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优化黑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黑豆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东北青仁黑豆为原材料,运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黑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料(g)液(mL)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5个因素对黑豆异黄酮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选择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3个影响黑豆异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以异黄酮得率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获取提取工艺最佳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个因素对黑豆异黄酮得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当料液比达到1∶20时,黑豆异黄酮得率达到最大,为0.421%;超声波功率为300 W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30%;当微波功率达到400W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19%;微波辐射时间为120s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39%;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黑豆异黄酮得率最大,为0.431%。响应面优化的黑豆异黄酮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g)液(mL)比1∶20、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波功率310W,微波功率420W,微波辐射时间120s,在此条件下黑豆异黄酮的得率为(0.473±0.005)%,较单因素最高提取得率提高了6.9%。【结论】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法提取黑豆异黄酮具有用时短、操作简单、得率较高等特点,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黑豆异黄酮。  相似文献   

2.
抗TMV的植物筛选及提取条件对抗病毒物质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6种植物样品进行了抗病毒(TMV)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提取物对TMV侵染心叶烟的抑制效果不同,其中莲、榕树、柿子、杨梅、水蜈蚣、叶下珠、羊蹄甲和菊花对TMV的抑制率在90%以上;对高活性抗病毒植物莲叶而言,抗病毒物质的活性因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的不同而异,水作为溶剂提取时,提取物对TMV的抑制率仅约为70%,而以甲醇和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溶剂提取时,提取物对TMV的抑制率约在98%以上;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回流提取和冷浸提取时,所得提取物对TMV的抑制率均为100%。冷浸提取的优化条件是:以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20∶180(1∶9)提取12h。  相似文献   

3.
生地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生地黄块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生地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回流提取生地黄根粉末,减压浓缩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ton法、FRAP法和还原能力测定法,研究4种不同熔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生地黄4种不同熔剂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生地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IC50值为0.178mg/mL)、还原能力(IC50值为0.341 mg/mL)和总抗氧化活性均最高,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清除活性高于对照BHT(IC50值为0.456 mg/mL)。生地黄氯仿提取物的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最强,IC50值为1.397 mg/mL。【结论】生地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新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凹叶厚朴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溶剂和提取方法分别对凹叶厚朴皮和茎进行提取,并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5种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情况下,当采用相同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时,凹叶厚朴皮的提取物对所有供试病菌抑菌效果比茎的提取物好;当采用相同的植物部位提取物和提取溶剂时,超声波提取物对所有供试病菌抑菌效果比浸提提取物效果好;而当提取方法和提取部位都一定而改变提取溶剂时,以95%乙醇提取物对所有供试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石油醚提取物抑菌活性次之,而10%氢氧化钙提取物、水提取物对所有供试病菌抑制率均比较低.凹叶厚朴皮的提取物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胆木叶抗MRS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奎  龚敏  周静  邓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14-12016
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大肠杆菌、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胆木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40%以上体积分数乙醇为提取剂时,胆木叶提取物对MRS具有抑静活性,且乙醇的体积分数越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越强;胆木叶乙醇提取物中的中高极性溶剂萃取段抑菌活性最强。胆木叶水煮液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醇提液对大肠杆菌只有极弱的抑菌活性。胆木叶醇提液和水煮液对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只有极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灰树花适宜的乙醇提取浓度,分析不同乙醇浓度提取对灰树花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抗EV71病毒活性的影响,促进灰树花的开发利用。【方法】分别采用55%、70%和95%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对灰树花子实体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抗EV71病毒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乙醇浓度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灰树花95%乙醇提取物(GFE95)中多酚和三萜含量最高分别为0.042%和1.82%,灰树花55%乙醇提取物(GFE55)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33.08%和17.45%。GFE55、灰树花70%乙醇提取物(GFE70)和GFE95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和EV71病毒抑制作用。其中,GFE95的抗氧化能力最好,对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2,2′-联氨双二胺盐(ABTS+)、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7427、 0.7414、 0.902、 0.414 6m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胡芦巴种子提取物对引起植物果实病变菌的抑菌作用,并筛选最佳溶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乙酸乙酯和水作为不同溶剂对胡芦巴种子进行提取,对引起植物果实病变的苹果炭疽菌、苹果腐烂菌及冬枣腐烂菌进行抑菌实验,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溶剂的提取工艺。【结果】胡芦巴种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对苹果炭疽菌和苹果腐烂菌群具有抑菌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抑菌效果高于乙酸乙酯和蒸馏水提取物,胡芦巴种子抑菌作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0%的乙醇提取,固液比为1:15,在60℃下提取2 h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胡芦巴种子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且提取因素影响抑菌效果的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嘉宝果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个嘉宝果品种叶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其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为嘉宝果叶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沙巴、四季早生、福冈、阿根廷等4个品种嘉宝果嫩/老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水、50%乙醇(体积分数,下同)、70%乙醇和无水乙醇进行提取,检测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分析提取物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各嘉宝果品种均表现为嫩叶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高于老叶,其中以沙巴嫩叶70%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273.70mg/g),阿根廷嫩叶7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213.45mg/g)。各嘉宝果品种嫩叶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老叶,沙巴嫩叶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在同溶剂提取物中最强,其次为四季早生嫩叶、阿根廷嫩叶和福冈嫩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表现为70%和5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优于无水乙醇及水提取物。相关性分析表明,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叶片总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沙巴嫩叶70%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的提取方法获得的八角精油间成分的差异,为八角精油在功能和应用研究时,对八角精油不同提取成分需求提供提取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利用索氏提取法,探究不同的溶剂对八角茴香油的提取率以及提取成分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乙醇作为溶剂的八角精油的提取率最高,达到20.65%;其次是乙醚与石油醚溶剂组,分别为19.05%和19.525%。乙醇溶剂组所得的八角精油中的反式茴香脑含量为54.20%,而乙醚与石油醚溶剂组的分别为42.56%和38.9%。【结论】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的八角精油含量最高,抑菌效果最好,在生产应用中应当优先选用乙醇溶剂提取八角精油。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生长过程中叶片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时期七子花叶片,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活性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检定菌株,以琼脂扩散法检测不同时期七子花叶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与煮沸法和索氏提取法相比,超声波提取简单易行,不影响叶片的体外抑菌活性,1 g提取物稀释80倍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仍超过60%,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快速分析。在整个叶片生长期,七子花叶片均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抑制率超过50%,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杀作用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杀作用,但以4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的抑菌活性最强。图1表1参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最佳提取工艺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提取与常规的有机溶剂提取2种方法对芦荟进行有效成分提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探讨芦荟的微波提取物与葡萄糖,NaCl混合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90%,萃取时间为8 min及微波功率为600 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芦荟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物成分破坏少、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芦荟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糖、盐协同作用时,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制的升华提取装置,首次从药材僵蚕中提取出大量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鉴定其为天然碳酸氢铵。同时选择黄粉虫为试虫对此升华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升华物在熏蒸试验中具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对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热死环丝菌有针对性抑菌效果的香辛料。【方法】应用微生物比浊法研究7种天然香辛料提取液的抑菌性能,应用管碟法测定八角茴香、丁香、肉桂对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结果】八角茴香、丁香对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而肉桂在培养后期,其抑菌效果逐渐明显;八角茴香、肉桂、丁香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以八角茴香尤为显著;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甘草和百里香对热死环丝菌均存在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八角茴香的抑菌作用最强。【结论】八角茴香、丁香和肉桂对3种供试菌种都存在明显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62 5、0.015 7、0.062 5g/mL。  相似文献   

