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40%以上.2006年阜城县有部分地块发生了大斑病,病害影响不太大,经调查发病玉米是个别品种.防治玉米大斑病应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桦甸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玉米病害发生较严重,玉米大斑病是目前桦甸市玉米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主要叶斑病害之一,2011年,桦甸市玉米大斑病在部分田块发病比较重,田间存在大量的越冬菌源,而今年玉米品种比较单一造成今年玉米大斑病具有发生期早、发病快、发生面广、病害级别高等特点.经调查平地、山坡地发病株率达33%左右.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是沐川县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历年来由于发病较轻,没有引起重视。2003年,玉米大斑病在全县19个乡镇普遍发生,局部成灾,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深入了解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病害大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县农业局的组织下,笔者对本县发病较重的乡镇进行了田间实地调查,并通过访问农户、与乡镇农技员和种子代销商座谈,从多方面分析了沐川县2003年玉米大斑病大发生的根本原因。1玉米大斑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1.1大量的病残株遗留田间是导致玉米大斑病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玉米大斑病病菌是…  相似文献   

4.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5.
旨在明确玉米品种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及药剂防治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通过田间调查,分析27个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的抗性;通过玉米大喇叭口期整株喷雾,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灌浆中期,供试27个玉米品种的大斑病发病株率为58.33%~100%,平均91.42%;发病级别2.33~6.97,平均4.51。玉米蜡熟期所有供试玉米品种的大斑病发病株率均为100%,平均发病级别6.89;玉米螟危害的被害株率23.33%~71.67%,平均45.74%;百株虫量20.00~88.33,平均51.94。大喇叭口期整株喷雾,供试11个药剂处理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较低,其中最低0%,最高10.57%,平均仅为5.37%。由此可见,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和玉米螟的抗性差异很大,且供试27个品种不同时期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强弱排序不同;大喇叭口期药剂整株喷雾防治玉米大斑病,供试11个药剂处理的田间防效均不理想,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斑病病斑扩展LOGISTIC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显示,沈单12、沈单14、辽单120、铁单17、新铁单10、沈农1号、丹玉90等7个品种严重感染玉米大斑病,而辽单37、铁单16、掖单2等品种几乎未感染玉米大斑病,感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在感病品种上,病斑扩展模拟结果表明,LOG ISTIC模型能够反映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动态情况,模型随品种不同而差异;病斑扩展速率在0.1196~0.1640之间,扩展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灾害,通过对玉米大斑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发病条件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选择多抗性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增施肥料、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的策略技术。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大斑病菌通过各种渠道互相传染,严重的影响着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本文就从玉米大斑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入手,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遏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玉米田的病虫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病毒病等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症状:本病以侵染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温度高时,病斑在叶正反两面生大量灰黑色霉层。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7,(4):36-38
为充分了解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动态及危害情况,2016年选择在黑龙江8个地级市50个地点对玉米大斑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0个不同地理区域玉米大斑病均有发生,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庆市让胡路区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1.48,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镇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60.37,但8个地级市之间玉米大斑病发生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不同地理区域病害发生不均衡,田间病原物的数量丰富,预测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中等程度发生,局部地区玉米大斑病有严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德美亚1号玉米大斑病发病轻,比垦沃2号发病轻,德美亚2号发病重;重茬病害重,大于迎茬发病程度,正茬发病较轻。氮肥追肥可以有效降低玉米大斑病发病程度。大斑病发生适宜气象条件,旬降雨量大于30mm,旬相对湿度80%以上,旬最高温度25℃,旬最低温度14℃,日照小于6h,连续阴天5~7d,有利大斑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3.
2010、2012和2014年,玉米大斑病在北京市延庆县重发生,其中尤以2012年发生普遍,发病面积达90%以上。监测结果表明,先玉335等高感玉米品种的连年种植是玉米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7月下旬-8月上旬降雨偏多,中温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流行。控制该病害必须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情测报、适时喷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兆宜 《新农业》2014,(7):16-17
玉米大斑病是辽西玉米主产区的常见病害。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义县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就义县而言,玉米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大部分农户已经废除了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致使大斑病的发病几率加大。所以,预防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东北及华北春玉米骨干品种对玉米大斑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国  程高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01-2003
通过对东北及华北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35个骨干品种田间接种玉米大斑病菌,进行品种抗性分析,以明确品种抗病性差异,为品种合理应用、病害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不同地区提供的相同品种表现出不同抗性,供试玉米品种整体上对玉米大斑病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建英  李育才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123+128-123,128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由大斑刚毛球腔菌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其分布较广.危害较重,是世界性的病害。20世纪70年代后,玉米大斑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南方冷凉山区曾几度流行,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可达50%以上。2002年以来.玉米大斑病呈现明显加重趋势,特别是在东北春玉米区和西南春玉米区的局部地区已经成灾.部分品种发病严重.近几年我省北中部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是世界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义 《现代农业科技》2010,(6):154-154,156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的常见病害。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侵染机制、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进行了论述,指出利用抗病品种、改善耕作栽培环境、化学防治、建立测报制度等措施,可以控制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斑病是秦岭南麓地区玉米常发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夏季降雨量多的年份发病率高达50%-65%,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陕西省柞水县发病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分析秦岭南麓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供同类地区防治玉米大斑病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斑病是伊通满族自治县玉米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对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分级标准、发病条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