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
于2016年6月对长江源沱沱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59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9种(属),占83.1%,其次是蓝藻门6种(属),占10.2%,绿藻门4种(属),占6.7%。浮游植物常见种有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衣藻(Chlamydomona sp.)。浮游植物平均密度68.04×10~4cells/L,平均生物量0.3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4,Marg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1.02。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表明长江源沱沱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人工潟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山城市沙滩是东海杭州湾的一处人工潟湖,是上海首个滨海4A级景区,由于潟湖本身复杂的物理海洋学性质,为了确保金山城市沙滩水质优良,近年来一直在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本研究从2016至2018年,连续3年夏季对该潟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6—2018年夏季浮游植物种类不断增多,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10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较多。优势属共发现13个,优势度较大的是微囊藻属(Microcystis)、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直链藻属(Melosir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其中微囊藻属是夏季第一优势属,其他优势属重合度小。2016—2018年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很大,分别为50.78×10~4~5 957.52×10~4个/L、5.35×10~4~25.67×10~4个/L和474.87×10~4~1 026.94×10~4个/L,其中微囊藻丰度最大,分别占97.88%、68.18%和77.23%。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先增大后减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第一优势属优势度总体下降,说明经过生态修复,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发生正向演替,生态风险有减小趋势。RDA分析表明,总氮、总磷、铵盐、亚硝酸盐、无机磷和硅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硅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无机磷与该潟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40.15%),其次为硅藻门(22.63%)、裸藻门(16.06%)、蓝藻门(13.14%)。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水质指标、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丰度说明退耕湿地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和富营养化状态。RDA分析显示,退耕湿地浮游植物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通惠河高碑店湖是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湖.为研究补给再生水后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8年5—11月间,对高碑店湖浮游植物进行逐季度调查研究.在采集浮游植物水样的同时,进行了水温、总氮、总磷等水质因子的监测,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到浮游植物6门49属95种(含变种),主要优势种春季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夏季为杂球藻(Pleodorina californica)、弱细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秋季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单角盘星藻具孔变种(Pediastrum simplex var.duodenarium)、微芒藻(Micractinium pusillum),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浮游植物密度高于夏季和秋季,其值为5.51×108 cells/L,物种多样性指数春季>夏季>秋季,最高值为3.88,物种丰富度指数秋季>春季>夏季,最高值为1.92;CCA分析结果说明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影响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WT(水温)、SD(透明度)、BOD5(生化需氧量)和TP(总磷).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太泊湖布点,隔月进行1次采样,监测分析该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和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湖中共鉴定浮游植物79种,隶属于7门,主要为绿藻、蓝藻、硅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夏、秋、冬季较高,且逐渐增大,春季最低,空间分布上有差异;其优势种集中在绿藻门,藻类污染指数值为3的小球藻一直是优势种,9月优势种种类最多,绿藻商为12;湖水富趋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对高丰度藻类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蓝藻门和绿藻门呈显著正相关,蓝藻门和绿藻门的细胞丰度与总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钙呈显著负相关,黄藻门的细胞丰度与镁呈显著负相关;各藻类细胞丰度和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不同藻类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间与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20年5—12月,对于桥水库5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共隶属于7门86属194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及硅藻门为主,7月种类数最多,12月最少。优势种共有17种,蓝藻门最多。于桥水库全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35×108cells·L-1,年均生物量为67.73 mg·L-1,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差异来看,蓝藻门丰度始终最高,占比为78.75%~95.17%。甲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占比均较小,合计占比在0.10%~1.48%之间。空间分布上,库中心浮游植物丰度最高,水库入口三岔口最低。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2020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且夏季评价结果较好。在空间上,库区北部东马坊评价结果较差,水库入口三岔口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 ita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 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西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17年4个季节(3、6、9、12月),设5个采样断面15个采样点对西江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4种,其中绿藻门58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4种,金藻门4种,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各3种;浮游植物种类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种类数最多,为73种,秋季种类数最少,为48种;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4个季节平均值分别为4.88×10~7 cells/L和12.11 mg/L,4个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秋季生物量和密度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中的TN、TP、NH_3-N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且不同时空格局均以蓝藻门密度和生物量为主;西江在不同季节共发现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群为17种,不同季节差异明显;利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西江水质,水体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级,定性评价水质为优;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DO、NH_3-N、COD、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水质良好,适合长江江豚生存与繁育。  相似文献   

11.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2.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巢湖和瓦埠湖沉积物中氮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巢湖、瓦埠湖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3和0.265g/kg,氮的主要组成均为有机氮(94%);有机指数显示,瓦埠湖遭受的有机污染程度低于巢湖。  相似文献   

13.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4.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5.
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的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湖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大,而梁子湖和鄱阳湖的比较相似。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学年  郭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40-21942,21946
对星湖里湖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生植被种类、分布、生物量以及水体TN、TP、叶绿素a、NH3-N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里湖区水生植被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金银莲花、莲等4种植物,优势种为密齿苦草;水生植物生物量与水体营养盐含量呈负相关,与水体透明度呈正相关;水生植物可净化水质,有效降低水体N、P营养盐,克制藻类生长。该研究为星湖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为:面积1666.8m2的池塘,年生产商品鱼1021.8kg,其中团头鲂246.3kg,各水域团头鲂成活率均在96%以上。试验结果证明三水域团头鲂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但不同水域团头鲂的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吴文化  刘博  袁龙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30-17133
[目的]获取连环湖渔业资源和放养技术的相关参数。[方法]2008年5月中旬、8月初和9月末分别对连环湖(火烧黑泡)进行了水质监测、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调查,并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评价。[结果]水质pH为8.53,硬度为3.04 mmol/L,碱度为8.75 mmol/L,化学耗氧量为8.69 mg/L,水质主要离子浓度高低次序为HCO3->Na+和K+>Ca2+>Cl->Mg2+>SO42-。水质为弱碱性,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CICa),泡水为富营养化水体(总氮为0.667 3 mg/L,总磷为0.563 0 mg/L)。浮游植物共6门24个种属,其中绿藻门13个种属,占54.17%,数量为909.02×104个/L;蓝藻门和硅藻门次之,均为4个种属,均占16.67%,数量分别为525.03×104和84.56×104个/L;其他藻门共有3个种属,占12.5%,数量为39.18×104个/L。浮游动物共10个种属,其中轮虫5个种属,占50.00%,数量为12.7个/L;枝角类3个种属,占30.00%,数量为66.7个/L;桡足类1个种属,占10.00%,数量为28.3个/L。[结论]为盐碱湖泊的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女山湖的底栖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和1992年的6月,对女山湖底栖动物进行两次现场调查,人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推算现存量,1991年为11627t,1992年为11747t;与10年前的同期调查资料相比,该湖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还分析了资源下降原因,提出了利用和保护该湖底栖动物资源的对策 。  相似文献   

20.
兴凯湖拥有独特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对旅游者结构特征、消费行为特征及开发期望调查分析基础上,指出兴凯湖生态旅游开发应具有的生态旅游(如沙滩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观鸟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及旅游纪念品(兴凯湖特产及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工艺品)类型,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思路。最后,基于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突出的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