14.
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经乙醇浸提、SephadexG-15层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及鉴定,发现该植物乳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类分子量较小(小于1000Da),且比较接近,极性不同的多肽。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经乙醇浸提、SephadexG-15层析、氨基酸组成分析、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及鉴定,发现该植物乳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为一类分子量较小(小于1000Da),且比较接近,极性不同的多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草药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煎法、半仿生法、乙醇回流法、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微波萃取法、水提醇沉法6种方法制备五倍子、多梅、生地榆、生黄芪、大黄等6种中草药原液,以9种畜禽肠道病原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的提取液对供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不同提取方法对不同中草药抑菌作用的影响不同,其中,五倍子、诃子以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P<0.01),水提醇沉法次之(P<0.05);乌梅以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P<0.01),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及微波萃取法次之(P<0.05);黄芩、大黄各提取液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6种方法无明显的区别;地榆各提取液抑菌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微波萃取法、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水提醇沉法和乙醇回流法等方法制备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水煎法和半仿生法.说明乙醇回流法对6种中草药抗菌成分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透析法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蜂王浆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肽.用透析法分离获得了分子质量≤3.5 ku、介于3.5 ku与12 ku之间以及≥12 ku的3种组分,测定结果显示分子质量≤3.5 ku和介于3.5 ku与12 ku之间的蜂王浆组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用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了分子质量≤3.5 ku和介于3.5与12 ku之间的2种蜂王浆透析组分,其中分子质量≤3.5 ku的6个离子交换分离组分中,组分1和组分6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分子质量介于3.5 ku与12 ku之间的6个离子交换分离组分中,组分1具有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僵蚕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胃毒作用,对饲毒后不同时间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龄棉铃虫人工饲料中添加僵蚕提取物浓度为3mg·g-1时,饲毒第3天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6.73%;5mg·g-1的剂量导致试虫死亡率可以高达83.33%,表明僵蚕提取物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试虫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表明,1~5mg·g-1浓度处理组的试虫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并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推测僵蚕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机制之一与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常见的5种夹竹桃科植物和4种大戟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制备植物提取物,以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9种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通过斑点及斑点的迁移率(Rf)初步评价样品中化合物的极性和活性,根据抑菌斑大小评价化合物的活性.[结果]除银柴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红背桂、红背山麻杆和蝴蝶果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红背桂和蝴蝶果提取物的抑菌斑直径超过10mm,Rf集中在0~0.13,说明活性化合物极性偏大.除夹竹桃科的羊角坳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红背山麻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Rf为0~0.52,抗氧化斑直径为5~10mm.[结论]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检测和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红背山麻杆、红背桂和蝴蝶果可作为抗细菌的候选植物资源利用,红背山麻杆可同时作为优良的抗氧化植物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20.
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阶段鲜叶和不同等级成品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从3种都匀毛尖茶鲜叶和4种成品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5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将7个样品的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试验.【结果】7个样品共检出12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同成分18种.3种鲜叶茶共检出7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40种.4种成品茶共检出9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35种.7个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除一芽一叶初展外,其余6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加工对都匀毛尖茶的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等级茶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