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泗洪县拥有河蟹养殖面积1.73万公顷,年产量3700万千克,是名副其实的河蟹养殖大县。每年细菌性病害对我县河蟹的养殖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为此,2017年对江苏省泗洪县主养区的患病河蟹的肝胰腺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13株,并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等研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鱼》2015,(1):49
<正>"盘锦河蟹"品牌价值为21.18亿元,在全国农产品中排名第六,"盘锦河蟹"也是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产品。这是日前由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独家发布的2014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信息,是对"盘锦河蟹"产业的有形资产、质量、服务、技术创新、无形资产的综合评估,它将对提升盘锦市整体形象、扩大"中国河蟹第一市"影响、提升盘锦河蟹品牌价值、促进盘锦河蟹产业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14年盘锦河蟹养殖面积158万亩,占全国12.8%、全省86%;河蟹产量6.7万吨,占全国8.8%、  相似文献   

3.
内服法又称药饵法,是预防和治疗蟹病的常用方法。根据河蟹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拌于饲料中,药物随着河蟹对饲料的摄食进入蟹体内,从而在体内发挥作用。此法对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感染及保健有较好的效果。采取药饵法防止蟹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药物的原则。河蟹药物的功能较多,主要作用有3个方面:即抑制和杀灭病原体;改良养殖环境;增强河蟹自身的抵抗力。对于抑制和杀灭病原体的功能,不可忽视对河蟹的负作用、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着的交叉耐药性、药物的相乘、相加及相克作用,在选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河蟹疾病防治应…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浅水生态养殖是指利用低洼稻田改造的人工蟹池,通过种植多种水草、投放活螺蛳,进行的河蟹养殖。十多年来的发展,河蟹浅水生态养殖已成为河蟹养殖的主力军,预计占长江中下游地区河蟹总产量的50%以上。河蟹浅水生态养殖与气象要素紧密相连,气象要素在河蟹生长发育各阶段的不均匀分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着河蟹在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综合全年气象要素对河蟹养殖各阶段的影响,就能分析判断气象要素对全年河蟹养殖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河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投入品(苗种、饲料、肥料、药物等)持续增多,池中残饵、粪便、腐殖质等有机物也积聚增加,造成池塘养殖环境恶化,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大量繁殖,受到感染、侵袭的河蟹极易发病,轻则影响河蟹生长,重则导致河蟹死亡,给养蟹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河蟹发病原因与防控对策的探讨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现将相关技术简介如  相似文献   

6.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在主要养殖区蔓延的河蟹颤抖病和肝胆综合症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亿元以上。因此,在规模化养殖河蟹过程中要加强对病害的预防和治疗,尤其要注意水质方面的调控和底质的改良。科学使用药物,正确使用药物剂量掌握用药条件与时机,严禁滥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开展河蟹无公害苗种生产推动河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近年河蟹药物残留及种质下降等严重影响河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高度重视江苏河蟹的声誉,并从原产地保护的高度严格排查、防范药物残留的可能性,于2007年联合在国内首次实施河蟹无公害工厂化育苗工程,优选长江水系河蟹亲本,优化生态育苗技术,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苗用药,进行无公害苗种的生产,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繁育体系,以从河蟹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摄食行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群体生活的影响,选取12只附肢健全的雄蟹,使用高清摄像头连续6 d记录其在1 h内的摄食行为。结果显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50%,第2天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另外5 d,第1天摄食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另外5 d;河蟹摄食连续天数以连续摄食2 d的河蟹数量最多,各连续天数间蟹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连续摄食6 d的河蟹对饵料反应时间显著高于连续摄食3、4和5 d。河蟹摄食期间使用右螯、左螯和双螯的频率分别为55%、41%和4%。右螯比左螯长的河蟹比例为91.67%。螯长与摄食量无明显相关性,但螯长与体长存在正相关性(R^2=0.968 3,P<0.01)。结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占一半,平均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6%;摄食反应时间第1天最高,连续摄食可造成蟹对饵料的反应时间升高。雄性河蟹右螯较长,是摄食期间最常使用的螯肢。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囤养就是根据市场行情避开上市高峰期,价格低迷时大量收购囤养,待价格上涨后出售,从而博取差价达到增值的目的。2016年对整个河蟹养殖业来说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全年中低气压、洪涝灾害、高温等极端天气情况肆虐,后期河蟹价格持续低迷,可以说全年河蟹养殖的主旋律是"亏损"。但纵观河蟹价格走势,2017年春节期间中小规格河蟹价格却上浮70%以  相似文献   

