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廉价金属硫酸盐为催化剂,在γ-戊内酯/水复合溶剂中催化半纤维素定向转化制备糠醛,糠醛得率高达50.2%,半纤维素液化转化率达95.5%。在γ-戊内酯/水复合溶剂中,以金属硫酸盐为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直接催化木质纤维生物质原料玉米芯和竹粉定向转化制备糠醛,其中糠醛得率分别达39.5%、29.7%,木质纤维原料液化转化率分别达86.5%、80.5%。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江西连续覆盖3年的毛竹早出笋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早出笋中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于毛竹春笋,但还原糖、膳食纤维及矿质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春笋。覆盖后3年间笋中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氮元素、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磷、钾、钙、镁、锌元素含量先升后降,钾元素含量持续下降;笋还原糖和膳食纤维含量与各元素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氮、钾、钙、镁、铁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磷、锌、铜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新晃县天然冰片(龙脑)粗品为原料,研究其结晶方法的精制工艺。结果表明:以120^#汽油为溶剂结晶的产品晶型最好,得率及纯度都较高;最佳精制工艺条件为:结晶时间6d,结晶温度9℃,结晶固液配比为1:1。经气相色谱检测,结晶产品的纯度可达95%以上,得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伞花烃氢过氧化反应及合成高纯对甲酚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以对伞花烃为原料液相氧化后再酸分解制备高纯对甲酚的合成工艺。对氢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反应的副产物,并对其进行了鉴定。通过研究表明,双对伞花粉为原料可合成含量在99%以上的高纯对甲酚,得率为重量得率40.0%,摩尔得率为49.6%。  相似文献   

5.
1987年冬和1988年冬二次从浙江引种六个笋用竹种1.56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发笋率达80%以上,新竹的秆基粗度已达到母竹的粗度,引种是成功的。本文分析了各引种环节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减低刺梨果脯中糖度,提高V-C保存率,改进风味的刺梨脯生产技术。结果表明:该产品糖度在50%以下,V-C保存率在25%以上,产品酸矩适宜,质松脆,且膳食纤维含量2%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问题的背景下,用稻草等非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生物质基材料等的研究备受重视.使用质量分数20%~60%的对甲苯磺酸,在60~80℃的反应温度、15~60 min的时间内对稻草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的纤维固体产物的得率基本在60%以上,灰分含量在10%以上.通过固体产物与废液等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到组分分离...  相似文献   

8.
从稻壳中提取木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制备综纤维素再碱提取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碱溶液浓度、温度、固液比和时间对稻壳半纤维素中多戊糖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稻壳中多戊糖含量为19.9%,是较好的木聚糖资源。碱提取稻壳中木聚糖的方法为:预处理:80℃水浸泡3h:碱提取条件:碱质量分数10%,固液比(g:mL)1:1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80℃。木聚糖提取率达原料中木聚糖总量的67.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哺鸡竹笋用林早出丰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地面复盖等早出丰产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红哺鸡竹笋用林经济效益,最佳经营模式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两次复盖厚达40cm谷壳,能够使立竹度10500株/hm^2的红哺鸡竹笋用林比对照提早70天出笋,复盖60天后出笋较多,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353.7%和716.3%,早出笋闰量和产值分别占总数的52.9%和73.8%,出笋适宜地温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丛生竹笋的保鲜技术夏收丛生竹产笋,因环境温湿度高,加之笋体本身纤维细嫩。糖度高。故离土笋切面极易变质和整笋老化。一般采后1~2天,笋体可食率即下降15%~20%。这在很大程度上障碍了鲜品流通和延期供应。因此,其保鲜研究意义和产品增益较之毛笋尤甚,且技...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丛生竹地上部分的竹秆和枝条,通过人工整理和GGR处理,实行选竹枝、带竹秆、留竹节、竹筒灌水保温等一系列操作进行育苗。通过小型和中型育苗试验,得出坭竹、绿竹等多分枝、竹壁厚、体形较大的竹种采用此法育苗效果好,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发笋成竹率达70%,每丛发笋成竹2株以上,造林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竹笋膳食纤维开发和主要功能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以竹笋渣、竹笋壳为原料,研究了各种竹笋膳食纤维的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膳食纤维含量和主要功能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麻江县从浙江引种1-2年生雷竹母竹按600株/hm^2造林,第2-3年成竹率达85%以上,第3年立竹达2805株,母竹发笋率达97.2%,能迅速生长成竹成林,适宜在贵州山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香菇膳食纤维营养强化曲奇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为原料,用超声辅助酶法制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以膳食纤维做为营养强化剂,研制出一款富含香菇膳食纤维的曲奇饼干。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产品配方。结果表明,每份样品中,添加膳食纤维4%、黄油28%、白砂糖18%、鸡蛋16%,面粉34%,在烤箱中170℃焙烤15min为最佳方案。所得产品香菇膳食纤维营养强化饼干经实验测定,其平衡含水率为1.53%。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广大农民为摆脱贫困,在比较利益驱动下,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和自留山的小块分散的土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笋用竹林。经营笋用竹林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毛竹用材林和笋竹两用林,内部收益率高达60%-90%,效益成本比为2.4-3.2,农户经营笋用竹林的经济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30%-50%,成为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凡经营笋用林的农户人均年收入高于当地人均年收入的35%以上,根据笋用竹林经营特点与农户的意愿,经营形式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现有经营规模一般不超过0.35hm2。提高笋用竹林经济效益的途径是增加科技投入、集约经营和发展产品加工业。因此,在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区,利用分散的小块土地发展笋用林是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雷竹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成活率达95.46%;种植当年有32%母竹已出笋,第3年100%母竹出笋,第4年母竹平均出笋12.3个,最多的出笋28个。并介绍了雷竹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ABT生根粉应用于毛竹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5种型号2种剂型的ABT生根粉喷施毛竹竹鞭试验,结果表明,施用ABT生根粉能明显促进毛竹竹鞭根孕笋能力,提高出笋数和笋产量,以ABT10号增产幅度最大,达383.5%;施用ABT生根粉能明显促进新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用于制浆造纸的竹种约有30种,其中80%以上的原料为钓鱼慈竹、料慈竹和硬头黄竹等3个竹种。其中,以料慈竹最为优良。料慈竹一般胸径4~8厘米、高可达10~15米,单株鲜重7~8公斤,纤维素含量为50.82%、纤维长2.33毫米,制浆得率可达43%~48%。料慈竹作为制浆造纸的原料,有以下优点:①适应性强。料慈竹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等省市区均可栽种,生长良好。②繁殖容易,造林成本低,竹林寿命长。近  相似文献   

19.
在河边两岸栽培箣竹,箣竹栽培成活率高,平均每百株箣竹母株成活率达到95.9%。出笋率达。到100%,每株箣竹母株平均出笋达2.2株。箣竹出笋成竹生长迅速,试验结果表明7年生平均竹稍高7.6m,胸径粗16.6cm,枝叶茂盛,枯枝落叶多,能保护河岸不被洪水径流,可保持水土,起到固岸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酸枣果肉为原料,利用化学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A(Na OH浓度)、B(料液比)、C(提取温度)、D(提取时间)对IDF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IDF得率的影响大小为ACBD;IDF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50℃,料液比1︰5 g/m L,Na OH浓度3%,时间40 min,IDF得率可达37.9%,产品为淡黄色粉末,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分别为3.586 7 g/g、2.390 6 g/g和22.2m 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