量多,滇文化遗存出土文物中,……  相似文献   

3.
略论江西新干的青铜农具江西省文物局彭明瀚1989年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在新干县大洋洲清理了一处商代晚期遗存,共出土青铜器484件,其中工具类十六种127件,可以肯定为农具的就有犁铧、锸、耒、耜、、镰、等10种36件(1)。其...  相似文献   

4.
试谈安徽出土的青铜农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解放以来,安徽的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很快,发现的青铜器约近两个件。其中有据可查的有吴、徐(舒)、楚、蔡等青铜兵器、青铜礼器、青铜生产工具等。在生产工具中有一部份是农具,现简介如下: 一九五三年我省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中出土一批青铜生产工具,其中主要是手工生产工具但也有一部份应是农具。青铜手工生产工具共有凿、锉、刀、削、斧、錾、锯等共30件。  相似文献   

5.
商周青铜农具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录前言一、商周青铜农具的种类和型式(一)商周青铜农具资料简介(二)商周青铜农具的型式及特征(三)各型式青铜农具的演变关系及其流行的时代和区域二、商周青铜农具的使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两个阶段(二)商周青铜农具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原因(三)关于解释商周青铜农具少见现象的几种观点之商榷  相似文献   

6.
夏星南 《农业考古》2001,(3):159-161
建国以来,浙江长兴县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其境内长兴港(箬溪)、龙溪港(西苕溪)、 洪山港(新开挖)及太湖内出土一批奴隶社会吴、越时代的青铜农业生产工具,如铜犁头、铜 锄、铜铲及锯齿铜镰等十九件。其时代应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现介绍如下:一、铜犁头:二件,是破土翻耕农具。时代西周晚期。Ⅰ式1件(铜083):1985年雉城镇出土。两范合铸,犁身底部平滑,近銎口处稍残,束颈,身 背中间凸起呈弧形,两边刃部坚厚,刃部前锋夹角略呈90度,近銎口正中有一个不规整的小 孔,应是被破损的穿,通长6.9厘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干农具及相关出土实物的分析与对比,论证新干农具非实用工具,而是礼器,并尝试解读这种礼器背后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吴城文化研究》中青铜农具已经在吴城地区大量使用的说法表示疑惑,并从铜矿、商代社会结构以及青铜的机械性能三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新干县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墓,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农具。该墓为一棺一椁,椁室长8.22、宽3.6米,共出土青铜器480余件,玉器100余件,陶器300余件。青铜器数量之多,造型之奇,品类之全,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江南地区所罕  相似文献   

9.
关于先秦时期青铜农具的研究,学术界专家学者依据出土文物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相对而言,学术界对周原地区出土的先秦青铜农具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周原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青铜农具与国内其它地区出土青铜农具的对比研究,认为周人在西周时期开始探索使用青铜农具,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使用大型青铜农具。  相似文献   

10.
古代越国的农耕工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放以来,在越国故都绍兴,陆续出土了一批青铜农耕工具和少量的铁农具。这对探讨越国的青铜冶炼工艺和农业水平,提供了实物依据。1959年3月,在绍兴城东面的西施山旁开凿河道,发现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中铜制的农业工具有犁、锄、(钅矍)和镰刀。1973年10月,陶堰乡张家坟地方又出土青铜犁铧。此外,历年来在绍兴市郊都泗门,稽山门外下畈、禹陵、亭山,县区坡塘、平水、浬渚、福全、南池、袍谷等地共出土了青铜镰二件、锄二十五件、铲形器十七件、绍兴邻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