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1994年浙江省嘉善,宁波和浦江,江苏省盐城和上海市等5地大麦黄花叶病重病田,用休眠孢子定量法价399份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结果免疫和抗抗品种0份,抗64份,中抗到高感335份。大麦不同品种禾谷多粘的抗性,有极显著差异,孢子数相差近14倍。抗大麦黄花叶病的品种数远多于抗禾谷多粘菌的品种种数。  相似文献   

2.
 35个供试欧洲大麦品种(包括21个当地免疫或高抗品种)对来自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场、如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农业科学院农场的大麦黄花叶病毒源(除法国免疫品种Energy外)都表现为感病;11个中国大麦免疫品种对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和性花叶病毒仍表现为免疫;6个供试日本大麦免疫品种,3个(Kinuy utaka, Nishno Gold 和Senbon Hadaka)对中英大麦黄花叶病毒源免疫,但Haganemugi(ym3)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免疫,而对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感病,反之,Kinonijo3对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免疫而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感病。所有免疫大麦品种仅抗病毒增殖,但对多粘菌介体不抗。  相似文献   

3.
以参加省区试的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花叶病对大麦部分性状的影响程序。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标高,每穗闰数,千粒重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切穗鉴定法”分别对大麦1668个品种(二棱大麦435个品种、六棱大麦1233个品种)、413个品种和346个品种进行了大麦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的赤霉病抗性比六棱大麦强;来自温带湿润地区(日本、中国、朝鲜等国)的大麦品种比来自干旱地区(土耳其、非洲等地)的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强;用方差分析法估算的大麦赤霉病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9和0.52。  相似文献   

6.
用“切穗鉴定法”分别对大麦1668个品种(二棱大麦435个品种、六棱大麦1233个品种)、413个品种和346个品种进行了大麦抗赤霉病鉴定,结果表明:二棱大麦的赤霉病抗性比六棱大麦强;来自温带湿润地区(日本、中国、朝鲜等国)的大麦品种比来自干旱地区(土耳其、非洲等地)的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强;用方差分析法估算的大麦赤霉病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9和0.52.  相似文献   

7.
花药培养技术在杂交大麦三系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瑞典引进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为试材,与当地大麦品种(系)杂交,并于F1代进行花药培养。由花药培养再生的植株经加倍后,筛同4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的保持系93H2592、93H2593、93H2573、93H2574;培育出不育率在97.20%-98.48%的930753-01、930753-2、930753-3及930754-1四个不育系和恢复结实率大于95.00%的94H4771B2  相似文献   

8.
通引1号大麦的选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朱荣华沈明德江艮荣魏亚凤(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如皋226541)1选育经过通引1号大麦原品系名称为88-57,系我所1988年从日本引进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1991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表现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相似文献   

9.
一、大麦黄花叶病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江淮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以上,严重达50%以上,甚至无收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引自瑞典的大麦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用我国不同品种(系)与其测交,回交转育,结果筛选出932573、932574二个具开颖、抗大麦黄花叶病的保持系。育成了930753、930754二个自交不育率分别为98.17%和97.83%的不育系及948739、948718、948679、948720等4个恢复系。恢复结实率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一、大麦黄花叶病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江淮麦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30%以上,严重达50%以上,甚至无收成。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来源的大麦品种进行了赤霉病抗性和DON毒素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赤霉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二棱大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皮大麦的赤霉病抗性也明显好于裸大麦,大麦的抽穗期和株高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不大;地方品种较抗DON毒素积累;赤霉病表型抗性与DON积累抗性既有相关性,又存在显著差异;浙皮2号和余姚红大麦是较好地结合了两类抗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田间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8个有代表性的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病区进行为期2~5年的田间试验,以鉴定我国BaYMV株系。初步结果表明,在我国至少存在6个BaYMV株系,且与已报道的6个日本株系和2个欧洲株系均不相同。带有ym4基因的大麦品种在欧洲对BaYMV普通株系表现为抗性,但大部分含有ym4基因的大麦品种仅对部分中国株系抗病,只有1个ym4品种(Energy)对中国所有株系均为抗病。4个日本品种(Chosen、Hagane Mugi、Iwate Mensury 2和Mokusekko 3)对中国所有BaYMV株系免疫,可在抗病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源筛选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于1984-1991年采用病圃自然感染法,结合早播等诱发措施,对我国29个省(市、区)31个单位提供的7865份国内现存大麦品种系统地进行了抗大麦黄花叶病(BaYMV,下同)的鉴定及抗源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田间不发病的高抗品种137个,占鉴定品种数的1.74%;全部为多棱品种;集中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即27°05′- 39°23′N,99°39′- 122°07′E的范围内。在这一区域内,东部沿海诸省出现抗源的比例较高,西部较低。这一趋势似与当地的栽培历史、播种期、轮作方式及BaYMV侵染期的温度、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1,(18):21-21
扬农啤8号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于2006年育成.属春性中熟二棱皮大麦品种。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深绿,叶片较长,幼苗分蘖力中等偏上。抗寒性与对照相当。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好。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熟相较好。两年鉴定试验平均:株高89厘米。亩有效穗数53万.每穗实粒数22.7粒.千粒重44。3克。生育期199天.成熟期与对照相当。经鉴定,高抗大麦黄花叶病。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6.2公斤.适宜江苏省大麦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莆大麦5号”选育与大麦抗白粉病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福建大麦品种白粉病重,影响大麦扩大种植和产量提高,选用抗白粉和黄花叶病,耐湿性强,熟相好,品质优的四棱大麦“木石港3号”与本省大面积种植的二棱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杂交,育成了丰产性好,抗白粉病和赤霉病,品质优良的饲用型莆大麦5号新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主要经验是:正确制定育种目标,突出抗白粉病性和丰产性状,广泛开拓抗源,科学选配组合,创造发病条件,严格选择抗病单株,加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麦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报道了我国编入目录的16251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熟期、株高、千粒重)、抗病(大麦黄花叶病、赤霉病、黄矮病、条纹病)、抗逆(耐盐、耐旱、耐湿)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诸方面的鉴定评价结果,并与国外大麦资源进行比较。筛选出一批珍贵的优异资源并研究其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生孢子悬浮液浸染法,对169份小麦和193份大麦种质材料进行苗期冠腐病接种鉴定。共鉴定出43份小麦抗病材料,占小麦供试材料的25.44%,其中普通小麦6份、小黑麦17份、硬粒小麦7份、野生小麦13份;鉴定出88份大麦抗病材料,占供试大麦材料的45.60%,其中栽培大麦11份、大麦农家种33份、野生大麦44份。结果表明,栽培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抗病材料所占比例均比野生材料中的大,大麦中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比小麦中的大。同时在野生材料中鉴定出一些抗性优异的种质材料,而栽培品种中鉴定出的抗病材料抗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9.
大麦的病毒病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50~1981年,世界上报导能危害大麦的植物病毒共约37种。其中,发生比较普遍且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约3~4种,我国已见报导的大麦病毒约11种,其中发生比较严重、影响产量较大的主要为大麦黄花叶病和大麦条纹花叶病。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软荚菜豆花叶病的病情分级标准和抗性评价标准。对昆明地区生产上主要应用的13个软荚菜豆品种对花叶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为:在13个品种中有2个高抗品种、4个中抗品种,其余品种为感、中感或高感品种。在13个品种中,电镜观察到其中11个品种叶片内含有线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