10.
正河蟹"水瘪子"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综合症状,养殖河蟹池塘的生态环境受到化学药物的残留、不明成分非药物产品的滥用、投喂油脂氧化饲料等的影响,导致河蟹肝胰脏内的虾青素含量下降,进而会出现河蟹"水瘪子"。笔者根据2015-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河蟹"水瘪子"的发生情况、溧阳市水产良种场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对该病发生的病因、病症的控制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16日,江苏高淳河蟹节开幕,固城湖河蟹大批量上市。今年,河蟹丰产,河蟹价格有望降到每只十几元左右,而成为百姓的"家常菜"。高淳区副区长王国平介绍,高淳有河蟹养殖水面20余万亩,今年气候宜人,很适合河蟹生长,一亩水面河蟹增产15~25千克,增幅在25%左右。今年9月初,河蟹即上市,比往年略早,且价格略低于去  相似文献   

12.
潘志辉  刘小飞 《水产养殖》2024,(3):38-39+59
<正>《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显示,2021年全国河蟹产量80.8万t。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河蟹产量中,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养成的约占20%,其余均为普通配合饲料或幼杂鱼、螺蛳、植物原粮等饲料原料,其中50%是幼杂鱼[2]养成。非优质配合饲料,养殖成本高,严重污染水体,影响河蟹品质,不利于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质配合饲料,因为配方成本高,对河蟹苗种质量、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14.
投喂。添加量为15%。2药物添加方法:“蟹健康3号”以15%的量直接添加河蟹抖病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兴化河蟹生产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养殖面积80万亩,预计产量6.2万吨,统计现价产值34.8亿元,同比去年上涨3.33%;全市河蟹养殖户总体上盈利占比70%以上、亏损占比20%左右,亩均产量80千克、同比2016年上涨14.3%;河蟹上市规格大于2016年同期,200克雄蟹、150克雌蟹整体占比超过30%;河蟹塘口上市平均价格69.8元/千克,养殖成本3000~5000元/  相似文献   

16.
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江苏形成了年产量200t,产值3亿的较大产业。然而一些生产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味追求河蟹苗种产量而无序生产,普遍存在不规范操作、滥用违禁药物的现象,不但导致河蟹苗种质量的下降,也致使商品河蟹的药物残留,而且会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河蟹无公害人工育苗标准的制定,迫切要求从业者以生产无公害河蟹苗种为标准,进行河蟹人工育苗的健康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河蟹靠蜕壳而不断生长,每次蜕壳期间河蟹能增重50%~90%,因此想要养出大规格和高品质河蟹,必须重视成蟹养殖过程中每次的蜕壳管理。近年来,由于养殖环境、饲料或者养殖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河蟹蜕壳不遂发病率逐渐增加,蜕壳期间的死亡占到养殖伤亡量的80%。如何防治河蟹蜕壳不遂并加强河蟹蜕壳期的管理,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成蟹蜕壳不遂的原因蜕壳不遂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现象,说它是一种疾病,是因为蜕壳不遂是由于河蟹机体缺乏某些营  相似文献   

18.
河蟹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河蟹的杂食性和对水葫芦新根、新茎的喜食性,进行河蟹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蟹对水葫芦的叶面增宽减少近39.1%,叶柄变矮达75%,植株分蘖控制率达25%。河蟹对控制水葫芦的疯长、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行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研究了一种微生态制剂对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及河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含浓缩复合芽孢杆菌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试验池水质优于对照池。与对照池相比,水体透明度增加26.1%,溶解氧降低22.6%,pH下降5.5%,电导率下降26.0%,氨氮含量降低75.1%,亚硝酸盐含量减少51.4%,河蟹养殖成活率提高了11.5%,河蟹养成规格提高25.0%。研究表明,浓缩复合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蟹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可通过调节河蟹免疫系统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河蟹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史为良 《水产科学》2000,19(1):39-41
初步调查了河蟹育苗期间使用药物的多少与扣蟹育出率的关系并对河蟹育苗期间几种不恰当的观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